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医让血糖达标,中药将体质变好

关键词:西医, 高血糖, 达标, 中药, 治疗糖尿病, 西药, 中医, 体内环境, 临床工作, 降糖作用, 复方制剂, 学界, 损害, 疗效, 患者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问两种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是“中医对糖尿病无能为力吧”,二是“是不是可以只吃中药,不吃西药啊”.对以上两个问题,回答都是否定的.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所长,谁也不能替代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中药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制剂,其降糖作用都十分有限,更不可能根治糖尿病.因此,目前治疗糖尿病还是以西药为主.西药疗效快,能尽快让血糖降低,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内环境造成的损害.可见,西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父母注意!孩子食欲大增、多尿、贪睡小心糖尿病

    福州7岁女童娴娴,半个多月来突然食欲大增,不仅没长肉反而瘦了两三斤.半个多月前,有次娴娴嗜睡一天不醒,并突然尖叫抽筋,被紧急送医,才知道她已经“酮症酸中毒”昏迷.福州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夏桂枝介绍,娴娴被确诊为患有1型糖尿病,其昏迷症状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如果再迟点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经过住院治疗,娴娴血糖已经稳定,精神也恢复不少,但体重瘦了两三斤,需要终身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道健康测试

    说起健康,人们大都认为心、脑、肝、肾等脏器与之关系密切,而对肠却不屑一顾.殊不知,肠道健康与否也关乎到生命的安危.传统中医理论早就告诫人们:“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肠道是人体内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理论中所说的“渣”,即为附着在肠壁上的食物残渣.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这些残渣堆积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并不断产生各种毒素、毒气,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继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等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肠道问题是万病之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调节肠道微生物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

    丹麦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确定了此前未知的500种人体肠道微生物以及多达800种能够感染人体肠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随着更多的肠道微生物被发现以及各个菌落之前的关系被理清,未来科学家将有望通过增加或删除某些细菌的方式来治疗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减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导致了许多人容易肥胖.2型糖尿病人群中肥胖率非常高,减重也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减肥成功.那么减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认为少吃就能减肥如果你以为少吃点正餐多吃点零食就可以达到减肥效果,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肥胖者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而大部分零食都属于高能量食品,它们含有的大量能量会让你的身体永远都不可能燃烧到脂肪.要想节食减肥就必须少吃高能量食品(比如:糖、烧烤、油炸食品),少吃油腻食物,多吃些蔬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晨练有技巧不宜过早过劳

    随着白昼渐长,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早起晨练,但对于患糖尿病的人,运动不能盲目,特别是在早晨,空腹进行展练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友们晨练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起得过早.清晨4时左右,血液粘滞性高,流动性差,易凝结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时间.因此,晨练不宜起得过早,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在此时间内不要参加急剧的、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公布

    北京糖尿病协会4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据该报告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糖尿病患者从不监测血糖,其中空腹血糖占据15%,餐后血糖占5%.此次调查是以北京市常驻的5万名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且为离退休人员;糖尿病知识存在一些盲点;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有上升空间;要加强对职业人群干预;须探讨针对不同社区人群的干预方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治疗糖尿病不可不知的忌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碳水化合物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样的忌讳呢?一忌:一曝十寒,跌宕起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出汗过多容易导致体虚按摩3个穴位可缓解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毒,调节体温,春季已经过半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有时候穿得多了就会出汗,但是如果出汗过度,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出汗过多往往是一些内科病的外在表现,如甲亢、糖尿病神经病变、风湿热、结核病等,患者常出现自汗、盗汗等异常现象.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按摩下面3个穴位,有助于止汗.平常汗多的人,也可照此按摩,防止过度出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迷信偏方挖“野参”熬汤喝 差点没了命

    40多岁男子老冯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听说挖野生西洋参熬制喝下后,可以治疗糖尿病.老冯在自己家后山,挖了“野参”,回家熬制喝下后,差点没了命.老冯患有糖尿病3年,因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老冯也没接受过正规的糖尿病治疗.前段时间,他听一个亲戚说,食用野生西洋参,可以治疗糖尿病,他就背着篮子,到自己家后面的山上挖野参.“我没见过野参长什么样,亲戚给我描述了大概的样子,我就去挖了.”不多久,冯先生挖到了几个根茎植物,以为是野参,就拿回家熬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防治中的中医视角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充分,方药多效,但治疗为何退于二线?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药剂型单一,服用不便,初期患者尚可接受,若延日久,病情反复不一,难以控制,就改服西药;二是本病一旦失治,成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取用中药更难接受,故当前临床中多以西药为主,尽管长期服用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完全有力量做好防治,降低发病率.从其发病的机因来看,中医在防治中要改变定位,在“防”字上下功夫,找出突破口和切入点,做出成绩,带动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者:徐经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无针注射胰岛素或将为糖尿病治疗带来福音

