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7-8517
  • 国内刊号:53-1102/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云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64-56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文献
  • 三伏贴干预阳虚体质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阳虚质哮喘病,寒痰犯肺型,阳虚质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弱型,阳虚质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中医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进行自测,符合阳虚体质门诊患者5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采用自制三伏贴中药膏剂穴位敷贴,对照组290例采用曼吉磁贴IV型(天灸贴)。两组均以三年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干预治疗阳虚体质有较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贵荣;刘代明;熊鸣峰;曾勇辉;刘树晔;晁卫红;汪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黄体酮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体酮结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中医分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整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阴道出血天数、月经量、腹痛酸冷胀痛、畏寒肢冷、面浮肢肿、四肢倦态乏力、面色黯淡、食少纳呆与大便溏泄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结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2例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41例和中西联用组42例。西医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中西联用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中医证候和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中西联用组对比西医组抑郁症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中西联用组、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和HAMD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中西联用组对比西医组中医证候和HAMD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抑郁症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和HAMD评分,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邹铭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化疗联合滋阴扶正方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滋阴扶正方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后或复发转移乳腺癌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TA方案(紫杉醇+表柔比星)治疗,治疗组采用TA方案+滋阴扶正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扶正方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瑞;伍谨林;廖大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畅气通络手法配合热奄包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型颈椎病采取郭程湘“畅气通络手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畅气通络手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郭氏畅气通络手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耀权;钟平;杨仁轩;曾祥毅;关铭坤;夏颖;郭程湘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PKP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治疗后的Cobb角为(12.4±3.1)°,低于对照组的(15.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伤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甲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加四关穴与传统针刺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眩晕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穴位加四关穴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间隔2d,连续治疗30d,30d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穴位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宇;薛宏伟;宋聪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1.5%(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钠肽、6min步行耐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游春木;李建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基于Logi sti 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发生ADR时累及各组织器官的概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收集到阳江市2010至2015年间的有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1504份,对筛选出的数据进行清洗、属性规约和数据变换处理,运用SPSS Statistics 21统计分析工具,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63.3%,其中对皮肤及附件损害的预测正确率为84.6%,对全身性损害的预测正确率为83.6%,对其他组织器官系统的预测正确率均低于50.0%。结论: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DR时累及各组织器官的概率,该方法可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梁平;陈艳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电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月内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心绞痛发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世国;杨继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硝酸甘油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秦绍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功擅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原方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病属痰瘀痹阻者。现代亦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疾病属上述病机者,临床运用本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亦获得确切疗效。

    作者:于小芸;王璞子;安蓉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观察组采用瑶医火攻疗法,辨证分为五种证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大便次数、排便用力情况、大便性状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明确,在总有效率及肠道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药物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文斌;赵建峰;陆廷信;王丽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舒肝健脾法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分别采用自拟舒肝健脾方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大便频率、大便性状、腹痛、腹胀、排便急迫感、食少等单项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1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拟舒肝健脾法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景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感染、平喘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气管炎咳喘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雄;周爱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薄氏腹针与常规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对比薄氏腹针与常规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薄氏腹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治疗后MPQ评分、LMG评分、WOMAC 评分以及JOA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灸,其能有效缓解症状严重程度并降低疼痛程度,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健帆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离子导入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HFQ)评分变化、6min步行距离(6MWD)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HFQ评分降低,6MWD增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晓燕;石秋霞;何琼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在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混合痔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大黄、芒硝、黄柏、苦参等)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6.58±1.42)d、肛缘水肿消失时间(7.86±2.14)d、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49±2.36)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而且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华;王晓鹏;孙明明;陈映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r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实验库(CCTR)、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手工检索10余种中文文献,收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29篇,治疗组1078例,对照组1043例共21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Revman5.2.1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雷公藤治疗组降低24小时蛋白优于对照组(P<0.0001)。②雷公藤治疗组白蛋白呈下降趋势(P=0.002)。③雷公藤治疗组对肾功无明显影响。④治疗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以肝功能损害为主(P<0.0001)。⑤纳入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及方法学质量低下。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但伴随着血浆蛋白下降,对肾功无明显影响。

