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福平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6例疗效观察

牟锦刚

关键词:利福平, 治疗疗效, 急性细菌性痢疾, 无毒副作用, 肠道传染病, 住院病例, 治疗结果, 应用, 门诊, 临床观察, 疗效肯定, 卫生院, 资料, 农村, 价格, 剂量, 基层, 报告
摘要: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应用利福平治疗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笔者根据资料和近年来临床观察认为,两倍剂量的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适宜于门诊及农村基层卫生院(所).现将1996年2月至1999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86例就应用利福平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聚丙烯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本院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引进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疝环填充物及成型网片,通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治疗腹股沟疝2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60~81岁,平均66.4岁;腹股沟斜疝17例,腹股沟直疝5例,股疝3例,其中复发性疝6例,5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肺心病及糖尿病.

    作者:李文茂;陈冶;王万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贵州省余庆县两起甲肝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996年1~6月,余庆县龙溪镇发生一起甲肝暴发.1997年5~6月,该县敖溪、龙家、松烟三镇7所中小学校又发生甲肝暴发.笔者对两起暴发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收集报告病例、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及临床资料,整理分析.1.2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两起暴发的流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1.3对两起暴发的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李黔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临床上各种慢性难愈合创面、烧伤创面,由于具有病因复杂、种类多、病程长等特点,是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1].我们自1999年以来采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uthfactr bFGF)促进这类创面修复,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70例,男67例,女3例;年龄小者6个月,大者86岁;慢性溃疡29例,肉芽创面26例,烧伤创面8例,挤压伤新鲜创面7例;创面病程长者达276天.

    作者:赵桂香;郭晓波;吴大庆;彭德飞;吴惠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病毒性脑炎酸碱紊乱25例临床分析

    病脑临床上常见为碱血症,其中以呼碱、呼碱合并代碱、呼碱合并代酸多见,酸血症较少,三重酸碱紊乱占第三位[1],故临床上必须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判定其酸碱失衡类型.本文总结了25例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的酸碱紊乱血气和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葛美;柴雪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贵阳市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抽样调查

    为了解贵阳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与行为,以便制定确实可行的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指导,我们于1999年3月至12月,先后对两城区三郊区10所中小学的12岁、17岁共1970人进行了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贵阳八中、实验二小、省实验中学、贵溪小学、花溪清华中学、花溪小学、乌当一中、乌当一小、白云一中、白云一小等10所中小学的12岁小学生和17岁中学生.

    作者:包卫红;李立;付辉;尹玫;干亚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对人工心脏瓣莫替换术后抗凝程度的评价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适抗凝范围.方法 2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结果 上述二者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30天、3月及6月不同时点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895、0.938、0.982、0.917、0.873、0.933,维持PT在20s~24s的INR值为1.7~2.3.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建议INR保持在1.7~2.3为宜.

    作者:向道康;李正伦;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舒义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金属支架在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中的应用

    我院从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采用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1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中男10例,女2例,年龄52~73岁,病程1至2年6个月.患者均以重度吞咽困难为主诉,其中2例已不能进食,10例仅能进流质.食管X钡餐示狭窄位于食管中段6例,并发食管气管瘘2例,下段3例,贲门3例;狭窄段长度4~10cm,狭窄内径0.3~0.5cm,

    作者:张庆斌;李红灵;陈志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骨肉瘤组织中P-qp及LR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p)及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骨肉瘤(OS)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38例OS及10例正常骨组织的石蜡切片,以P-gp单克隆抗体C219及LRP单克隆抗体LRP56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有关临床及病理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OS中P-g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6%和42.11%,而正常骨组织均为阴性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此外,P-gp在转移组及外科分期较高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及外科分期较低的病例组(P<O.05);LRP在<12岁或>30岁年龄组中明显高于12~30岁病例组(P<O.05).崧?1)P-gp与LRP均介导OS的多药耐药(MDR).(2)人OS对化疗不敏感、预后差与OS组织中存在P-gp及LRP有关.(3)P-gp与LRP的表达不相关,分别以独立机制介导OS的MDR.(4)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S的P-gp和LRP,可作为临床常规筛选检测,并为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周小小;尹培荣;曹建初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世界首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8例分析

    染色体携带着遗传基因,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染色体,其数目及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平衡易位等畸变都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不平衡改变而致染色体病的发生.我室对1995~2000年来就诊的习惯性流产失妇、不孕夫妇、智力低下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216例,其中8例经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为世界首报核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先证者,男,27岁,表型正常,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t(9;18)(p13;q23),其妻自然流产5次(每次均于孕40~3月内),身体健康,表型正常,染色体正常.

    作者:吴忠琴;郭敬芝;王建林;文莉;帅欣;杨雪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病例共8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双歧2.0g,每日2次,连续15天,疗程结束与对照组比较腹泻症状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腹泻总有效率92.3%,对照组55.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1);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是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同时还能改善肝功能,促进蛋白合成,可作为防治肝病的常规辅助药物.

