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对临床见习中诊断学新型教学模式认识状况的调查

马瑞;王玲珠;吴娟娟;高登峰;寇惠娟;张春艳;金鑫;张岩

关键词:学生, 医科, 新型教学模式, 诊断学见习课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医学生对见习中诊断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探讨适合现阶段临床医学生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际能力的诊断学见习课的新型教学模式.方法 以2012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69人为研究对象,均在2015年2-6月参加了诊断学大课及临床见习课的学习,2015年6月26-30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临床医学生对诊断学见习课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TBL)、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三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并对诊断学见习课教学中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LBL)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①86.96%(60/69)的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感兴趣;②TBL教学模式,学生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师生互动能力认可程度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5.00%(57/60),85.00%(51/60)和81.67%(49/60);PBL教学模式,学生对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处理临床实践工作的能力、学习兴趣培养的帮助认可程度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3.33%(56/60),88.33%(53/60)和88.33%(53/60);CBL教学模式,学生对提高处理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兴趣培养的帮助认可程度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00.00%(60/60),93.33%(56/60)和91.67%(55/60);③学生认为问诊及病历书写部分,LBL+TBL教学模式优于LBL+PBL及LBL+C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5.82,5.57;P<0.05);体格检查部分,LBL+TBL教学模式优于LBL+PBL及LBL+C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18.19;P<0.05);心电图检查部分,LBL+PBL及LBL+CBL教学模式优于LBL+T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13;P<0.05),但在该部分教学中,LBL+PBL和LBL+CBL教学模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8,1.02,0.55;P>0.05);实验室检查部分LBL+TBL、LBL+PBL及LBL+CBL三种教学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0,12.91;P>0.05);超声检查部分LBL+CBL教学模式优于LBL+TBL及LBL+P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师生互动能力、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帮助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优越性;结合学生对见习课堂各种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认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相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对临床见习中诊断学新型教学模式认识状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临床医学生对见习中诊断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探讨适合现阶段临床医学生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际能力的诊断学见习课的新型教学模式.方法 以2012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69人为研究对象,均在2015年2-6月参加了诊断学大课及临床见习课的学习,2015年6月26-30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临床医学生对诊断学见习课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TBL)、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三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并对诊断学见习课教学中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LBL)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①86.96%(60/69)的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感兴趣;②TBL教学模式,学生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师生互动能力认可程度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5.00%(57/60),85.00%(51/60)和81.67%(49/60);PBL教学模式,学生对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处理临床实践工作的能力、学习兴趣培养的帮助认可程度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3.33%(56/60),88.33%(53/60)和88.33%(53/60);CBL教学模式,学生对提高处理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兴趣培养的帮助认可程度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00.00%(60/60),93.33%(56/60)和91.67%(55/60);③学生认为问诊及病历书写部分,LBL+TBL教学模式优于LBL+PBL及LBL+C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5.82,5.57;P<0.05);体格检查部分,LBL+TBL教学模式优于LBL+PBL及LBL+C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18.19;P<0.05);心电图检查部分,LBL+PBL及LBL+CBL教学模式优于LBL+T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13;P<0.05),但在该部分教学中,LBL+PBL和LBL+CBL教学模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8,1.02,0.55;P>0.05);实验室检查部分LBL+TBL、LBL+PBL及LBL+CBL三种教学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0,12.91;P>0.05);超声检查部分LBL+CBL教学模式优于LBL+TBL及LBL+PB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师生互动能力、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帮助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优越性;结合学生对见习课堂各种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认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相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

    作者:马瑞;王玲珠;吴娟娟;高登峰;寇惠娟;张春艳;金鑫;张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定要把握好诊断学的发展方向

    笔者阐述诊断学的概念和任务,提出诊断学主要发展方向:要不断研究诊断学的概念、任务特点,要不断调整、完善诊断学的发展方向;要努力完成诊断学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要把诊断学传统的诊断技术、方法与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病人;要不断地研究诊断思维、诊断行为与诊断艺术;要努力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诊断学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要加强临床医师基本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诊断学应走学科发展之路.

    作者:潘祥林;王涓冬;李爱;何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肺门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胸部CT检查显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或)胸腔内肿物并行EBUS-TBNA检查的24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行EBUS-TBNA检查患者的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例患者EBUS-TBNA后标本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肿瘤130例,良性疾病72例,可疑恶性肿瘤26例,诊断未明者18例.恶性肿瘤中小细胞肺癌共45例,非小细胞肺癌共39例,无法确切分型者42例,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1例,B型淋巴瘤2例,原发性纵隔肉瘤1例.良性疾病中非特异性炎症者22例,纵隔囊肿2例,肺脓肿1例,肺囊肿伴放线菌感染1例,尘肺8例,纵隔淋巴结结核27例,结节病11例.结论 EBUS-TBNA对不明原因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肺门、纵隔旁占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肺门、纵隔少见疾病的诊断亦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廖慧;王导新;李长毅;李升锦;兰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合并主动脉缩窄的诊断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及其合并主动脉缩窄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138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BA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名患者在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结果 138例BAV患者中,经手术证实共有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术前CTA显示合并主动脉缩窄者3例;术前TTE确诊1例,漏诊2例.CTA和TTE对BAV合并主动脉缩窄的诊断符合者分别为3/3例与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的BAV均为横裂式.结论 TTE与CTA在临床诊断BAV合并主动脉窄缩的诊断符合率上差异不明显.但考虑到CTA为主动脉缩窄诊断的金标准,BAV患者如症状和体征提示可能合并主动脉缩窄,建议进一步行CTA予以明确,尤其对于横裂式BAV病变.

