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防治中的中医视角

徐经世

关键词:糖尿病防治, 中医, 中药剂型, 西药, 发病率, 初期患者, 病情反复, 切入点, 副作用, 治疗, 西医, 临床, 控制, 疾病, 功夫, 服药, 方药, 多效, 定位, 程度
摘要: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充分,方药多效,但治疗为何退于二线?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药剂型单一,服用不便,初期患者尚可接受,若延日久,病情反复不一,难以控制,就改服西药;二是本病一旦失治,成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取用中药更难接受,故当前临床中多以西药为主,尽管长期服用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完全有力量做好防治,降低发病率.从其发病的机因来看,中医在防治中要改变定位,在“防”字上下功夫,找出突破口和切入点,做出成绩,带动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欧洲在未来15年内面临严重肥胖危机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2015年欧洲肥胖大会(EC02015)”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份欧洲肥胖报告指出,欧洲国家将在2030年面临严重的肥胖危机,超过一半的欧洲居民体重过重.WHO与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一项新研究计划显示,欧洲国家将在未来15年内面临肥.胖危机.根据WHO公布的报告,到2030年时,89%的爱尔兰男性、77%的希腊男性,身体体重指数(BMI)超过25千克/米2,达到肥胖程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防治中的中医视角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充分,方药多效,但治疗为何退于二线?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药剂型单一,服用不便,初期患者尚可接受,若延日久,病情反复不一,难以控制,就改服西药;二是本病一旦失治,成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取用中药更难接受,故当前临床中多以西药为主,尽管长期服用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完全有力量做好防治,降低发病率.从其发病的机因来看,中医在防治中要改变定位,在“防”字上下功夫,找出突破口和切入点,做出成绩,带动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者:徐经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戒烟?

    每年的明31日是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同时据媒体报道,自5月10日起,烟草消费税上调,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批发价格也会上调6%,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的建议零售价格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于10%的原则确定.烟又涨价,烟民们大吐苦水,部分烟民考虑借此机会把烟戒掉.其实,“吸烟有害健康”并非口号,专家指出,烟不离口对血糖控制有害无利,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者要截肢,糖尿病患者好借此机会戒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视2型糖尿病医患早期对话

    《2型糖尿病早期对话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报告认为,医患间的早期对话,确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治疗的基调,同时将影响到糖尿病患者能否持续有效治疗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所谓“早期对话”,是指医患之间对疾病治疗的初期对话,其中包括他们如何坚持药物治疗、检测血糖水平、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等,同时可以解决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疑虑、预期和误解.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降糖药也有个性不能乱搭配

    唐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60岁,平时比较注重生活方式,烟酒不沾,饮食荤素搭配,吃到七八分饱.但唐女士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偏胖,体重指数已达到了25千克/米2,在退休后第二年被诊断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8.2%,医生建议她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考虑到唐女士的体型,医生建议她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六旬老人的2型糖尿病拖成尿毒症

    糖尿病拖成尿毒症 血液透析没有通路今年64岁的谢先生是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人,患2型糖尿病10多年.“5年前,我开始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到太和医院一检查,是肾功能出了问题.”谢先生告诉记者,检查结果显示,他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功能3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为什么不爱吃甜食也可能得糖尿病呢?

    “是不是搞错了啊?平时我很少吃甜食,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怎么会有糖尿病呢?”义诊现场,李先生听到自己的血糖检测结果后,表示不可思议.对此内分泌医生解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值超过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内血糖值超过11.1毫摩尔/升.由于尚未出现并发症,身体没有不适,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患病.这时候如果提早治疗的话,效果会更好.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是我们进行筛查的意义所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场关于糖尿病“侦查军”信息对错之战

    有一天,我正准备给一位病友检测餐后两小时的手指血糖,他却拉开床头柜的抽屉,拿出两台血糖仪对我说:“这是我爱人刚从家里拿过来的两个血糖仪,与你们医院的血糖仪一起给我测测看,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只是举手之劳,所以我欣然答应.于是,扎好手指后,我分别用三台血糖仪进行了测量,很快的,三个值出来了:12.6毫摩尔/升、11.2毫摩尔/升、9.1毫摩尔/升.这下,这位病友的脸色可不好看了,夹杂着无比的疑惑和震惊,大声地问我:“怎么一滴血三个血糖仪能测出三个完全不同的值,到底哪一个是准的呢?”其实,这个疑惑不只是这位病友遇到了,很多其他的“老糖友”也曾经在其抗糖路上面临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总尿不净,查查血糖

