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患者血中TNF和IL-8水平测定的临床研究

刘维佳;董德琼;杨渝浩

关键词:结核,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8, 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8(IL-8)在肺结核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40例未治疗及20例治疗2月后肺结核患者,2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TNF、IL-8水平.结果肺结核组血清TNF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组的TNF水平明显高于继发型肺结核(Ⅲ型)组(P<0.05),IL-8水平在Ⅱ型组和Ⅲ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血清TNT和IL-8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治疗2月后肺结核患者TNF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TNF与IL-8呈正相关(r=0.682 0,P<0.05).治疗后血清TNF与IL-8之间无相关性(r=0.165 8,P>0.05).结论在肺结核病中,TNF和IL-8增多,可能抑制机体的抗结核免疫,是导致肺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肺癌36例临床分析

    支气管肺癌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肺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故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患者年轻,患者本人和医生容易忽视,初诊时多考虑为良性病变,确诊时病情多到晚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现就我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8月间收治的36例青年肺癌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万自芬;李敏;冯端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个体化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

    经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临床较常采用的方法.笔者采用一针法定位、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处理后测量根针距、根轴距、矫正角、根轴角,根据所测的两距、两角行术中个体化置钉,为无C臂术中定位条件下开展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置钉手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忠;张美心;符启桥;田义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常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及心理痛苦.常规抗变态反应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疗效常不理想.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笔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阿司咪唑治疗慢性荨麻疹,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珺;罗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柱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20例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传统手术方法由于损伤过大,容易造成术后脊椎不稳,神经根粘连,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1].脊柱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高新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创伤小,恢复快,保持腰椎稳定等优点,我科于2004年4~8月开展MED手术20例.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付丽;朱伟民;薛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家兔不同形态肌肉的肌梭分布情况

    目的探究家兔不同形态肌肉的肌梭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HE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一扇形的阔肌,肌重11.21g,肌梭密度为12.98个/g,但各部位的肌梭密度不同,横行纤维中部高(21.68个/g),斜行纤维以远端为高;跖肌是一羽肌,肌重3.94g,肌梭密度为16.94个/g,内侧部近端高(47.71个/g),外侧部以中部密度高(19.77个/g);趾长伸肌为长肌,肌重2.20g,肌梭密度26.24个/g,其肌腹中部密度高(44.76个/g).结论不同形态肌的肌肉的梭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不同形态的肌肉或同一块肌肉,肌梭分布不均匀;小肌较大肌、伸肌较屈肌有更高的肌梭密度.

    作者:杨胜波;薛黔;李季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造影40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冠心病(CAD)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成熟、可靠的方法.近年随着CAD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CAD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发展到药物治疗基础上合用内科介入治疗及外科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我院自2003年1月份开展CAG至今,共完成400例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中13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下一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石蓓;许官学;刘西平;郝星;陈剑玲;秦瑶;刘志江;郭艳;余国珍;陶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62例体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我院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所有病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冠脉内支架的应用情况,并就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操作体会作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许官学;石蓓;刘西平;郝星;赵然尊;刘志江;陶明;余国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发育性骨髋关节脱位手术复位时原臼查找判断101例临床体会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iasa of the Hip DDH)手术复位时如何查找和判断原臼,将脱位的股骨头还纳入其内,是该手术的关键.我科自1985年至2004年6月收治DDH患儿394例,有101例施行手术复位.本文就101例手术复位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启友;于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意义(附1561例分析)

    中老年人常因高血压、冠心病及合并其他器官退行性变等疾患使心脏瓣膜胶原组织退化继而钙化,导致心瓣膜及腱索钙化,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缺乏特异性.目前,本病诊断仍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我们对1 561例此类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加以分析,以评价超声心动图对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伍莉玫;钟伟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5例诊断分析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以高血浆醛固酮水平和低血浆肾素活性所致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综合征.共有七个亚型,分别为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和癌.

    作者:胡曼云;徐波;何澜;陈厚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支气管肺内异物误诊为肺肿瘤3例报告

    支气管异物在临床诊断上并不困难,但长期存留肺内引起的炎性肿块可致误诊.笔者从事纤支镜检查工作时发现3例长期误诊为肺部肿瘤的肺内异物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显泉;虞晓红;蔡胤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肌桥冠状动脉照影27例结果分析

    如果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行走于心肌纤维中,而这些心肌纤维束在收缩期引起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我们将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Coronary Myocardial Bridge CMB简称心肌桥).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CAG)的人群中CMB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盛;方胜先;彭文君;赵洪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儿病毒三清露质量标准研究

    小儿病毒三清露为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根据民间中药验方,以金银花、黄芩、栀子等研制而成,其功效为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等症.小儿病毒三清露已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笔者参考中国药典,用TLC鉴别了制剂中所含绿原酸、黄芩苷及栀子苷[1].同时参考文献方法[2],用RP-HPILC测定了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此方法已获批准作为小儿病毒三清露的药品质量标准.

    作者:张沛;雷蕾;黄俊;易长青;郭宗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下胃大部切除术3例报告

    我院2003年1~12月完成了3例腹腔镜辅助下胃大部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峰;石大洋;陈茂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高氨血症关系初探(附78例报告)

    幽门螺杆菌(Hp)公认是许多消化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关于Hp感染与肝硬化高氨血症关系研究已是热点之一.本文通过观察感染Hp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以及行Hp根除治疗后浓度变化,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高氨血症之间的关系.

    作者:白班俊;黄国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4例报告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4例先天性无阴道病人,均施行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群;孙袁;缪筑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逆性因素观察(附56例报告)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多数是由于存在可逆性因素.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4年中56例CRF病例存在可逆性因素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长期骨髓抑制一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头昏乏力1月,加重伴皮肤瘀斑10余天,于2002年9月5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

    作者:景本年;黄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7、14天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均P<0.05),而第14天的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第3、5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梗死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2周内.

    作者:巫顺秀;李森美;陈显光;杜登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测定HSK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研究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血清中IFN-γ、IL-2水平的关系,探寻HSK复发的分子免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例22例,设置体检合格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CD4+/HLA-DR+、CD2+/U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结果(1)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降低,CD8+、CD19+、CD16+56+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降低,CD4+/HLA-DR+降低,CD8+/HLA-DR+升高,血清IFN-γ、IL-2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HSK患者CD4+细胞、CD+/HLA-DR+表达的降低与血清IFN-γ、IL-2水平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CD4+细胞、CD+/HLA-DR+表达降低;IFN-γ、IL-2水平降低;CD4+细胞、CD4+/HLA-DR+、IFN-γ、IL-2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情的发展、复发关系密切.

    作者:郑金华;王健英;左丽;陈晓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