    作者:廖志敏;王利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蒙药治疗慢性荨麻疹3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蒙药传统药浴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蒙药传统药浴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及停药1月后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的为75.67%,两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7.65%,对照组为46.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诺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蒙药传统药浴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乌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级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8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Ⅰ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兰冬;周善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治疗慢性迟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治疗慢性迟缓型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迟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紫芨清解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在保留灌肠基础上配合电艾导入支沟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能有效地改善便秘患者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璐;林晶;柯敏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周燕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各基础心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基础心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率水平。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郑诗凯;黄笑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8.2±0.4),对照组的NIHSS评分(16.7±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血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地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太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陈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在基础治疗后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29例在基础治疗后进行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休克纠正情况、中医症状评分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9.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评分变化值为(16.97±2.152)分,对照组为(12.02±1.4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为(3.04±1.352)d,对照组为(4.50±1.09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实验组休克纠正率为93.1%,对照组为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后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人参白芨汤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较好,止血时间短,症状改善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章豫;吴金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山茶油中角鲨烯的含量

    目的:建立山茶油中角鲨烯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250mm ×4.6mm,5μm);甲醇/乙腈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角鲨烯峰得到良好分离,在1~200μg/mL 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 R2=0.9991,精密度 RSD 为0.39%,重复性RSD为1.22%,16h内测定稳定性RSD为2.75%,角鲨烯平均回收率为98.12%。测定山茶油原油、粗炼山茶油、精炼山茶油中角鲨烯含量,分别为0.0139%、0.0118%、0.0056%和0.0045%,有较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山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质量控制。

    作者:曾勇;张亚敏;徐榕青;林文津;徐小妹;孙凤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脑脉醒神胶囊中三七皂苷R1的含量

    目的:建立脑脉醒神胶囊中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进样量在0.05~0.3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99.30%,RSD为0.74%(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脑脉醒神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瑜;曾聪彦;胡玉良;卓斌;陈健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柳氮磺吡啶组(SASP,0.6g/kg)、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20、10、5mL/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TNBS灌肠造模,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2d,给药结束后各组取材进行HE染色,并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结肠呈明显溃疡样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促炎相关因子MPO、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减轻,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MPO、TNF-α含量(P<0.05),也有降低IL-1β含量和升高IL-10含量的作用趋势。结论: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作用有关。

    作者:胡婷婷;饶朝龙;耿福能;邓青秀;谢晓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虽多,但脾虚气滞、肠燥失润、传导失常是各型便秘的共同点。党中勤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各型便秘共性,创立“行气润肠方”,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运用,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李自强;李瑞娇;党中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卢丙辰教授从脾胃论治小儿目諸症经验探析

    近年来小儿目諸症发病者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多诊为小儿抽动秽语症,目前尚无显效治疗方案。卢丙辰教授从脾胃着手,辅以调肝,治疗小儿目諸症,收效颇佳。

    作者:赵素娜;卢丙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姜莉云主任治疗阴火诸症举隅

    阴火理论对后世医家治疗阴火所致病症有其指导作用,扶阳派对阴火理论有着独到的认识。姜莉云主任作为扶阳学派的传承人,其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总结姜莉云主任关于阴火的治疗经验,临床辨证以虚为主,多属阳虚相火不密证,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并举典型病例,以飨同道。

    作者:时岱;姜莉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卢传坚教授辨治慢性皮肤疾病经验举隅

    整理总结卢传坚教授辨治慢性皮肤疾病经验。卢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是一切慢性皮肤病的根本原因,临证用药不忘顾护中州,脾胃健运才能从源截流。

    作者:王冬梅;卢传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党毓起主任医师运用芪仙骨合剂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经验举隅

    党毓起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虽然病因病机复杂,但其以脾肾虚、瘀毒滞为主要病机,在治疗时强调以健脾补肾,祛瘀止痛为要。党毓起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组方院内制剂“芪仙骨合剂”,取其“健脾肾,强筋骨,祛瘀毒”之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安婷;董朝侠;宋丽;颜青;张元琛;董慧杰;党毓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引气归元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举隅

