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腹部脏器损伤25例

潘克宁

关键词:负压封闭, 引流治疗, 腹部, 十二指肠, 脏器损伤, 撕裂, 实质脏器, 多器官损伤, 胰腺, 镰状韧带, 资料与方法, 腹膜后血肿, 致伤原因, 引流技术, 小肠, 术中应用, 剖腹探查, 脾脏, 颈部断裂, 急诊手术
摘要: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严重腹部多器官损伤25例,经过急诊手术,并在术中应用多管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频佳,25例病人均达到治愈目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为直接腹部暴力伤,伤后半小时至3小时入院,入院行X线和B超检查发现均有实质脏器的损伤和腹腔积液.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积血(650~3000m1),25例病人均有2个以上器官损伤,其中6例为4个脏器损伤(肝脏、脾脏、胰腺或'肾、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探查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肝脏左叶部分裂伤,镰状韧带撕裂;(2)胰腺颈部断裂,主胰管裸露;(3)脾脏粉碎性破裂;(4)胃、十二指肠撕裂.12例为三个脏器损伤即胰腺体尾部断裂、脾破裂、小肠撕裂或穿孔.其余7例为2个实质脏器的损伤.上述病例均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部分撕裂、十二指肠挫伤瘀血或腹膜后血肿.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 用于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耐药性试验的意义.方法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0例耐RFP(单耐或多耐)、21例耐INH(单耐和多耐)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及10例敏感菌株;39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3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的结核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并与药敏试验对照.结果 PCR-SSCP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31/39)、46%(18/39)及5%(2/39).结论 PCR-SSCP可望成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及耐异烟肼的快速方法 .

    作者:董德琼;杨渝浩;彭理年;肖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肺癌的病因关系研究(三)

    目的 继续研究人乳头瘤病毒与肺癌的病因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种肺组织进行HPV8、HPV18及HPV35型检测.结果 在鳞癌及其邻近鳞状化生上皮中,HPV18和HPVV35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肺鳞癌和腺癌中,两者亦无明显差异,在肺鳞癌和正常支气管粘膜中HPV18的检出率却有显著差异(P?.01).结论 HPV18和HPV35型感染与肺鳞癌和腺癌的发生有关,HPV18更具危险性.

    作者:杨渝浩;董德琼;彭理年;肖瑜;庄恒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分析

    眼球挫伤常致前房出血,少量出血能很快吸收,不引起并发症,一般不影响视力.大量出血,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可引起角膜血染、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永久性的视功能损害.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挫伤性前房积血12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在过敏性紫癜中的意义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排泄量增加能敏感地反映肾近曲小管损伤的程度,本文检测了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尿RBP含量,以了解是否合并肾脏早期受累.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均为住院病例,年龄2~14岁,平均8岁;男25例,女5例;血尿12例,无血尿18例;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对照组30例,均为门诊体检正常儿童,年龄2~13岁,平均7.5岁,男20例,女10例.

    作者:邵晓珊;姜文胜;靳蓉;张有楷;朱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天花粉及其组份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花粉及其组份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LDH(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天花粉煎剂、天花粉多糖、天花粉蛋白(TCS)注射液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天花粉及其组份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结果 天花粉煎剂(4g/kg)、天花粉多糖(200mg/kg)、TCS注射渡(6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且具有剂量差异性.结论 提示天花粉及其组份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作者:田维毅;马春玲;白惠卿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118例巨大儿分娩的临床分析

