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雷蕾;黄俊;易长青;郭宗华
本文收集我院心理咨询中心1992~2002年541例首诊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方法,提取我院心理咨询中心1992年10月至2002年10月完成的首诊病历,共计541例,并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临床再诊断.分为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的5年和1997年11月至2002年10月的5年,共两个5年进行对照分析.
作者:刘鹰;袁平;韦锦文;李莎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4例先天性无阴道病人,均施行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群;孙袁;缪筑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常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及心理痛苦.常规抗变态反应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疗效常不理想.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笔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阿司咪唑治疗慢性荨麻疹,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珺;罗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家兔不同形态肌肉的肌梭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HE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一扇形的阔肌,肌重11.21g,肌梭密度为12.98个/g,但各部位的肌梭密度不同,横行纤维中部高(21.68个/g),斜行纤维以远端为高;跖肌是一羽肌,肌重3.94g,肌梭密度为16.94个/g,内侧部近端高(47.71个/g),外侧部以中部密度高(19.77个/g);趾长伸肌为长肌,肌重2.20g,肌梭密度26.24个/g,其肌腹中部密度高(44.76个/g).结论不同形态肌的肌肉的梭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不同形态的肌肉或同一块肌肉,肌梭分布不均匀;小肌较大肌、伸肌较屈肌有更高的肌梭密度.
作者:杨胜波;薛黔;李季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很高,可达30%~50%[1].多次手术可导致睑球粘连.我院自2001年来,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46例52眼,随访至今,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明生;幸宜春;廖莹琳;夏侯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传统手术方法由于损伤过大,容易造成术后脊椎不稳,神经根粘连,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1].脊柱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高新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创伤小,恢复快,保持腰椎稳定等优点,我科于2004年4~8月开展MED手术20例.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付丽;朱伟民;薛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29例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内血栓患者进行彩色多谱勒(CDFI)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内血栓28例,漏诊1例.以往诊断下肢深静脉内血栓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下肢深静脉造影.CDFI为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内血栓提供了无创、准确的诊断依据.现将本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元;黄禾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陈旧性寰枢脱位伴有脊髓压迫症临床不少见,按常规行颅骨牵引,后路减压内固定,通常不能使复位满意,脊髓压迫症状也难得以缓解.我院于2004年6月对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行经口咽前、后路二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伟;赵筑川;田晓滨;李波;邱冰;张美心;张祖根;周焯家;胡如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主要死亡原因.预防产后出血对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剖宫产是快速娩出胎儿的一种手段,但对母亲损伤大,出血多.米索前列醇是PGE1的衍生物,剖宫产中我们用米索前列醇200μg置于膀胱反折腹膜内,证明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地促进子宫收缩,特别是下段子宫,明显地减少了产时出血量,且无一例腹腔感染,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眼动脉的主要分支,是视器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其血栓形成后依其侧枝循环开放情况不同,临床表现不一:一过性黑蒙、眼前数指、手动及进行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若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多会导致失明.该病是眼科的急重症之一,而单纯眼科保守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我们对部分病人进行了接触性动脉溶栓,作者在宣武医院进修期间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形成经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安强;朱凤水;缪中荣;李慎茂;凌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支气管肺癌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肺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故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患者年轻,患者本人和医生容易忽视,初诊时多考虑为良性病变,确诊时病情多到晚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现就我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8月间收治的36例青年肺癌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万自芬;李敏;冯端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支气管异物在临床诊断上并不困难,但长期存留肺内引起的炎性肿块可致误诊.笔者从事纤支镜检查工作时发现3例长期误诊为肺部肿瘤的肺内异物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显泉;虞晓红;蔡胤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铅污染来源主要有大气铅污染(含铅汽油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铅作业环境排放的废气),含铅油漆和涂料,食物和饮水,燃煤,另外,一些染发剂、化妆品等也不同程度的含有铅[1,2].有报道推测,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大约为51.6%,中毒状况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5].为了了解贵阳市儿童铅中毒的状况,以对铅毒性更为敏感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幼儿园372例4~6岁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儿童铅中毒影响因素,以便为铅中毒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郑流波;黄文勇;宋沈超;周琳业;赵方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65岁,因头昏乏力1月,加重伴皮肤瘀斑10余天,于2002年9月5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
作者:景本年;黄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系螺旋科弯曲菌属胎儿亚种,为一类微需氧嗜热Gram阴性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胃肠道致病菌之一.在亚洲、欧洲、非洲、澳洲及南美洲急性或亚急性腹泻病例中分离率高达11%以上[1].因此,该类细菌的快速有效培养具有应用意义.目前常用换气法、烛缸法、减压产气法及微氧袋法.但是上述方法均需要较为特殊的仪器,或气体条件不好控制,往往导致培养失败或生长不好.本文报告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CJ的培养方法.
作者:冯胜军;孙万邦;肖政;张忆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测定HSK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研究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血清中IFN-γ、IL-2水平的关系,探寻HSK复发的分子免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例22例,设置体检合格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CD4+/HLA-DR+、CD2+/U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结果(1)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降低,CD8+、CD19+、CD16+56+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降低,CD4+/HLA-DR+降低,CD8+/HLA-DR+升高,血清IFN-γ、IL-2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HSK患者CD4+细胞、CD+/HLA-DR+表达的降低与血清IFN-γ、IL-2水平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CD4+细胞、CD+/HLA-DR+表达降低;IFN-γ、IL-2水平降低;CD4+细胞、CD4+/HLA-DR+、IFN-γ、IL-2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情的发展、复发关系密切.
作者:郑金华;王健英;左丽;陈晓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观察证明健胃愈疡片有促进消化溃疡愈合的作用[1,2],为了评价健胃愈疡片对老年胃溃疡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笔者对健胃愈疡片治疗老年胃溃疡7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付忠;钱玉荣;邱方芳;黄薇;吴渝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研究发现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AS)两者间存在共同的发生发展机制.近年对AS与慢性炎症的关系研究较多,而高血压与慢性炎症的报道较少.为了解高血压患者与慢性炎症的关系及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的干预效果,选择5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血疗组及丹参组,测定治疗前后HS-CRPC(高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向德芬;王亚菲;卢薇;孙启媛;李慰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出血性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不同危险因素和不同病理改变的突发血管事件构成的脑血管疾病.在美国和欧洲是第三杀手,在中国则是第一杀手.它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而卒中的死亡率是急性心梗的4~6倍[1],尤其是出血性卒中.由于它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花费大,并且已有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因此卒中应该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2].所以对卒中进行基因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缺血性卒的基因研究较多而对出血性卒中的基因研究较少,尤其在中国.本文就出血性卒中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
作者:出良钊;刘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口腔材料学和口腔制作工艺的迅速发展,固定义齿修复己成为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凭借其舒适,美观、耐用、生物相容性好以及恢复咀嚼效率水平高等优势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接受和信赖.但固定义齿属于损伤性修复,存在大量磨损天然牙体组织这一明显的缺陷,在基牙有明显倒凹时表现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在牙体预备中尽量保存健康牙体组织既符合固定义齿修复的基本原则,更是临床应用中不断探寻的课题.本文就缺隙两侧基牙存在非同向例凹,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时采用分段式固定桥修复的临床应用及制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贾莹;王永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