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血糖监测时,可能摊上“大事”的8件“小事”!

黄列军

关键词:血糖检测, 测时, 准确性, 酒精消毒, 糖尿病治疗, 生产厂商, 定期评估, 血糖仪, 血标本, 大读者, 仪器, 医生, 校对, 稀释, 皮肤, 患者, 操作, 采血, 采集
摘要:大家都知道,血糖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大家都对血糖检测的准确性非常关心.为此,医生会定期评估患者操作血糖仪是否正确,生产厂商也会提醒使用者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对.因此,我们总结了在自我血糖监测时,可能导致糖尿病治疗中发生“大事”的8件“小事”,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1.莫用酒精消毒采血之前,不能使用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这是因为酒精可能会稀释采集的血标本,而导致所测结果不精确.
糖尿病天地杂志相关文献
  • 夏季如何越吃越年轻

    虽然说人体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每个人仍然想永葆青春.为什么同样的年龄,有些人看起来会年轻一些,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当然吃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机体暴露在氧、电离辐射、紫外线、光照和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他环境因素中,都可以引起机体内水分子解离产生各种自由基,同时,不健康的食品、各种污染物等带给我们外源性的自由基,体内各种物质(比如脂肪)进行氧化代谢时亦会不断产生内源性自由基.而自由基便是引起衰老的物质之一,通过饮食可以补充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当然有助于抗衰老.

    作者:莓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破解5只脚趾离奇失踪的奇案

    [案情回顾]6月1日,韩国一位主妇报案称,其丈夫左脚的5个脚趾头全部不见了.该主妇的丈夫金某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家接受糖尿病的相关治疗.一位警官到达现场后,发现屋里的被子沾有血迹,金某躺在床上,其左脚的5个脚趾已全部不见.当警察对此事件进行询问时,其家属都称不知道.

    作者:徐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选择哪种胰岛素,要知其所以然

    这是为什么呢?老张今年68岁,患2型糖尿病已经12年,半年前医生开始让他注射胰岛素,用的是门冬胰岛素50每天注射2次.有一天,老张去问医生,“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晚上睡前打一针胰岛素,配合口服药,血糖控制得很好.我能不能也每天打一针?”医生说,“你们两个人的病情不同,胰岛素的用法自然也不一样,您那位朋友是空腹血糖高为主,而您是餐后血糖高为主.”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老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医生会给他制订这样的胰岛素方案.

    作者:郑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分享您的糖尿病故事——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呵护,血糖可以管理得更加好

    近日家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田树芬阿姨与老伴一起来到《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看到田阿姨精神状态很好,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感觉她日常血糖管理一定还不错,小编便采访了田阿姨,希望能够与广大糖友一起来分享她的糖尿病故事.糖尿病突发情况,需要家人的帮助还没等到我开口,田阿姨便主动说,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家人的照顾与支持,而平时照顾我多的就是我的老伴.为此她还特别举了几个例子.

    作者:绘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几种肾病您真的分清楚了吗?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他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来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废物、毒物,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是很多疾病会导致肾脏出现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甚至一些药物等都会使肾脏出现问题,肾脏常见问题有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衰以及糖尿病肾病等,一个脏器上可以出现这么多问题,这些疾病您真的分清楚了吗?

    作者:全明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宝天使——朵朵成长记(六)

    我是一个DM小女孩朵朵的妈妈.因为我女儿叫朵朵,所以大家都习惯叫我朵妈.我也是一个孩子出生13天就经历了人生大的打击的妈妈,一个不刻意隐瞒孩子是糖尿病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长大.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悯!我们只希望社会给予公平,对我们的孩子一视同仁!

    作者:半朵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ECOS研究: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良好/ELIXA研究:GLP-1受体激动剂利司那肽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呈中性/肥胖的胎儿起源假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京津冀三位一体,携手调节内分泌

    [本刊讯]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主办的2015年学术年会暨京津冀内分泌和糖尿病学术论坛于2015年5月30-31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和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共有约1600位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内分泌和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医生和护士参加了本次盛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儿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山东省曲阜市叶×我孩子今年7岁,患1型糖尿病2年,血糖控制得不错.但是,她快要上小学了,我很担心上学后她会发生危险,比如上体育课发生低血糖.问:运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糖尿病患儿在血糖得到较好控制之后,完全可以根据年龄和个人爱好去选择恰当的运动锻炼,这不仅无害,还有助于血糖控制和身体发育.有些家长不让孩子上体育课,甚至不做课间操,缺乏运动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利.不过,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运动时注意几个问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年男人要警惕身体健康亮红灯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人到中年,身体健康就可能已经发出红色警报,提示身体健康可能已经出现了问题.性别不同,身体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不同,那么中年男人需要警惕哪些身体问题呢?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这种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疾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因为雌激素有保护血管的作用,所以绝经前女性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相对于男性来说较小.