    “引气归元”是薄智云教授腹针疗法的常用处方之一,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效。薄老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椎源性疼痛及瘫痪等。谢长才教授以“引气归元”为基础方,通过辨证加减化裁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等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李庆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总结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的临床经验,并以临床医案进行分析及论证,体现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在临床常见病、疑难病治疗中的特色。

    作者:杨秀静;牙廷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温肺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浅析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急性发作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西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症状。温肺煎系洪广祥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得出的经验方。临床运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辨证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李美玲;李映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病机制及针刺调节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支气管哮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但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笔者对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病机制及针刺调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韩君萍;李双;赵叶;杨金华;虞跃跃;孙娜;崔建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六月雪的研究进展

    从质量分析研究、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六月雪进行的综述。六月雪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区;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萜类与甾体类、木脂素类、蒽醌类等;药理方面有促凝血作用、抑菌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治疗感冒、头痛、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角膜炎、盛夏解暑等。六月雪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作者:许玉华;甄丹丹;甄汉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概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过去通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对它的关注及研究不断增加,但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争议。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探讨其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参考。

    作者:吴超;金艳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及视觉质量,且临床治疗敏感期短,须及早进行治疗。文章就弱视的治疗方法研究概况进行论述,并对比中西医在本病治疗上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李月;武艳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目经大成》眼科外用方药组成配伍特点与制法剂型探讨

    《目经大成》为清代中医眼科经典名著,书中收录了眼科外用方药二十首。这些眼科外用方在剂型、制作工艺、临床主治方面,都远远超越前代,成为清代以前眼科外用方集大成的著作。笔者整理了《目经大成》二十首眼科经典外用方,对其药物组成、配伍特点、制作方法、剂型、主治进行了探析,为临床开发古代眼科经典外用方药提供参考。

    作者:汪剑;罗思航;和中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职高专针推专业《中医基础理论》的说课设计

    《中医基础理论》是针推专业的入门课程和基础课程,是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初学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堂课讲的更精彩,笔者从教材、目标、学情、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重点及难点的处理、体会七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这门课的说课设计。

    作者:董明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虎门合剂对成瘾模型及戒断大鼠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研究吗啡成瘾性和戒断大鼠在虎门合剂给药后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提升传统建模方法建立大鼠成瘾模型和模型评估系统,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虎门合剂给药后吗啡成瘾和戒断大鼠阳性细胞元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虎门合剂治疗组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结论:虎门合剂对吗啡损伤一般记忆的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丁尤放;林涵;李树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

    苗族医药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苗医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项目。以苗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五张名片”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所在学院在开展该专业建设中对苗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杨宁线;李术钗;夏忠玉;黄炜;孙国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普洱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普洱地区广为流传着在五月五端午期间采食草药的传统习俗,本文通过药市植物调查,同时结合文献查阅、野外考察等方法,系统开展了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阐述了药市植物种类、来源、用药部位、用药方法、功效等,以期为保护当地食药文化以及合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刘颖颖;姚昕;李海涛;李晓花;马小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调查

    目的:调查及分析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及认知度的调查,并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的调查结果。结果: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较低,认知度也较低,且男性患者、年龄较低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依从性及认知度均低于女性患者、年龄较高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较低,且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针对性干预。

    作者:莫慧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抑肝散在日本的发展状况

    抑肝散在17世纪后半期就已经传到日本,早期主要应用于小儿科肝经虚热诸症状。18世纪后期,其应用扩展到成人,主要应用于虚证的痫证。昭和时代,其组方经过加减,应用进一步扩展到大人神经过敏、失眠、更年期的神经功能证。进入21世纪,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通过大规模的药理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抑肝散被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周围神经症状。在日本,抑肝散的适应人群从小孩、成人到老人不断扩大,适应证从小儿夜啼,虚证的痫证、神经过敏、失眠到老年痴呆症的周边精神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病证。由于法律规范的不足和缺少系统中医教育,阻碍抑肝散在日本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作者:黄栋;陈粮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