    近日,一项由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领头的“有关无针注射器和传统胰岛素笔对胰岛素吸收与血糖控制研究”对外公布了新研究结果,该项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注射装置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的控制,无针注射在胰岛素入血速度及餐后1小时内的血糖控制上要明显优于传统有针注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吗?

    患者问:我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请问什么是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吗?应该怎么治疗?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答:糖耐量减低以往称无症状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又称葡萄糖耐量减低.当受检者的血糖高于正常但还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时,需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半个月来饭量突增福州7岁女童患糖尿病突然昏迷

    福州一名7岁的女童,半个多月来突然变得很能吃很能喝,不仅没长肉反而瘦了两三斤,但粗心的家长愣是没察觉.直到女儿嗜睡一天后突然尖叫并抽筋,紧急送医,才知道女儿已经酮症酸中毒昏迷了.目前,住院半个月的女童,病情总算是控制住了,但接下来必须要终身治疗.月初时,原本吃东西不多的小欣,突然变得很容易饿,一天三餐也经常吃一大碗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人不宜用长效强效降糖药

    是药三分毒,降糖药同样如此,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有些药物用药不当,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疗效,反而会产生相当危险的不良反应.老人不宜用长效、强效降糖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效降糖药.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中,有些降糖药降血糖作用快而强,适合于轻中度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酸奶能帮你预防糖尿病吗?

    近有不少朋友问我,家人有糖尿病,能喝牛奶和酸奶吗?市售酸奶绝大多数都是甜的,是不是多喝酸奶不利于预防糖尿病啊?首先要明确,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牛奶含有4.6%左右的乳糖,不过乳糖本身消化速度很慢,其中所含的乳蛋白也有利于延缓餐后的消化速度.所以,牛奶不仅本身的餐后血糖反应很低,血糖指数只28,而且如果把牛奶和粮食类主食一起食用,还能降低混合食物的血糖反应.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物不具备降糖功能只有药物才能降血糖

    在民间,糖尿病治疗出现了“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这种说法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够全面和科学.在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首先建议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加运动,如果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再建议增加药物.但是对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食物和药物应同等重要,就不能说药补不如食补了.良好的饮食控制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但是不能说吃某种食物可以降低血糖.食物并不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只有药物有降血糖的作用.任何食物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只是有些食物或者是食物搭配合理时可使血糖的升高速度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更小,从血糖控制上来说,更容易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垃圾食品“屠杀”有益肠道菌 增加肥胖和癌症几率

    英媒称,新研究发现,吃垃圾食品会杀死能抵御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炎症性肠病和孤独症的肠道细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0日报道,人体肠道内有大约3500个菌种,总重量约为3磅(1磅约合0.45千克).科学家现在认为,以种类有限的高度加工食品为基础日常饮食,会使肠道菌群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摄取大致相同数量的脂肪、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有些人体重增加而有些人不增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维生素D补充剂有助于超重/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2015年欧洲肥胖大会(EC02015)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对于超重或肥胖且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成人,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结合健康饮食可减轻体重并改善代谢指标.意大利米兰大学预防医学系Luisella Vigna博士及其同事分析2011-2013年间400名超重或肥胖成人,所有参与者被分为三组治疗6个月:不服用补充剂,服用维生素D3 25000IU/月和服用维生素D3 100000IU/月,同时接受均衡、中低强度的卡路里饮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伙酮症酸中毒 方知自己患糖尿病

    等到天气热了,冰红茶、可乐等饮料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近期连续有两个小伙子因为嗜好这类饮料,导致酮症酸中毒住进了医院.医生提醒,饮料不宜多喝,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小张今年24岁,目前还在医院的床上躺着.说起他的身体,家人有点犯愁:好好一个壮小伙,一个月不到体重就从90公斤骤降到70公斤,而且人整天没有精神,全身无力.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血脂能被你“吃掉”和“走掉”

    高血脂能被你“吃掉”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类食物.主食搭配部分粗粮,副食以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1.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2.牛奶喝低脂的,不加糖.3.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4.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