    作者:周稻菽;梁代义;文学铨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5岁以下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者对扁桃体手术提出了非议,特别对幼儿期扁桃体手术更持否定态度[1].为探讨幼儿期扁桃体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1998年元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32例5岁以下患儿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前、后血清免疫球旦白IgG、IgA、IgM水平测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化学元素是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现已证实,微量元素在体内具有特异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蛋白质和酶分子无机基因的活化中心,参与激素作用,与核酸具有内在关系,并能影响免疫功能和恶变,因此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可能在某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微量元素与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以探讨微量元素与口腔扁平苔藓(OLP)之间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

    作者:黄芊;韦纪英;于振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 用于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耐药性试验的意义.方法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0例耐RFP(单耐或多耐)、21例耐INH(单耐和多耐)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及10例敏感菌株;39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3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的结核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并与药敏试验对照.结果 PCR-SSCP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31/39)、46%(18/39)及5%(2/39).结论 PCR-SSCP可望成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及耐异烟肼的快速方法 .

    作者:董德琼;杨渝浩;彭理年;肖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检测TGF-β1的临床意义.方法 13例正常对照及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尿TGF-β1及尿白蛋白、血糖、肌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TGF-β1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B、C组同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A、B、C三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与血TGF-β1呈正相关(r=0.3324,P<0.05),与尿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895,P<0.05),与血肌酐正相关(r=0.313,P<0.05).尿TGF-β1异常率与尿白蛋白异常率的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形成及进展.尿TGF-β1比尿白蛋白能更早地反映糖尿病的肾脏损害,尿TGF-β1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李胜开;李琮辉;王丕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天花粉及其组份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花粉及其组份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LDH(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天花粉煎剂、天花粉多糖、天花粉蛋白(TCS)注射液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天花粉及其组份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结果 天花粉煎剂(4g/kg)、天花粉多糖(200mg/kg)、TCS注射渡(6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且具有剂量差异性.结论 提示天花粉及其组份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作者:田维毅;马春玲;白惠卿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多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腹部脏器损伤25例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严重腹部多器官损伤25例,经过急诊手术,并在术中应用多管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频佳,25例病人均达到治愈目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为直接腹部暴力伤,伤后半小时至3小时入院,入院行X线和B超检查发现均有实质脏器的损伤和腹腔积液.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积血(650~3000m1),25例病人均有2个以上器官损伤,其中6例为4个脏器损伤(肝脏、脾脏、胰腺或'肾、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探查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肝脏左叶部分裂伤,镰状韧带撕裂;(2)胰腺颈部断裂,主胰管裸露;(3)脾脏粉碎性破裂;(4)胃、十二指肠撕裂.12例为三个脏器损伤即胰腺体尾部断裂、脾破裂、小肠撕裂或穿孔.其余7例为2个实质脏器的损伤.上述病例均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部分撕裂、十二指肠挫伤瘀血或腹膜后血肿.

    作者:潘克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肺癌的病因关系研究(三)

    目的 继续研究人乳头瘤病毒与肺癌的病因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种肺组织进行HPV8、HPV18及HPV35型检测.结果 在鳞癌及其邻近鳞状化生上皮中,HPV18和HPVV35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肺鳞癌和腺癌中,两者亦无明显差异,在肺鳞癌和正常支气管粘膜中HPV18的检出率却有显著差异(P?.01).结论 HPV18和HPV35型感染与肺鳞癌和腺癌的发生有关,HPV18更具危险性.

    作者:杨渝浩;董德琼;彭理年;肖瑜;庄恒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阴离子间隙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引起的脑部损伤,由于缺氧导致机体内环境变化,常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本文对HIE时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来自我院新生儿治疗中心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57例HIE患儿,其中男40例,女17例,平均胎龄38.6周,平均出生体重2085克,宫内窘迫31例,母亲胆汁瘀积综合征8例,母亲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HIE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根据1989年全国新生儿惊厥座谈会议纪要<新生儿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其中轻度22例,重度35例.

    作者:徐艳霞;陈建丽;王多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广泛肠坏死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男,57岁,因阑尾切除术后2+天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于1999年8月25日由外院转入我院.2+天前,患者曾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人院体查:T39.0℃,P120次/min,1R30次/min,BP 70/50-mmHg,神清合作,腹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见一长约6cm麦氏切口,无感染征,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以脐周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化验:血WBC31.4×109/L,N92%,腹部平片见多个液平面.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感染性休克.经胃肠减压、短暂抗炎补液治疗后剖腹探查,见腹腔内约1 000ml淡血性混浊液,从Treitz韧带20cm处起至距回盲部70em处空回肠肠管发黑坏死,共约500cm长,界限分明,肠系膜动静脉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消失.

    作者:陈亚敏;张家宾;吴宜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血清离子钙含量调查

    有关学龄前儿童血清离子钙含量的报道甚少,多数报道的是成人含量参考值.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血清离子钙含量水平,作者于1999年2月至2000年3月在本市区各幼儿园,随机选取4~6岁儿童空腹抽血标本518例进行血清钙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受检的518名学龄前儿童全部来自铜仁市区地、市幼儿园,上午空腹抽取静脉血,在30分钟内离心测定血清离子钙(iCa2+).

    作者:杨文才;黄锦萍;张道华;梁勇;李晓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