    作者:朱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年龄是否会影响血糖控制?

    陕西省延安市方×我患2型糖尿病已经8年了,感觉血糖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上个月去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8.5%,而三年前我的糖化血红蛋白一直都控制在7%以下.问:年龄是否会影响血糖控制?答:伴随着衰老,人体常常会发生几方面的改变——胰岛素抵抗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慢性病发生,药物使用增多.这些改变都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需要增加药物来控制血糖.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防治糖尿病需要双“结合”——中西结合+内外科结合

    糖尿病的发展病史是比较长的,我们平时所说的“糖尿病”实际应称为“临床糖尿病”,即糖代谢异常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而在糖尿病临床发病的前1 0年左右,超重、肥胖等因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水平上升,而血糖可能仍然正常.到了发病前的大约5年,会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但这时空腹血糖仍可能是正常的.处于上述两个阶段时,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临床症状很轻微,仅有轻度乏力,轻度血脂升高,男性有轻度阳痿或不举,所以常常被忽视.事实上,此时的早期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但许多人由于忽视而错过了治疗的好机会.

    作者:周里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友真的可以不吃药吗?

    糖尿病患者问的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有糖尿病,但是糖尿病治疗有五驾马车呢,我是否可以不选择药物治疗这驾马车,通过其他降糖马车把血糖控制好?”其实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暂时停止吃药的,我们一同来学习吧.

    作者:左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通过生活方式可以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是一部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首要征兆.Feldman医生说:“大概15年前,我就发现很多人跟我提及腿部疼痛,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然后我给这些人做了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他们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虽然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探索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明确机制,但目前却并不顺利.Feldman医生说,饮食和运动在对抗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也只针对遵守治疗方案的患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这样降糖不可以

    饮食营养治疗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基本措施,在给予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时,不管需不需要使用药物,医师往往会首先要求其控制饮食.由于初次以患者的身份接触该疾病,很多人,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将饮食控制血糖简单理解为“吃得少血糖就低,吃得多血糖就高”.再加上对患上该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不少糖尿病患者更是不敢吃,也不知道怎么吃,宁愿以饿肚子的代价换取血糖的下降.但如此降糖真的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我们文前提到的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还比较多,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避免纠枉过正.

    作者:龚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诺和笔(R)5,伴你同行

    近年来,糖尿病的管理一直在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说,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各项指标,而要更关注患者的需求,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努力让糖尿病患者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总会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帮忙像小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被繁重的学业搞得晕头转向的学生,工作压力巨大的繁忙上班族,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

    作者:赵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肥胖,请关注“脖子粗”

    如今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究竟一个人胖不胖,很多人都喜欢用体重来衡量.但是有些人体重正常却肚子大,所以专家又提出大家不仅要关注体重,还要关注腰围,即中心性肥胖,因为中心性肥胖比全身性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现在,您在关注体重与腰围的同时,还要关注一下颈围,因为颈部脂肪同样会对您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作者:纪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有了判断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为何还要自测血糖?

    河北省辛集市张×我今年刚41岁,半年前查出了2型糖尿病,随后就恶补了糖尿病知识.我看到各种书刊里都说糖化血红蛋白是判断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很多权威指南里给出的血糖控制目标也都是用的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那为什么医生还要我每天自己测指血血糖?我每天要上班,测指血血糖经常很不方便,而每三个月去医院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要更方便.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糖友必看!如何维持您的肌肉健康?

    关注肌肉健康,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说到,本刊2012年10月《瘦未必就健康,当心老年肌营养不良!》一文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一些人体重没有超标,但是体成分却有改变,肌肉少,脂肪多,亦是不健康的.如果肌肉组织过度萎缩,便会出现老年肌营养不良,并引起多种危害.如果维持好您的肌肉健康,就能预防老年肌营养不良,即肌肉衰减综合征.

    作者:孔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看血糖说饮食——晚餐少吃为何血糖还高

    张阿姨今年55岁,查出2型糖尿病有6年了,平时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自我感觉病情控制得还不错.夏天到了,张阿姨总想着减肥,以便能穿上去年夏天买的漂亮裙子.晚上天气炎热,人也没有食欲,张阿姨想着干脆少吃点饭,这样一来有助于减肥,二来对自己的血糖控制也有好处.经过一个月的坚持,张阿姨的减肥似乎有了些成绩,之前穿那条裙子拉链拉不上,近一穿竟然合身了.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天地杂志

糖尿病天地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糖尿病天地(上旬教育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