    巨大儿的诊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母婴预后关系十分密切.笔者对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间在我院分娩的118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间在我院分娩孕妇共5 491例,巨大儿118例,发生率为2.14%.孕妇小年龄为21岁,大为40岁,其中23~34岁占76.34%,初产妇81例,占68.86%,经产妇37例,占34.14%.足月妊娠109例,占92.39%,过期妊娠9例,占0.76%.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g者40例,占33.9%,体重4 100~4 500g者71例,占60.16%,体重在4 600~5 000g间7例,占0.60%.1.2产前检查118例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在分娩前一周或入院时有宫高、腹围记载者110例,分娩前一周或入院后有B超记载胎儿双顶经者79例,其中双顶径≥94mm者69例,≥96mm者10例.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75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近年呈全球性回升,估计在未来的十年内还会显著增高[1],尤其在特定的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且极易误诊,故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我院1991年7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根据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2]确诊为该病的75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靳蓉;黄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ST-T改变对常见窄QRS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常见窄QRS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诊断价值.方法 窄QRS型PSVT共161例,均以食道电生理检查(TEEPT)结果 作为诊断PSVT标准,观测PSVT发作时ST-T改变指标:大ST-T负值(ST-Tmuax)、ST段下移导联数(STn)及T波改变(倒置或切迹)导联数(Tn),并比较这些指标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价值.结果 AVRT组105例的ST-Tmax、STn、Tn值分别为183±95μv、4±4、2±1,均显著高于AVNRT组56例的61±67μv、2±2、1±1(P<0.001);AVRT组61.9%(65/105)的ST-Tmax≥150μv,而AVNRT组仅为12.5%(7/56),(P<0.001);ST-Tmax与室房传导时间(VA间期)显著正相关(r=0.5,P<0.001).结论 ST-Tmax可作为鉴别诊断AVRT与AVNRT的心电图指标之一.

    作者:刘兰;蔡运昌;赵宁;柳桂娥;李洁琪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多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腹部脏器损伤25例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严重腹部多器官损伤25例,经过急诊手术,并在术中应用多管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频佳,25例病人均达到治愈目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为直接腹部暴力伤,伤后半小时至3小时入院,入院行X线和B超检查发现均有实质脏器的损伤和腹腔积液.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积血(650~3000m1),25例病人均有2个以上器官损伤,其中6例为4个脏器损伤(肝脏、脾脏、胰腺或'肾、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探查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肝脏左叶部分裂伤,镰状韧带撕裂;(2)胰腺颈部断裂,主胰管裸露;(3)脾脏粉碎性破裂;(4)胃、十二指肠撕裂.12例为三个脏器损伤即胰腺体尾部断裂、脾破裂、小肠撕裂或穿孔.其余7例为2个实质脏器的损伤.上述病例均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部分撕裂、十二指肠挫伤瘀血或腹膜后血肿.

    作者:潘克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胶原酶治疗LDH 5 1例近期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e hemiation,LDH)的发生率占所有门诊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除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外,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其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而应用胶原酶治疗在我省应用不多,报道较少.现结合本组51例近期观察及有关文献,就胶原酶溶解术(简称溶盘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0年元月至2000年7月,共治疗LDH 51例,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9~63岁,平均46岁.病程10天至12年,平均14个月.全部病例为住院病人,均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经CT扫描确诊,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12例,腰4-5椎间盘突出25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14例.

    作者:杨希;陈龙尧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高频电针治疗肛裂130例临床观察

    我院于1995年6月至2000年3月采用高频电针治疗肛裂1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0例中,男78例,占60%,女52例,占40%,其中年龄18~45岁,病程3月至5年.裂口位于肛门前正中位20例,占15.38%,肛门后正中位110例,占84.61%,前后正中均有裂口5例,占3.84%,裂口边缘灰白色50例,占38.46%,裂口下方伴有结缔组织外痔108例,占83.0%,裂口上方伴有肛乳头肥大15例,占11.53%,肛裂并皮下瘘2例,占1.53%.临床表现:发病与大便干燥有关者121例,占93.08%,便时疼痛犹如刀割者130例,占100%,呈现周期性疼痛105例,占80.76%,便时伴有滴血121例,占93.07%.全组病例均不能用中号肛镜插入肛门,其中5例不能用小号肛镜插入,有明显的肛门痉挛狭窄现象.

