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王文静

关键词:湿迪胶囊, 黄芩苷, 盐酸小檗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3moL· L-1 KH2PO4(磷酸调pH3.0,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50 ~ 226.31μg/mL、1.14 ~57.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4%、99.80%,RSD分别为1.74%、2.01%.结论:HPLC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灵敏、准确,分离效果较好,可作为湿迪胶囊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同时测定水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含量

    目的:建立水栀子中两种主要组分的双波长同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osmosil 5C18-AR-Ⅱ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8nm (1)和440nm (2),测定水栀子中栀子苷(1)、西红花苷-Ⅰ (2)的含量.结果:两种组分色谱分离良好,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6 ~ 501.6μg/mL(r=0.9999)、10.13 ~ 101.3μg/mL(r=0.999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7%、97.39%.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水栀子的质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赵江平;牛忻;杨群;李淑娟;韦凤爽;郝丽莉;刘江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哮病罹患倾向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先天运气特点与后天哮喘罹患倾向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 2017年广东省中医院哮喘住院病例144例,对患者出生时的运气及发病运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出生于四之气(太阴湿土)时段者,其哮喘罹患率高,出生于三之气(少阳相火)时段者,其罹患率低,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病与出生年份的运气相合特点密切相关,出生在不和、天刑年者,罹患率高;其次为顺化;小逆;同天符年;平气年;岁会年;天符年;同岁会年;而出生在太乙天符年者,罹患率低.另外,丙申年,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哮喘罹患率高,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阳相火时,哮喘罹患率低.结论:哮喘的罹患与出生时的客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廖柳;谢丹;黄睿;林贞妍;曹文强;林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蜜蜂蜂毒涂膜剂对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初步评价蜜蜂蜂毒涂膜剂对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涂膜剂组、氯吡格雷组(8.0mg/kg)、蜜蜂蜂毒涂膜剂组(2.0、4.0、8.0mg/kg),通过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测定血栓干湿重量、血浆凝血四项和凝血因子Ⅱ、Ⅴ、Ⅹ活性、血小板聚集性等指标来评价蜜蜂蜂毒涂膜剂的抗血栓作用.结果:与空白涂膜剂组比较,蜜蜂蜂毒涂膜剂各组均能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后血栓的干、湿重,中剂量组较好,抑制率分别为21.15%(湿重)和20.49%(干重).蜜蜂蜂毒涂膜剂各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未见明显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延长的趋势;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蜜蜂蜂毒涂膜剂高剂量组有降低凝血因子Ⅱ和Ⅹ活性的趋势;各组凝血因子Ⅴ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结论:蜜蜂蜂毒涂膜剂具有一定抑制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倾向,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对于凝血系统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不明显,其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黄茜;胡园;张成桂;赵海荣;程涛;巫秀美;李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凉膈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西医诊断为AECOPD、中医辨证为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COLD指南予常规抗炎、支气管舒张剂、化痰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凉膈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症候积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呼吸困难指数(mMRC).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凉膈散对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有效,其清上泻下的治法符合AECOPD患者的病机.

    作者:蒋紫云;朱碧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自拟方治疗湿瘀阻滞型高甘油三酯血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对湿瘀阻滞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双号入选对照组(30例),单号入选治疗组(30例).两组各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为9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能降低甘油三酯,且治疗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对湿瘀阻滞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有良好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鑫杰;王俊发;夏培培;王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苗医弩药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验案举隅

    苗医弩药针是苗族人民经过长期与疾病斗争总结出来的一种苗医外治方法,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民间运用较为广泛.临床采用苗医弩药针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症1例,效果良好.举其验案,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娄金波;李霞;陈永华;刘曼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研究

    目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量化体系亟待完善,为此从量化分级的必要性、辨证因子的选取、分级量化的制定原则,从定性、定位、主症、次症等角度确定了该病的24个辨证因子,拟定出轻、中、重3个等级的评分细则,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病情与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金亮;甘建平;吴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74例,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求娣;张绍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乏力、长期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笔者从中医辨证论治,从刮痧治疗、脐疗、膏方治疗、针灸治疗、推拿疗法6个方面就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予以概述,以飨同道.

    作者:龙明豪;李宝杰;李瑞雪;夏文炜;夏景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肤康搽剂治疗儿童湿疹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儿肤康搽剂对儿童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湿疹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8例,对照组予以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予以儿肤康搽剂,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评分、治愈率、总有效率、皮肤生理功能变化.结果:在临床疗效评分、治愈率、有效率和皮肤生理功能及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肤康搽剂对于儿童湿疹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输液性静脉炎患者7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硫酸镁湿敷)、治疗组(中药外敷)各3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比较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效果明显,较单纯应用硫酸镁湿敷优势明显,能使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功磊;田贺晓;殷飞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初探

    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培养模式特点的分析及思考,发现其教育模式培养的针灸推拿人才存在一些问题.如辨证论治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中医个性教育不足,功法不足和职业病明显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以改善此类问题.

    作者:杨雪艳;杨淳;张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课在小儿推拿手法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采用“微课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小儿推拿手法相关知识,对“微课教学”的满意度也较高.

    作者:罗界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从“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浅析脱肛病

    笔者从经文浅析、脱肛病现代研究与临床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论述《内经》“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理论,加深对脱肛病病机的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柯敏辉;郑鸣霄;石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HPLC法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3moL· L-1 KH2PO4(磷酸调pH3.0,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50 ~ 226.31μg/mL、1.14 ~57.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4%、99.80%,RSD分别为1.74%、2.01%.结论:HPLC测定湿迪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灵敏、准确,分离效果较好,可作为湿迪胶囊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42例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联合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复发率为7.1%,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以及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王敏丽;王伟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4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年舒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静催眠治疗,观察组给以自制更年舒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对照组发生急性乏力及呼吸困难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舒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效果明显,制备工艺简单,便于质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军;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HPLC法测定杨梅中两种黄酮的含量研究

    目的:建立杨梅中二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同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osmosil-5C18-PAQ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520nm(1)和360nm (2),同时测定杨梅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1)、杨梅苷(2)的含量.结果:二种黄酮类成分色谱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依次为20.08~200.8g/mL(r=0.9996,1)、3.984~39.84 g/mL (r=0.9995,2),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7.5%、96.2%.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杨梅的质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吴飞;李雅丽;顾田甜;马旗联;郝丽莉;刘江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GC-MS法测定艾叶中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5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艾叶药材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1h.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丁香酚为内标,同时对艾叶中的5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Agilent HP-5MS(30m×0.25mm,0.25 μm)气相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质谱采用EI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温度250℃.结果:5种成分分离良好,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为艾叶的多成分测定及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李玲;吕磊;吕狄亚;丁德英;朱臻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