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王敏丽;王伟伟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70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半夏厚朴汤治疗,比较两组主症积分、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痰、烧心、咳嗽等主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结论:半夏厚朴汤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车彦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续骨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肾虚血瘀型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骨折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措施,观察组给予骨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疼痛明显减轻,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股骨颈及1~4腰椎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肾虚血瘀型性骨折,增加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曾明;杨斌;钟敏;张彬;刘小辉;刘衍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3moL· L-1 KH2PO4(磷酸调pH3.0,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50 ~ 226.31μg/mL、1.14 ~57.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4%、99.80%,RSD分别为1.74%、2.01%.结论:HPLC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灵敏、准确,分离效果较好,可作为湿迪胶囊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肺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者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肝肺相关理论在咳嗽的论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殷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有效,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肺胃热盛证是痤疮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冯志海教授认为痤疮初起多由肺经风热引起,又常与胃肠湿热内蕴相兼而致肺胃热盛证,给予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肺胃热盛证痤疮,在宣肺疏风、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兼以健脾利湿、清热通腑,疗效明显.
作者:李胜;冯志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现代医学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等学说,已基本阐述清楚月经的产生条件、月经周期节律的调节机理等问题.但在中医历代典籍中,只能见到对月经调控理论的散在记载,至今未有系统论述.尤其宋朝以后,中医妇科存在重方药轻理论的弊病,故笔者结合历代观点,就月经的产生、月经周期节律的调节从物质、结构、调控等方面进行论述,初步探讨月经的完整生理过程.
作者:刘小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苗医弩药针是苗族人民经过长期与疾病斗争总结出来的一种苗医外治方法,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民间运用较为广泛.临床采用苗医弩药针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症1例,效果良好.举其验案,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娄金波;李霞;陈永华;刘曼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淋证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张建伟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淋证的辨证论治有自己独到见解,文章在研究张建伟教授门诊病案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经验,阐述张建伟教授对淋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并附医案二则,以飨同道.
作者:申小娜;邢靖晨;袁苗;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笔者从经文浅析、脱肛病现代研究与临床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论述《内经》“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理论,加深对脱肛病病机的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柯敏辉;郑鸣霄;石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建立杨梅中二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同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osmosil-5C18-PAQ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520nm(1)和360nm (2),同时测定杨梅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1)、杨梅苷(2)的含量.结果:二种黄酮类成分色谱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依次为20.08~200.8g/mL(r=0.9996,1)、3.984~39.84 g/mL (r=0.9995,2),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7.5%、96.2%.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杨梅的质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吴飞;李雅丽;顾田甜;马旗联;郝丽莉;刘江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输液性静脉炎患者7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硫酸镁湿敷)、治疗组(中药外敷)各3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比较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效果明显,较单纯应用硫酸镁湿敷优势明显,能使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功磊;田贺晓;殷飞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电艾导入仪治疗混合痔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穴位按摩双侧内关穴治疗;治疗组予穴位按摩双侧内关穴,电艾导入仪温灸双侧足三里穴.按照数字等级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的恶心呕吐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2、6、12、24h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恶心呕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联合电艾导入仪治疗混合痔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小燕;柯敏辉;刘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易筋经是我国四大传统功法之一,其可内调脏腑,外强筋骨.易筋经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双心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治疗作用.笔者对其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研究其机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琳琳;毕鸿雁;郝世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加味凉膈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西医诊断为AECOPD、中医辨证为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COLD指南予常规抗炎、支气管舒张剂、化痰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凉膈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症候积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呼吸困难指数(mMRC).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凉膈散对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有效,其清上泻下的治法符合AECOPD患者的病机.
作者:蒋紫云;朱碧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对湿瘀阻滞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双号入选对照组(30例),单号入选治疗组(30例).两组各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为9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能降低甘油三酯,且治疗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对湿瘀阻滞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有良好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鑫杰;王俊发;夏培培;王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量化体系亟待完善,为此从量化分级的必要性、辨证因子的选取、分级量化的制定原则,从定性、定位、主症、次症等角度确定了该病的24个辨证因子,拟定出轻、中、重3个等级的评分细则,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病情与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金亮;甘建平;吴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笔者对近10年实验研究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单味中药进行统计,按照其功效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了7大类32种中药,分析各药起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期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方面对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宋雨婷;郑苗苗;王芳;黄玉;姚荣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健脾和胃的治疗思路,从组方的结构方面探讨张仲景的组方思路和治疗思想,并以“半夏架构”为例总结仲景以“架构”为基础的组方思路,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数首方剂的组成结构分析,阐述该“组方架构”理论,认为其有较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作者:陈羲之;王华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