    作者:裴晓黎;许宇辰;宋飞艳;张楚婕;舒先红;程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中心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9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混合型MC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MCD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点.结果 患者因发热、乏力10余天入院,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提示双侧颈部、锁骨上区、纵隔内、双侧腋下、腹膜后、腹腔、盆腔、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双侧胸腔积液并双肺下叶膨胀不全,盆腔积液,全身骨弥漫性代谢增高,符合Castleman病的PET/CT表现.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学示混合型CD.免疫组化:CD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21滤泡FDC呈网状(+),Ki-67滤泡阳性细胞数比例高于75%,滤泡间区阳性细胞数5%~10%,CD34血管(+).结论 本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作者:宋敏;苏娜;刘艳;蒋胜华;姜鲁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明治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桥梁课合堂班教学的探讨

    目的 借鉴三明治教学法调整教学流程,探讨适用于医学桥梁课合堂班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 选择济宁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生2个合堂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三明治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理论课成绩:试验组为(83.89±7.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24±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1);问卷调查:试验组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结论 调整教学流程后的三明治教学法,能够应用于诊断学及外科学总论等医学桥梁课合堂班的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祝海洲;雷学锋;张磊;贾代良;刘建刚;牛士贞;宋国红;孔祥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对右冠状动脉左室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右冠状动脉左室瘘的病理解剖特征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5月14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超声科诊断的1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报告的31例患者,对右冠状动脉左室瘘病理解剖特征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及文献31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其中手术29例.术前超声确诊病例29例,诊断符合率90.63%;术前超声诊断不明确,结合造影确诊2例;另有1例误诊为乏氏窦瘤破裂,假阳性率为3.12%.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实时动态地显示右冠状动脉左室瘘的病理解剖特征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无创、快捷、高效、准确等特点,是临床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室瘘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刚;韩彤亮;唐国璋;吴凤芸;刘连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磁共振成像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数字X线摄影检查未发现骨折的足跗骨外伤,采取CT及MRI检查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80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结果,比较其隐匿性骨折检出例数及总检出率.结果 80例患者CT检查中39例显示有骨小梁/骨皮质中断,74例常规MRI检查显示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直接征象,即损伤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中断处呈条状或线状,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80例患者均存在骨挫伤征象:骨损伤处松质骨内见不规则网状、片状或地图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征象.CT检查检出率为48.75%,MRI T1WI检查检出率88.75%,MRI T2WI检查检出率100.0%,MRI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χ2=36.9,55.1;P<0.05).结论 MRI可有效诊断足跗骨隐匿性骨折和骨挫伤,若患者足跗骨外伤后经X线或CT检查未发现骨折,但外伤位置持续肿胀、疼痛、不能受力,应辅以MRI检查.

    作者:马立华;李洪秋;么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慕课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由于其具有良好互动性、学习碎片化和学习系统化的优势而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慕课常设计成微视频,包括线下和在线课程.诊断学教学中应用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实现诊断学知识点的全覆盖;下放自主学习权利,照顾到各层次的医学生;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提高医学生的掌握能力;师生之间良好互动,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不能忽视慕课自身存在的不足如慕课传授知识碎片化,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学校文化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作者:卢书明;梁丽娜;孟华;李春艳;杜建玲;段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癌转移是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是癌症转移的一个重要中间步骤,这一过程也是疾病从局部到全身的一个体现.早期检测和识别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防肿瘤发展为明显转移灶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动态检测CTCs可以在肿瘤的疗效和进展方面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尽管有关CTCs的检测方法很多,但是仍面临许多问题,笔者主要讨论目前CTCs的检测技术及面临的挑战.

