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十讲:糖尿病的另类“脸谱”,你知道吗?

关键词:糖尿病, 运动治疗, 低血糖, 习惯性流产, 酮症酸中毒, 急性并发症, 运动项目, 运动强度, 先兆流产, 户外运动, 合理运动, 太极拳, 妊高症, 孕妇, 游泳, 选择, 散步, 健康, 辅助, 点心
摘要:(接上期)运动治疗 合理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健康,而且可以辅助降低血糖.因此,除非孕妇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妊高症或者需要保胎(如习惯性流产或先兆流产),均应适当参加户外运动.运动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持续半小时左右;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不引起宫缩为原则;运动项目应选择较舒缓不剧烈的,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和太极拳等.另外,运动时携带糖块、饼干、点心等,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备用.
糖尿病天地杂志相关文献
  • 糖友晚餐后运动不仅降血糖还可以降血脂/心理问题竟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糖尿病会加速乳腺癌进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古法秋葵麒麟鱼

    [主料]鲈鱼650克(鱼肉约300克)[配料]秋葵100克、鲜冬菇50克、鲜冬笋50克[调料]盐、油、胡椒粉、淀粉少许,高汤适量[做法]1.鲈鱼去头尾和鱼骨后切2厘米长方形片,加入胡椒粉并撒少许淀粉腌制备用.2.冬菇、冬笋同样切成鱼片大小的片备用.3.将主料、配料分别穿插摆入盘中上蒸锅蒸熟(开锅放入6分钟左右).4.秋葵切片焯水(水中加少许盐和油).5.把蒸锅里面的主辅料摆在盘中后用秋葵点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关于磺脲类药物的困惑

    北京市朝阳区 夏x 我以前曾看过几篇文章提到,糖尿病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来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重胰岛负担,加速胰岛细胞死亡,好像还有个词叫“鞭打病牛”.可是,近我又看到有文章提出,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新的研究发现与胰岛素治疗相比,磺脲类药物治疗并不会令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得更快.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夏天坐冰窖里打麻将,糖友千万不要学

    近日一则关于“重庆市民穿棉衣坐冰窖里打麻将”的新闻受到热议.新闻还原:近日,重庆连日高温,气温直达40摄氏度,传统的消暑纳凉方式已不能满足市民对凉爽的需求,穿着棉衣在冰天雪地里打麻将成为市民们降温休闲的新方式.据悉,该冰雪馆内平均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左右,而室外气温是近40摄氏度.游客称坐在真冰砌成的桌椅上搓着麻将,要特别小心,稍有不慎麻将就会自己滑走.

    作者:仝俊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空腹血糖监测,您做对了吗?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时,不少人会定期监测空腹血糖,而忽略餐后血糖监测.问题是虽然您经常监测空腹血糖,但是您真的做对了吗?空腹血糖不等于餐前血糖一些新糖友对空腹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认为早餐、午餐、晚饭前测得的血糖都是空腹血糖,而实际上空腹血糖是指8~10小时内无任何能量摄入而测得的血糖值.

    作者:全明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朵妈私房美食

    材料:全麦面包:22克土鸡蛋:34克培根:22克鲜牛奶:150毫升麦圈:10克黄瓜:少许胡萝卜:少许成分表:总热量:290.5千卡总碳水化合物:27克总脂肪:14.3克总蛋白质:12.1克做法步骤:1.鸡蛋加少许盐打散备用.2.全麦面包中间切出一个圆形(方形或任何形状)空洞.3.把挖好孔的面包放入平底不粘锅内,在孔内滴1~2滴油,中小火加热.

    作者:半朵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创新版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可以说是大众菜肴,它的原料很易获得,烹饪方法简单易学,口味宜人,颜色美观,很受老百姓喜爱.从营养搭配的角度来说,这道菜肴营养丰富,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西红柿有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以及膳食纤维等,还含多种保健功效的植物化学物质.

    作者:雨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加糖的绿豆汤竟然也会升高血糖

    王奶奶的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这都源于王奶奶有个特别好的习惯,那就是只要吃了平时不常吃的食物就会测下血糖,看这样食物对自己的血糖有多大影响,以后就知道每次吃多少量合适了.这不,近天气炎热,王奶奶就煮了锅绿豆汤降降温,心想不放糖应该对血糖影响不大,于是下午4点左右王奶奶就喝了一大碗不放糖的绿豆,到了晚上6点吃饭前王奶奶测了测血糖,结果竟高达10.0毫摩尔/升,往常的餐前血糖一般都在6.0~ 7.0毫摩尔/升,这让王奶奶非常不解,我明明没有放糖,为什么血糖还会如此高?

    作者:张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脂肪肝和糖尿病竟然这么近!

    脂肪肝和糖尿病竟然这么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脂肪肝筛查该研究纳入近2500例糖尿病患者,几乎所有受试者都进行了可靠的肝脏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超过72%的患者存在脂肪肝,17.1%的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研究者总结说,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患者有较高的脂肪肝发病率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这类患者需考虑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筛查.

