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游春木;李建杨

关键词:葶苈暖心汤加味, 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1.5%(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钠肽、6min步行耐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概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过去通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对它的关注及研究不断增加,但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争议。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探讨其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参考。

    作者:吴超;金艳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及视觉质量,且临床治疗敏感期短,须及早进行治疗。文章就弱视的治疗方法研究概况进行论述,并对比中西医在本病治疗上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李月;武艳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卢传坚教授辨治慢性皮肤疾病经验举隅

    整理总结卢传坚教授辨治慢性皮肤疾病经验。卢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是一切慢性皮肤病的根本原因,临证用药不忘顾护中州,脾胃健运才能从源截流。

    作者:王冬梅;卢传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党毓起主任医师运用芪仙骨合剂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经验举隅

    党毓起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虽然病因病机复杂,但其以脾肾虚、瘀毒滞为主要病机,在治疗时强调以健脾补肾,祛瘀止痛为要。党毓起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组方院内制剂“芪仙骨合剂”,取其“健脾肾,强筋骨,祛瘀毒”之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安婷;董朝侠;宋丽;颜青;张元琛;董慧杰;党毓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PKP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治疗后的Cobb角为(12.4±3.1)°,低于对照组的(15.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伤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甲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调查

    目的:调查及分析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及认知度的调查,并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的调查结果。结果: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较低,认知度也较低,且男性患者、年龄较低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依从性及认知度均低于女性患者、年龄较高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较低,且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针对性干预。

    作者:莫慧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离子导入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HFQ)评分变化、6min步行距离(6MWD)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HFQ评分降低,6MWD增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晓燕;石秋霞;何琼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功擅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原方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病属痰瘀痹阻者。现代亦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疾病属上述病机者,临床运用本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亦获得确切疗效。

    作者:于小芸;王璞子;安蓉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引气归元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举隅

    “引气归元”是薄智云教授腹针疗法的常用处方之一,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效。薄老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椎源性疼痛及瘫痪等。谢长才教授以“引气归元”为基础方,通过辨证加减化裁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等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李庆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在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混合痔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大黄、芒硝、黄柏、苦参等)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6.58±1.42)d、肛缘水肿消失时间(7.86±2.14)d、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49±2.36)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而且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华;王晓鹏;孙明明;陈映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蒙药治疗慢性荨麻疹3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蒙药传统药浴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蒙药传统药浴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及停药1月后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的为75.67%,两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7.65%,对照组为46.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诺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蒙药传统药浴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乌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目经大成》眼科外用方药组成配伍特点与制法剂型探讨

    《目经大成》为清代中医眼科经典名著,书中收录了眼科外用方药二十首。这些眼科外用方在剂型、制作工艺、临床主治方面,都远远超越前代,成为清代以前眼科外用方集大成的著作。笔者整理了《目经大成》二十首眼科经典外用方,对其药物组成、配伍特点、制作方法、剂型、主治进行了探析,为临床开发古代眼科经典外用方药提供参考。

    作者:汪剑;罗思航;和中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感染、平喘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气管炎咳喘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雄;周爱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8.2±0.4),对照组的NIHSS评分(16.7±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血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地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太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1.5%(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钠肽、6min步行耐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游春木;李建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基于Logi sti 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发生ADR时累及各组织器官的概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收集到阳江市2010至2015年间的有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1504份,对筛选出的数据进行清洗、属性规约和数据变换处理,运用SPSS Statistics 21统计分析工具,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63.3%,其中对皮肤及附件损害的预测正确率为84.6%,对全身性损害的预测正确率为83.6%,对其他组织器官系统的预测正确率均低于50.0%。结论: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DR时累及各组织器官的概率,该方法可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梁平;陈艳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

    苗族医药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苗医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项目。以苗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五张名片”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所在学院在开展该专业建设中对苗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杨宁线;李术钗;夏忠玉;黄炜;孙国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r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实验库(CCTR)、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手工检索10余种中文文献,收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29篇,治疗组1078例,对照组1043例共21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Revman5.2.1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雷公藤治疗组降低24小时蛋白优于对照组(P<0.0001)。②雷公藤治疗组白蛋白呈下降趋势(P=0.002)。③雷公藤治疗组对肾功无明显影响。④治疗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以肝功能损害为主(P<0.0001)。⑤纳入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及方法学质量低下。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但伴随着血浆蛋白下降,对肾功无明显影响。

    作者:廖志敏;王利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黄体酮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体酮结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中医分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整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阴道出血天数、月经量、腹痛酸冷胀痛、畏寒肢冷、面浮肢肿、四肢倦态乏力、面色黯淡、食少纳呆与大便溏泄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结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柳氮磺吡啶组(SASP,0.6g/kg)、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20、10、5mL/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TNBS灌肠造模,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2d,给药结束后各组取材进行HE染色,并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结肠呈明显溃疡样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促炎相关因子MPO、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减轻,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MPO、TNF-α含量(P<0.05),也有降低IL-1β含量和升高IL-10含量的作用趋势。结论: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作用有关。

    作者:胡婷婷;饶朝龙;耿福能;邓青秀;谢晓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