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云;冯杰
麻风病作为限期消灭的疾病,在习水县得到了有效控制,患病率从1983年的0.32‰下降至1998年的0.0016‰.近5年年均发病率为0.414/10万,为进一步掌握麻风病流行动态现将1983~1998年习水县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作者:吴铁菊;张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β2(TXB2),6-酮-前列腺素(PGFla)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晨起空腹血,用GD-400-a计数器,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中TNF, TXB2 及 PGFla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降低,, PGFIa升高.结论肺心病体内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指标.
作者:丁黎萍;余黔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贵州省是多民族省份,其中苗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曾经有苗族眼球突出度的调查报告,但苗族视轴及角膜屈折力的报告较少.
作者:杨夏;李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检查正常青年人DPOAE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良好依据.方法对30例(60耳)听力正常青年人,用CAPELLA机型耳声发射仪进行DP0AE测试,选择初始音强度L4=70dBSPL,L2=60dBSPL,水平差10dBSPL.结果DPOAE总检出率为100%,正常青年人DPOAE幅值差距大,显示出明显个体差异,不同频率处DPOAE幅值有所不同,1KHz、8KHz处幅值大,信噪比各频率均在10dBSPL以上(明显高出3dBSPL).结论发现不同频率下DPOAE图形非光滑曲线,而呈双峰型,双耳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杨晓红;金秀丽;马乙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联合运用肾后下部实质切开、气压弹道碎石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治疗复杂性鹿角状结石3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洪星;王振宇;汤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对6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2例应用善得定治疗,与另外30例应用垂体后叶素静滴等常规治疗的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善得定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毛贵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儿,女,6岁,因尿失禁6年入院.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在有正常小便排出后,还有淋漓不止的滴尿,夜间尤甚.外院MRI检查发现轻微骶椎裂,但无神经压迫及脊髓异常,IVP检查提示疑有:右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尿失禁原因不明,求治于我院.
作者:瞿中成;褚先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保护兔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内皮机制.方法以免肾缺血再灌注为模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肾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总活性及一氧化氮(NO),并用Elasa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微量白蛋白(Alb),试图分析NOS总活性、NO与肾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正常肾髓质较皮质能产生更多的NO.(2)缺血肾组织NOS总活性显著下降,NO显著增高.(3)再灌注后,肾组织NOS总活性显著升高,而NO显著下降,肾功能明显受损.(4)肾缺血注射丹参后再灌注,肾组织NOS总活性进一步升高,而NO变化不明显,尿RBP及Alb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1)生理情况下,肾髓质较皮质能产生更多的NO,这对肾髓质血流分布及其功能的调节可能具有重要作用.(2)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NOS活性升高与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3)丹参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丹参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中的NO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梁国标;沈寅初;阎勇;罗旭;高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完整、准确的接种率报告,对于掌握基层接种率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免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美玉;张晓石;杨幼平;李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安氏Ⅲ类畸形是常见的牙颌近远中向错类型,在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前牙反 .根据其病因机制不同和年龄不同,制定不同的矫治方案,本文应用Edgewise矫治器治疗恒牙列早期上颌发育不足型Ⅲ类错,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关于儿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儿科院内感染的特点,探索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3年中儿科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田;丁江;梁德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甲硝唑是目前治疗BV的常用药物之一,对BV的治疗可降低由其所致的多种妊娠合并症的发生[1,2].
作者:窦友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卫生监督员的职责.在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中,卫生执法人员受到了层层阻力.
作者:王怡;陈一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丹参粉针剂静脉输液治疗80例寻常型银屑病,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丹参粉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良好疗效,治疗后患者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均降低.结论丹参能显著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赵广琼;李均;张信江;符刚;周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白介素-6(IL-6)和催乳素(PRL)的含量与早产的关系,研究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孕28~36+6周的早产孕妇30例作为研究组I;同孕周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28例作为研究组Ⅱ;同期内住院待产的足月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I;同孕周门诊产检的正常未足月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Ⅱ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和催乳素含量,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I宫颈分泌物IL-6及PR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01;研究组Ⅱ宫颈分泌物IL-6及PRL含量与对照组Ⅱ比较P<0.001;早产孕妇宫颈分泌物IL-6和PRL含量与取样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r=-0.50,P<0.01).结论宫颈分泌物IL-6和PRL含量与早产密切相关;IL-6和PRL含量的联合检测为早产因素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提高早产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裕;李友兰;刘彬;胡绍琼;李祥麟;孟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7岁.因左腰部胀痛10年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发现,腹部平片显示腰3,4椎体旁有约3cm×5cm高密度影,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双肾功能正常,左肾盂轻度积水,输尿管未显示,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双侧输尿管显影良好,结石影位于左输尿管走行区,未见输尿管息室.
作者:何银志;马雁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Ⅲ级胎盘超声分亚型与胎盘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10例Ⅲ级胎盘超声分Ⅲ-、Ⅲ、Ⅲ+型孕妇血清雌三醇(E3)、胎盘泌乳素(HPL).结果Ⅲ+型胎盘与Ⅲ-、Ⅲ型胎盘相比,E3、HPL显著下降(P<0.01),Ⅲ-、与Ⅲ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Ⅲ级胎盘再分亚型有助于判断胎盘的生理病理状况,Ⅲ+型胎盘应尽快终止妊娠,建议将Ⅲ-与Ⅲ 合成为Ⅲ-.
作者:罗永忠;刘赛欧;董学新;李建平;陈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CR检测TB-DNA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通过设立空白对照和BCG参照在3个实验室用3种试剂对TB-DNA PCR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空白对照能很好地监测污染造成的假阳性,以不同稀释倍数的BCG不但能很好地检测试剂的敏感度,且能对整个实验加以质控.结论采用空白对照和BCG对TB-DNA PCR进行室内质控是一种理想的室内质控方法.
作者:丁飞;周静;武红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本文用国产白细胞过滤器滤除浓缩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PL型滤器),用于防止反复输注和血小板的病人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方法从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制剂中滤除白细胞,观察PL型白细胞过滤器对血小板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的影响.观察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后,1小时和24小时血小板上升值判定临床输注无效发生率.结果70付PL型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白细胞去除率99.9%,血小板回收率超过90%.47例有多次输血史的血液病患者,每个病人输注手工制备的血小板至少1次,输注机采血小板1~3次.过滤组27例病人,输注70例次滤除白细胞的浓缩血小板制剂.对照组20例病人,输注50例次含有白细胞的浓缩血小板制剂.结果过滤组有427例(占15%);对照组有10/20例(占50%)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0.05).结论使用PL型过滤嚣滤除浓缩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是一种理想的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
作者:姚芳芳;邹元国;孙启俊;马文嵘;胡宁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梗面积及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阳性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心俞组(15只)、丹参心俞组(15只),分别测量其心梗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浆中的TXB2、6-Keto-PGF1α含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心俞组与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心俞组比较,心梗面积及血浆中的TXB2、6-Keto-PGFlα含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体液因素,而丹参心俞穴位注射可减少心梗面积并对其含量进行良性调节.
作者:张秋玲;张萍;杨国雄;杨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