    作者:张同梅;李宝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终末期肝病进展的必经阶段,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可以逆转,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备受关注.尽管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仍然为病理学诊断,但无创检查已逐渐成为临床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影像学及其新的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技术等无创诊断方法.为了临床合理选择肝纤维化诊断的方法,现将各种无创诊断方法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左赛;孔令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诊断学自主学习平台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基础学科,在目前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下,医学生学习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练习,教师的考试工作量巨大.因此,本教研室联合计算机教研室共同开发了诊断学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学习诊断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考试的工作效率,加强了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华东;许迪;徐顺福;许雪强;李汇明;陈红;陈丽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Flash双源CT迭代重建80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第二代炫速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模式在低管电压下评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研究对象为包头市中心医院影像科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接受第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体检或者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采用西门子第二代炫速双源CT进行前瞻性研究,本研究经包头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每个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动态随机分组将其分为80kV和100kV两组,每组60例,扫描完成后将80kV组分别采用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终为80kV+SAFIRE组、80kV+FBP组、100kV+FBP组.2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主观图像质量的评价,不同的感兴趣区描述客观图像的质量.结果 80kV+SAFIRE组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AM)噪声值(23.66±5.57、18.89±8.80、17.42±5.94)低于80kV+FBP组(31.62±8.41、24.15±15.84、22.45±5.62)和100kV+FBP组(27.38±8.01、22.76±4.41、22.0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36,22.15;P<0.05);80kV+SAFIRE组主动脉根部、RCA、LAM信噪比(SNR)(24.89±8.37、32.33±12.80、34.46±11.73)高于80kV±FBP组(18.84±6.43、24.89±9.08、25.70±7.90)和100kV+FBP组(19.66±4.43,24.12±7.35,24.93±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8,16.69,26.55;P<0.01).80kV+SAFIRE组和80kV+FBP组与100kV+FBP组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05±0.33)分、(1.05±0.33)分、(1.07±0.27)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54,P=0.14);80kV+SAFIRE组,80kV+FBP组与100kV+FBP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47±0.03)mSv、(0.47±0.05)mSv、(1.00±0.04)mSv,100kV+FBP组的有效辐射剂量高于80kV+SAFIRE组和80kV+F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4,P<0.01),80kV+SAFIRE组降低了53%的辐射剂量.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模式,应用迭代重建算法80kV管电压心脏成像可行有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80kV组显著低于100kV组,降低了53%的辐射剂量.

    作者:韩洋;韩瑞娟;陈国强;赵瑞平;孙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一家系分析

    目的 对一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认识.方法 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脱氧核糖核酸(DNA),采用靶向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相关的核基因进行分析,家系内其他成员采用一代测序进行验证,同时收集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参加调查的8位家系成员中,检测到线粒体DNA(mtDNA)3243A>G突变的有3例,其中已经发病的糖尿病患者2例,另有1例糖尿病患者并未检测到mtDNA 3243A>G突变.2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前,3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偏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体阴性,伴随有神经性耳聋.1例成员虽有3243基因位点突变,但尚未表现为糖尿病.结论 mtDNA 3243A>G突变为该家系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其临床表现符合发病早、体质量低、伴随神经性耳聋的特点.

    作者:齐婷;王述进;张彦;张李钰;左红;黎国红;牛瑜;冯佳;马磊;刘旭峰;杨华;刘宋芳;杨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颅内椎动脉夹层演变至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颅内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夹层演变至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头痛发作期间,头颅CT显示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可能,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右侧椎动脉近基底动脉汇合处动脉瘤可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右侧椎动脉线样内膜影,考虑右侧椎动脉夹层.7个月后随访时行DSA显示右侧椎动脉瘤样扩张,考虑右侧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结论 虽然颅内椎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但是影像学显示由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风险较高.所以,对于颅内椎动脉夹层患者,随访及复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栗兵霞;赵丽丽;陈珩;逯蕊;程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一种能引起人兽共患疾病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健康人群机体免疫力正常,则感染弓形虫后常为无症状带虫状态,然而当患有艾滋病、结核、肿瘤、器官移植后等免疫功能受损或抑制时,弓形虫就机会性感染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1].若孕妇患有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及流产,严重者可出现死胎[2],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作用.弓形虫寄生于宿主细胞内,直接取弓形虫病原体困难,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非常困难.本文就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抗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成芳;张海国;李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介素-1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 探讨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ACA-IgG)、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狭窄组(21例)、轻度狭窄组(22例)、中度狭窄组(18例)和重度狭窄组(17例),检测比较各组血清ACA-IgG、IL-17、hsCRP水平.结果 无狭窄组及轻、中、重度狭窄组血清ACA-IgG水平分别为(25.53±6.23)kU/L、(36.14±6.67)kU/L、(47.75±8.31)kU/L、(62.41±11.26)kU/L,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5.54±11.32)ng/L、(57.62±19.06)ng/L、(64.05±28.67)ng/L、(78.36±25.01)ng/L,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06±1.53)mg/L、(4.23±1.17)mg/L、(5.30±1.34)mg/L、(6.72±2.01)mg/L;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血清ACA-IgG、IL-17水平显著增高(F=15.36,10.16,9.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CA-IgG及IL-17水平增高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比值比(OR)为1.624和1.235.结论 ACA-IgG、IL-17在青中年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庄献博;王未飞;单广振;陈团芝;姜桂生;杨霞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