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珍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近年呈全球性回升,估计在未来的十年内还会显著增高[1],尤其在特定的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且极易误诊,故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我院1991年7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根据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2]确诊为该病的75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靳蓉;黄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巨大儿的诊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母婴预后关系十分密切.笔者对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间在我院分娩的118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间在我院分娩孕妇共5 491例,巨大儿118例,发生率为2.14%.孕妇小年龄为21岁,大为40岁,其中23~34岁占76.34%,初产妇81例,占68.86%,经产妇37例,占34.14%.足月妊娠109例,占92.39%,过期妊娠9例,占0.76%.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g者40例,占33.9%,体重4 100~4 500g者71例,占60.16%,体重在4 600~5 000g间7例,占0.60%.1.2产前检查118例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在分娩前一周或入院时有宫高、腹围记载者110例,分娩前一周或入院后有B超记载胎儿双顶经者79例,其中双顶径≥94mm者69例,≥96mm者10例.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严重腹部多器官损伤25例,经过急诊手术,并在术中应用多管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频佳,25例病人均达到治愈目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为直接腹部暴力伤,伤后半小时至3小时入院,入院行X线和B超检查发现均有实质脏器的损伤和腹腔积液.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积血(650~3000m1),25例病人均有2个以上器官损伤,其中6例为4个脏器损伤(肝脏、脾脏、胰腺或'肾、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探查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肝脏左叶部分裂伤,镰状韧带撕裂;(2)胰腺颈部断裂,主胰管裸露;(3)脾脏粉碎性破裂;(4)胃、十二指肠撕裂.12例为三个脏器损伤即胰腺体尾部断裂、脾破裂、小肠撕裂或穿孔.其余7例为2个实质脏器的损伤.上述病例均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部分撕裂、十二指肠挫伤瘀血或腹膜后血肿.
作者:潘克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2年3月至2000年3月,我们共收治吸毒者并颅脑损伤颅内血肿2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6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2.5岁,吸毒时间2.5~12.3年.1.2受伤因素及就诊时间坠楼伤12例,车祸伤6例,头部钝器击伤10例,其中减速伤16例,加速伤10例,复合伤12例.伤后24小时内入院25例,一周内就诊3例.
作者:吴锡龙;王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不但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亦不利.此病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44例,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选取脑卒中病人144例.1.1.1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确定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MRI明确,HAMD评分超过17分,病程在半年以内.
作者:林川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77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共治喉乳头状瘤与尖锐湿疣28例,现就有关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中,成人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小儿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4个月至8岁.复发次数多达8次,病程2个月至5年.其中,声嘶18例,失声7例,呼吸困难3例.1.2喉镜检查:喉乳头状瘤可单发或多发,单发者多见于成人,好发于一侧声带边缘或前联合部,也有双侧受累及者.多发者见于儿童,可发生于声带、室带、喉室等处,常见症状为声嘶或失声,大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喉镜检查见肿瘤呈苍白、淡红或暗红色,质脆不易出血,表面常呈现桑椹状或仅粗糙不平如绒毛而无乳头可见.
作者:黄仕鹰;雷德强;吴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ID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保护效果,初步探讨IDDM微立管并发症发病机理.方法 动态检测我院IDDM患者RCD、膜唾液酸(SA)含量、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胰岛素满意治疗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RCD降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明显下降,SA含量均显著减少;红细胞中SOD活性降低及MDA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有效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Ⅰ型糖尿病患者RCD明显降低,胰岛素有效治疗可以改善RCD及有效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爱慈;杨贵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应用利福平治疗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笔者根据资料和近年来临床观察认为,两倍剂量的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适宜于门诊及农村基层卫生院(所).现将1996年2月至1999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86例就应用利福平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牟锦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有关学龄前儿童血清离子钙含量的报道甚少,多数报道的是成人含量参考值.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血清离子钙含量水平,作者于1999年2月至2000年3月在本市区各幼儿园,随机选取4~6岁儿童空腹抽血标本518例进行血清钙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受检的518名学龄前儿童全部来自铜仁市区地、市幼儿园,上午空腹抽取静脉血,在30分钟内离心测定血清离子钙(iCa2+).