    作者:刘筑;罗登云;孙黔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方法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门诊人流孕妇中选择孕6~10周、健康、无心血管病史、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共300例,年龄小18岁,大42岁,平均28岁,其中以22~32岁年龄组多,占85%;经产妇170例,未产妇13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1.2方法A组:受术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钳挟持宫颈前唇或后唇,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于宫颈6、12点处进针1~1.5cm,回抽无血,每点缓注2.5ml,扩宫前用灭菌棉签蘸透1%的丁卡因插进宫颈管内(直至内口),放置1~2分钟后开始手术;B组采用A组方法宫颈注射利多卡因;C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以上三组手术均由作者操作。

    作者:张玉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多发性骨髓瘤1 8例临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肾功能损害,贫血及易并发感染.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下者仅占2%,由于起病缓慢,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故误诊率颇高.本文收集了我科自1990年以来住院确诊的18例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教训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女各9例,年龄49~69岁,平均57.5岁,>50岁者17例.均符合文献[1]所定MM诊断标准.胸廓痛伴发热咳嗽6例,腰痛4例,全身肌肉及关节痛3例,肩背痛2例,下肢浮肿2例,贫血1例.

    作者:何云绮;班遵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胰岛素对ID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ID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保护效果,初步探讨IDDM微立管并发症发病机理.方法 动态检测我院IDDM患者RCD、膜唾液酸(SA)含量、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胰岛素满意治疗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RCD降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明显下降,SA含量均显著减少;红细胞中SOD活性降低及MDA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有效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Ⅰ型糖尿病患者RCD明显降低,胰岛素有效治疗可以改善RCD及有效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爱慈;杨贵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甲硝唑四环素薄膜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甲硝唑四环素薄膜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辅助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11例,每例患者口内至少有两个部位真性牙周袋≥4mm,共统计33颗牙,198个牙位点.对其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甲硝唑四环素薄膜,对照组用空白薄膜.采用牙周袋局部上药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12周.临床观察PD、PAL、GI、BOP等指标.结果 甲硝唑四环素组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甲硝唑四环素薄膜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炎是有效的.

    作者:刘宝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的治疗分析

    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了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3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8~84岁,50岁以上25例,占78%;空腹血糖7.0~18.6mmol/L,平均为13.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2~22.3mmol/L,尿糖(-)~(+++),尿酮(-)~(++).入院时已确诊为糖尿病者25例,入院后经检查确诊合并糖尿病者7例,全部为Ⅱ型糖尿病.32例外科疾病中骨折3例,胆道系统感染14例,阑尾炎5例,下肢溃疡10例.

    作者:胡玉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207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结我院1995~1999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207例与非老年高血压144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组207例中,男126例,女81例,平均年龄68±7.1岁(60~84岁);非老年组,男64例,女80例,平均年龄51±5.4岁(37~59岁);老年组平均病程17±1.2年,非老年组平均病程10±2.1年(4月~21年).全部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判别标准:(1)三次不同时,安静状态下测血压,收缩压≥21.3kPa及/或舒张压≥12.6kPa;(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与心、脑、肾损害有关的疾病;(3)老年高血压组年龄60岁.

    作者:赵平;籍龙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下颌智齿近中阻生时第二磨牙远中龋的临床分析

    下颌智齿近中阻生时,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极易发生龋病,且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及台疗特点.因此,本文将其作为龋病的一种特殊情况进行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口腔科门诊1996~2000年智齿近中阻生患者资料243例,其中男152例,女91例,共368个牙,年龄16~50岁.1.2方法通过望、探、叩诊、温度测试、X线牙片,对下颌近中阻生智齿邻近的第二磨牙进行检查,注意有无龋病变,确定龋损的部位及程度.将368个第二磨牙分别分为三组:(1)左、右侧组;(2)不同性别组;(3)不同年龄组(16~30岁和31~50岁两组),采用γ 2检验,进行远中面患龋率的比较.

    作者:黄晓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代谢炎症反应的影响

    本文对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期间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其术前、术后代谢炎症反应的某些指标进行观察,以了解两种手术对病人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OC与LC手术各20例,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行择期手术的病人.OC组20例,男6例,女14例;LC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OC组50岁,LC52岁;两组病例均无心、肺、肝、肾等脏器症病,也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症病;所有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均于上午9时进行手术.LC采用腹壁四孔穿刺法,用钛夹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OC组采用右上腹直肌切口切除胆囊.

    作者:骆晓鸿;李国祥;高永棣;张华;李桂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2].,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基本的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上还存在诸如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术后后期滤过泡瘢痕化而致失败等问题,因此逐渐趋向于用若干新技术联合组成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技术是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重要的新技术之一.笔者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在防止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以及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秉民;沈莉;涂宏刚;赵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