    作者:徐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谁来排解独居老人的寂寞

    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一句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你只是把它看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感慨.但这真真切切是对老人晚年的写照.或许是因为年轻,或许是疏于对老人的理解,我们无法体会和感受那已近暮年的孤独和悲凉.老人,那抹孤寂而祥和的阳光,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而糖尿病老人,又岂止是心灵上的孤独,还有疾病管理上的困难.他们不仅需要儿女的关怀,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作者:《糖尿病天地》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糖友做足部按摩好处多多

    足部保健已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新时尚,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存在疑惑,不知道是否可以做足部按摩,以及如何进行按摩,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糖友进行足部按摩的好处人体足部贮藏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人的心、肺、肝、脾、胃、肾、肠等脏器都在足底有特定的反射区,所以全面按摩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可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各脏器的机能,可起到辅助调节血糖的作用.

    作者:茱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扎手指太疼怎么办?

    湖南省张家界市 汪x 我以前都是每次去医院复诊或开药时查一下静脉血糖,上个月因为肺炎住院,出院后一直注射胰岛素.医生要求我每天测血糖,所以我买了一台血糖仪在家自己测血糖.每次采血我都很发怵,扎得浅了血不够还要再扎一下,扎得深了又很疼.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帮老父亲限盐的小妙招

    说到限盐这件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盐吃多会升高血压,而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相当多,倡导清淡少盐的膳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我父亲就是一名高血压患者,他患病已经有十多年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给出居民每日盐的摄入量是不超过6克,然而多少盐是6克的量呢?之前我们社区发过盐勺,一小勺是2克,平时我们用的啤酒瓶盖,一瓶盖就刚好是6克.但这是每个人一天的盐摄入量,也就是说只有中午和晚上需要炒菜放盐的话,每餐只能分配到3克盐,对于我父亲来说,做到这点似乎太难了,每一次我下厨做的饭菜他总是说不好吃,因为盐味太淡.

    作者:侯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如何使糖尿病不再“隐形”

    糖尿病患者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因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而未被诊断,据报道,在国内将近70%的患者未被早期诊断,而几乎所有的糖尿病前期均被漏诊,不少糖尿病是因健康检查和术前检查而被发现的,甚至一些患者因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变、视力障碍和合并感染久治不愈等)而就诊,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使糖尿病不再“隐形”十分重要.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海豚饮食:饱和脂肪酸竟然能预防糖尿病!

    医生和健康专家早就警告过大众,膳食中富含饱和脂肪酸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包括心脏方面的问题以及2型糖尿病.然而,近一项关于海豚饮食习惯的新研究发现了与之相悖的结论:饱和脂肪酸实际上降低了海豚的糖尿病风险.海豚面临着和人类相似的健康问题,比如它们有和人类相似的糖尿病前期的代谢综合征,可是它们不会像人那样进行减肥或运动来预防2型糖尿病的进展,阻止疾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摄食一吞咽障碍,营养师来支招

    [病例]王xx,男,69岁,脑卒中住院60天,患糖尿病20余年,住院期间管饲,出院前一周拔胃管,使用医用糖尿病专用配方食品维持营养.目前意识清楚,但说话不清,流口水,吞咽、行走困难.家属希望回家后能自己制作一些适合患者的食物.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摄食-吞咽障碍的相关话题.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易被糖尿病患者忽视的心脑血管疾病杀手——同型半胱氨酸

    说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即使是没有多少医学知识的公众都能说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胆固醇等,却鲜有人知晓另外一个高危因子——高同型半胱氨酸.实际上,它与前四者合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五大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一大“元凶”.1998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2004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宣布补充叶酸,每年可挽救4.8万人的生命(减少中风死亡3.1万人,心脏病死亡1.7万人).

    作者:黄列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给独居老人的五点健康提示

    一、加强血糖的监测老年患者的机体反应能力差,一旦出现低血糖,可能无常见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出汗、心悸、饥饿感、头晕等),很快进入嗜睡、昏迷状态,甚至出现癫痫样抽搐.而对于独居老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低血糖持续超过30分钟,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脑死亡,甚至猝死.所以对于低血糖来说,“防”重于“治”.而做好血糖监测,就是独居老人“防”中重要的一步.

    作者:《糖尿病天地》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倾听老张的心里话老张今年68岁,孙子刚考上了大学,不再需要他和老伴去照顾,完全进入了颐养天年的模式,也终于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糖尿病管理上面.作为已有10年“糖龄”的老人,老张以往的血糖控制马马虎虎,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病变,一年前他来我这里看病,我就建议他改用胰岛素治疗,而他推说因为要接送孙子,打针太不方便,所以我给他制订了三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方案.一个月前,老张打算开始胰岛素治疗,我就建议他住院调整方案,顺便可以把眼部手术做了.

    作者:张涛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错过昨天,做好今天,改变明天

    您是否已经加入世界第三大国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资料,201 4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3 87亿,而到2035年预计将达到6亿.“糖尿病国”已经成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在这个国家里,每年有近五百万成人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们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通常已经存在至少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上述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定2016年世界卫生日将关注糖尿病.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糖尿病天地杂志

糖尿病天地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糖尿病天地(上旬教育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