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二例报告

赵科;罗洪;黄光磊;陈昊

关键词:血管化, 游离腓骨瓣, 骨瓣移植, 即刻修复,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口腔颌面外科, 肿瘤切除后, 现报告如下, 吻合血管, 临床工作, 发达地区, 患者, 国内, 方法
摘要: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现国内发达地区多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即刻修复重建,我科于2003年采用该方法为两例因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即刻复复重建,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各时段尿肌酐排出量与24小时排出量的关系探讨

    尿蛋白的定量对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作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但留取24小时尿标本费时、烦琐且不准确.曾有文献[1]提出可收集晨尿或随机尿来代替24小时尿标本来分析尿总蛋白的排泄量.单次尿标本中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可反映尿蛋白的排泄情况[2].鉴此,本文通过测定多个时段尿肌酐排出量(Ucre),试图找出其与24小时尿肌酐出量(24 Ucre)相关性较好的时间段,并探讨以1小时尿蛋白排出量(Up)代替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24Up)作为临床检测的可行性.

    作者:师萍;罗殿熙;陈天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与治疗选择(附16例报告)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指病理上以纤维组织及衍生的钙化组织取代正常骨组织的一种良性骨病变[1].笔者收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和手术效果,以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选择.

    作者:黄光磊;罗洪;赵科;陈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影响ELISA实验质量的有关因素分析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1],由于其试剂稳定,易保存,操作简便,结果判断较客观,既适宜于大规模筛查试验,又可用于少量标本的检测,既可以做定性试验也可以做定量分析,目前已广泛用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和细胞因子检测等领域.EUSA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其同时存在影响因素多的不足,现就实验操作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验,以提高ELASA的实验质量.

    作者:钟筑宁;谷俊莹;肖文革;贾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实时荧光PCR检测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Ⅱ)核酸

    近几年来,皮肤性病门诊患者中临床表现为不典型和无临床表现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逐渐增多[1,2].从而使有疱疹史而无临床症状的带菌者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与其它病原菌同时感染时,临床医生往往只注重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和治疗而忽视HSV-Ⅱ的检测和治疗.本文应用荧光PCR对可疑单纯疱疹感染患者的泌尿道分泌物及生殖器周围皮肤渗出液、疱疹液进行HSV-ⅡDNA检测.

    作者:罗振元;黄盛文;李贵芳;施丽华;陈洁;姜鹏飞;曾凤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用评价

    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是通过菌落的不同颜色和形态对念珠菌进行快速鉴定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为了全面评价这一培养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94份临床标本同时作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和接种沙氏基经ATB鉴定,以探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临床念珠菌鉴定方面的价值.

    作者:张碧霞;张彤;朱波;王明光;赵德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清胱蛋白抑制剂C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检测中的应用

    肾脏病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1],寻找及时有效检测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方法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发展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的浓度并与临床常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作比较,旨在寻找简便、灵敏并能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指标.

    作者:费樱;王豫萍;杨红;雷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全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7年结果分析

    室间质量评价是检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实验室工作水平的综合判断和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效果的检验[1].通过全国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成绩分析作为外部机构对常规实验室工件质量的评价,了解在全国统一质量监测标准下,本实验室的质量核心为准确性和精确性与其它实验室之间存在的误差差距,扩展眼界、启发思路,不断提高、改进,以保证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李俐佳;石凤兰;张静;王晓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贝复济局部治疗复发性口疮46例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治疗方法不一,作者采用贝复济喷雾剂治疗复发性口疮46例,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红;岳朝晖;邓玉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六盘水市健康无偿献血者180例血小板值的调查

    血小板计数对于血液病、出血性疾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我市健康成人血小板值无疑对于开展成份献血,血小板采集极具现实意义,我们于2002年9~11月对本站献血经体检合格,HBsAg初筛合格的180名无偿献血者做了血小板计数,同时也做了53例不同血滴计数结果的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凤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47例海洛因依赖者HIV、TB、Syphilis感染调查分析

    我们对14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80例健康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病毒、结核、梅毒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调查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卢光祥;罗建强;陈红;刘小龙;谢淼;肖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红细胞压积作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作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动物试验依据.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O)、轻型急性胰腺炎组(MAP)、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SAP补液治疗组(补液组),后三组简称胰腺炎组.每组均在术后2、7和12小时抽血查AMY、HCT值,并于术后12小时杀活大鼠,取心、肺、肝、肾、胰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四组血HCT变化规律,胰腺和重要脏器损伤程度.结果(1)SAP组HCT三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手术时间越长,HCT值越大.(2)补液组中,HCT12小时比2小时显著降低(P<0.01).(3)SAP组的HCT比SO、MAP组、补液组明显增高(P<0.01).(4)SO、MAP组大鼠无重要脏器损伤,而SAP组部分大鼠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尤其以肺和肝较多见;补液治疗能减少重要脏器损伤数目,降低死亡率.结论HCT能作为早期预测SAP的指标;补液治疗能降低HCT,并能减少重要脏器的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汤可立;程建华;高宇哲;刘庆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及病因分析

    为了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象特点和病因,对我院10年间收集的98例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或出血伴全血细胞减少患儿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华波;黄健;付书南;王永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二例报告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现国内发达地区多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即刻修复重建,我科于2003年采用该方法为两例因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即刻复复重建,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科;罗洪;黄光磊;陈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率为10.7%,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病人的耐药情况和临床资料,就耐药产生的原因做初步探讨.

    作者:袁薇;周华;张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不同抗凝方法对血液补体测定结果的影响

    补体系统是人和某些动物种属在长期的种系进化过程中获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之一,同时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效应.补体系统及其单个成分的活性与含量,在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检测补体的单个成分及补体的活性测定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等均有重要作用.补体活性及含量测定一般采用血清标本,可否用血浆标本进行测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用30例志愿者不同抗凝方法抗凝的血液标本,检测其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H50)、C4活性与含量、B因子(BF)活性与含量、C3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蜀安;蔡臻林;杨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癫痫病25例临床疗效观察

    氟桂利嗪(FNZ)又称西比灵(Sibelin)、孚瑞尔或者脑灵,为7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80年代初期已在国外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来,我们采用氟桂利嗪胶囊(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传统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用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1].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会议上正式命名此种病毒为丙型肝炎病毒(HCV),由HCV引起的肝炎称之为丙型肝炎(HC).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由于葡萄球菌的异质性和多重耐药,加之临床使用抗生素不合理和滥用,葡萄球菌的耐药株越来越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由于携带了mecA耐药基因,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耐药,是目前临床引起医院感染的难以控制的病原菌.准确检测是控制MRS感染的关键,为了解我院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对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116株葡萄球菌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现将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杨文才;姚毅;严仔敦;陈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探讨

    作为三级综合医院,我们每天要接待很多不同病种的病人,其中也包括传染病.就我院2001~2004年统计,在146万门诊人次中,传染病就诊人次为17 216,平均占门诊人次的1.18%.在总结过去传染病管理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我院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传染病疫情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于下.

    作者:杨锦玲;张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生儿黄疸与总胆汁酸的关系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评价肝功能的灵敏指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症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时找到病因,积极预防、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8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TBA、TBIL进行了分析,探讨TBA、TBIL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锦支;简小俊;王莉;胡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