作者:杨文才;黄锦萍;张道华;梁勇;李晓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检测TGF-β1的临床意义.方法 13例正常对照及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尿TGF-β1及尿白蛋白、血糖、肌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TGF-β1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B、C组同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A、B、C三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与血TGF-β1呈正相关(r=0.3324,P<0.05),与尿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895,P<0.05),与血肌酐正相关(r=0.313,P<0.05).尿TGF-β1异常率与尿白蛋白异常率的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形成及进展.尿TGF-β1比尿白蛋白能更早地反映糖尿病的肾脏损害,尿TGF-β1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李胜开;李琮辉;王丕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者对扁桃体手术提出了非议,特别对幼儿期扁桃体手术更持否定态度[1].为探讨幼儿期扁桃体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1998年元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32例5岁以下患儿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前、后血清免疫球旦白IgG、IgA、IgM水平测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受孕生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夫妇双方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均可影响受孕而导致不孕.不孕患者患病率约10%~15%,而且近年有增加趋势[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与诊断水平的提高,使之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就72例不孕症应用腹腔镜诊治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罗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临床上重症胰腺炎(SAP)中有一类(约5%)来势凶猛,发病后24小时内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常规非手术治疗不能阻止其发展,死亡率极高,只有在内科支持下尽早手术解除腹腔内高压和引流酶性、毒性腹腔渗液后,生命体征才得以稳定,此类SAP被称为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我院从1980年至2001年6月共收治SAP246例,其中FAP17例,占6.91%,死亡11例,死亡率64.7%.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7例FAP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0~67岁,平均46岁.发病原因:酒精性5例,饮食不当5例,胆源性4例,原因不明3例.17例均起病急骤,腹痛、腹胀极度严重,腹膜刺激征明显,生命体征不稳定,很快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等临床主要表现.全组Ranson指标5~9项超标,平均6.2项超标;2~5个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其中4个器官功能不全6例,5个器官功能不全4例,因此按国内分级标准均为Ⅱ级.CT检查显示:胰腺均明显肿大,胰腺边缘模糊不清,胰周、腹腔大量积液.按CT胰腺炎分级标准,3例D级,14例E级.
作者:李东苗;李俊华;何明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男,57岁,因阑尾切除术后2+天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于1999年8月25日由外院转入我院.2+天前,患者曾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人院体查:T39.0℃,P120次/min,1R30次/min,BP 70/50-mmHg,神清合作,腹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见一长约6cm麦氏切口,无感染征,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以脐周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化验:血WBC31.4×109/L,N92%,腹部平片见多个液平面.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感染性休克.经胃肠减压、短暂抗炎补液治疗后剖腹探查,见腹腔内约1 000ml淡血性混浊液,从Treitz韧带20cm处起至距回盲部70em处空回肠肠管发黑坏死,共约500cm长,界限分明,肠系膜动静脉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消失.
作者:陈亚敏;张家宾;吴宜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病脑临床上常见为碱血症,其中以呼碱、呼碱合并代碱、呼碱合并代酸多见,酸血症较少,三重酸碱紊乱占第三位[1],故临床上必须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判定其酸碱失衡类型.本文总结了25例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的酸碱紊乱血气和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葛美;柴雪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16癌基因蛋白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32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p16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浆,阳性率为62.5%(20/32);高分化型、中分化型和低分化型肿瘤p16癌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54.55%(6/11)和16.67%(1/6).经统计学处理,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肿瘤p16癌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高分化型与中分化型、中分化型与低分化型肿瘤p16癌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p16癌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宋琦;李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科自1992年开始采用改良颈外径路行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现将资料完整的35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病例35例(62侧),其中男16例(30侧),女19例(32侧),年龄21~60岁,以20~40岁多,占25例.病程1月至7年,其中1月至1年27例.临床症状:咽异物感、咽痛24例,伴有颈侧胀痛5例,伴耳闷塞感、耳痛2例,以颈部酸痛或咽部刺激性咳嗽为单一症状的各2例.检查:全部病例中除3例能在扁桃体及其周围触及由外上方斜向内下的硬的刺状突起外,作鼻、鼻咽、口咽、喉咽、喉部及颈部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X线摄片测量全部病例茎突长度均超过3cm,其中单侧过长8例,双侧过长27例,右侧平均长度3.64cm,左侧平均长度3.63cm.
作者:胡红蓉;李菊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肾功能损害,贫血及易并发感染.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下者仅占2%,由于起病缓慢,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故误诊率颇高.本文收集了我科自1990年以来住院确诊的18例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教训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女各9例,年龄49~69岁,平均57.5岁,>50岁者17例.均符合文献[1]所定MM诊断标准.胸廓痛伴发热咳嗽6例,腰痛4例,全身肌肉及关节痛3例,肩背痛2例,下肢浮肿2例,贫血1例.
作者:何云绮;班遵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并不少见,根据国际抗风湿联盟与我国合作对SLE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结果,我国SLE患病率为40~70/10万人口,远高于西方国家.典型病例诊断虽不难,但误诊者仍不少.误诊原因,一方面由于本病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症状变化复杂,另一方面是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对SLE的诊断标准特别是实验室指标难以掌握.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曾将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所订SLE的诊断标准、1982年国内诊断标准(暂定)及1987年上海风湿病学会所推荐的诊断标准向全国300个省、专区及市级医院征询,所得到的反馈信息表明,有80.0%、57.1%及51.4%的单位分别不能作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及狼疮带试验,甚至有25.7%的单位不能作抗核抗体检查,省、专区、市级医院尚且如此,基层医疗单位情况更差[1].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一种不依赖复杂实验室检查,而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的SLE诊断标准.
作者:李红;任明强;毛成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病例共8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双歧2.0g,每日2次,连续15天,疗程结束与对照组比较腹泻症状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腹泻总有效率92.3%,对照组55.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1);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是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同时还能改善肝功能,促进蛋白合成,可作为防治肝病的常规辅助药物.
作者:周稻菽;梁代义;文学铨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