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岱;姜莉云
目的:调查及分析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及认知度的调查,并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的调查结果。结果: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较低,认知度也较低,且男性患者、年龄较低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依从性及认知度均低于女性患者、年龄较高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较低,且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针对性干预。
作者:莫慧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抑肝散在17世纪后半期就已经传到日本,早期主要应用于小儿科肝经虚热诸症状。18世纪后期,其应用扩展到成人,主要应用于虚证的痫证。昭和时代,其组方经过加减,应用进一步扩展到大人神经过敏、失眠、更年期的神经功能证。进入21世纪,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通过大规模的药理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抑肝散被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周围神经症状。在日本,抑肝散的适应人群从小孩、成人到老人不断扩大,适应证从小儿夜啼,虚证的痫证、神经过敏、失眠到老年痴呆症的周边精神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病证。由于法律规范的不足和缺少系统中医教育,阻碍抑肝散在日本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作者:黄栋;陈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观察组采用瑶医火攻疗法,辨证分为五种证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大便次数、排便用力情况、大便性状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明确,在总有效率及肠道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药物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文斌;赵建峰;陆廷信;王丽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虽多,但脾虚气滞、肠燥失润、传导失常是各型便秘的共同点。党中勤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各型便秘共性,创立“行气润肠方”,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运用,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李自强;李瑞娇;党中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阳虚质哮喘病,寒痰犯肺型,阳虚质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弱型,阳虚质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中医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进行自测,符合阳虚体质门诊患者5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采用自制三伏贴中药膏剂穴位敷贴,对照组290例采用曼吉磁贴IV型(天灸贴)。两组均以三年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干预治疗阳虚体质有较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贵荣;刘代明;熊鸣峰;曾勇辉;刘树晔;晁卫红;汪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苗族医药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苗医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项目。以苗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五张名片”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所在学院在开展该专业建设中对苗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杨宁线;李术钗;夏忠玉;黄炜;孙国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引气归元”是薄智云教授腹针疗法的常用处方之一,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效。薄老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椎源性疼痛及瘫痪等。谢长才教授以“引气归元”为基础方,通过辨证加减化裁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等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李庆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吗啡成瘾性和戒断大鼠在虎门合剂给药后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提升传统建模方法建立大鼠成瘾模型和模型评估系统,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虎门合剂给药后吗啡成瘾和戒断大鼠阳性细胞元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虎门合剂治疗组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结论:虎门合剂对吗啡损伤一般记忆的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丁尤放;林涵;李树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感染、平喘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气管炎咳喘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雄;周爱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在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混合痔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大黄、芒硝、黄柏、苦参等)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6.58±1.42)d、肛缘水肿消失时间(7.86±2.14)d、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49±2.36)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而且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华;王晓鹏;孙明明;陈映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周燕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普洱地区广为流传着在五月五端午期间采食草药的传统习俗,本文通过药市植物调查,同时结合文献查阅、野外考察等方法,系统开展了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阐述了药市植物种类、来源、用药部位、用药方法、功效等,以期为保护当地食药文化以及合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刘颖颖;姚昕;李海涛;李晓花;马小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近年来小儿目諸症发病者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多诊为小儿抽动秽语症,目前尚无显效治疗方案。卢丙辰教授从脾胃着手,辅以调肝,治疗小儿目諸症,收效颇佳。
作者:赵素娜;卢丙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颈型颈椎病采取郭程湘“畅气通络手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畅气通络手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郭氏畅气通络手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耀权;钟平;杨仁轩;曾祥毅;关铭坤;夏颖;郭程湘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过去通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对它的关注及研究不断增加,但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争议。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探讨其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参考。
作者:吴超;金艳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8.2±0.4),对照组的NIHSS评分(16.7±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血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地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太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及视觉质量,且临床治疗敏感期短,须及早进行治疗。文章就弱视的治疗方法研究概况进行论述,并对比中西医在本病治疗上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李月;武艳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建立脑脉醒神胶囊中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进样量在0.05~0.3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99.30%,RSD为0.74%(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脑脉醒神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瑜;曾聪彦;胡玉良;卓斌;陈健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各基础心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基础心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率水平。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郑诗凯;黄笑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秦绍久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