    68岁的秦老伯近一年来尿急、尿频,刚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又想去,让他苦恼的是排尿时总感觉尿不干净.开始,他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药后却不见明显缓解.近医生检查发现,秦老伯其实是息上了糖尿病性膀胱病变.“像秦先生这样因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净,男性患者容易被误认为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女性患者容易被误以为是尿路感染,往往忽略了糖尿病的可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调节肠道微生物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

    丹麦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确定了此前未知的500种人体肠道微生物以及多达800种能够感染人体肠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随着更多的肠道微生物被发现以及各个菌落之前的关系被理清,未来科学家将有望通过增加或删除某些细菌的方式来治疗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人不宜用长效强效降糖药

    是药三分毒,降糖药同样如此,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有些药物用药不当,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疗效,反而会产生相当危险的不良反应.老人不宜用长效、强效降糖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效降糖药.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中,有些降糖药降血糖作用快而强,适合于轻中度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物不具备降糖功能只有药物才能降血糖

    在民间,糖尿病治疗出现了“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这种说法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够全面和科学.在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首先建议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加运动,如果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再建议增加药物.但是对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食物和药物应同等重要,就不能说药补不如食补了.良好的饮食控制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但是不能说吃某种食物可以降低血糖.食物并不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只有药物有降血糖的作用.任何食物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只是有些食物或者是食物搭配合理时可使血糖的升高速度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更小,从血糖控制上来说,更容易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迷信偏方挖“野参”熬汤喝 差点没了命

    40多岁男子老冯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听说挖野生西洋参熬制喝下后,可以治疗糖尿病.老冯在自己家后山,挖了“野参”,回家熬制喝下后,差点没了命.老冯患有糖尿病3年,因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老冯也没接受过正规的糖尿病治疗.前段时间,他听一个亲戚说,食用野生西洋参,可以治疗糖尿病,他就背着篮子,到自己家后面的山上挖野参.“我没见过野参长什么样,亲戚给我描述了大概的样子,我就去挖了.”不多久,冯先生挖到了几个根茎植物,以为是野参,就拿回家熬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晨练有技巧不宜过早过劳

    随着白昼渐长,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早起晨练,但对于患糖尿病的人,运动不能盲目,特别是在早晨,空腹进行展练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友们晨练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起得过早.清晨4时左右,血液粘滞性高,流动性差,易凝结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时间.因此,晨练不宜起得过早,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在此时间内不要参加急剧的、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便秘莫掉以轻心教你如何缓解便秘

    不少人都曾有过便秘的经历,常表现为排便次数为一周内少于2~3次,且大便费力,粪质地坚硬干燥,排便困难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便秘的情况更是尤为常见,其中以老年糖友为甚.据统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史,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甚至引起烦躁、焦虑等,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便秘时用力太大,往往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骤然升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伙酮症酸中毒 方知自己患糖尿病

    等到天气热了,冰红茶、可乐等饮料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近期连续有两个小伙子因为嗜好这类饮料,导致酮症酸中毒住进了医院.医生提醒,饮料不宜多喝,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小张今年24岁,目前还在医院的床上躺着.说起他的身体,家人有点犯愁:好好一个壮小伙,一个月不到体重就从90公斤骤降到70公斤,而且人整天没有精神,全身无力.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肥胖风险可增加50%

    美国儿科学术团体(PAS)年会上的一项报告显示,相比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30分钟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在训小时以上的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显著增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Mark D.DeBoer及其同事对11113名在2011-2102学年间上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评估,这些数据来自儿童早期纵向调查研究,由父母报告可能影响儿童教育成效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平时和周末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以及使用电脑的频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糖尿病易误诊 家长勿忽视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城市中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再加上肥胖,使某些中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在孩子身上发生.而小儿糖尿病因其症状不明显,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儿童糖尿病病因复杂在15岁之前发生的糖尿病都可称作儿童糖尿病.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多为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的比例也在上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治疗糖尿病不可不知的忌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碳水化合物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样的忌讳呢?一忌:一曝十寒,跌宕起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年轻人警惕被糖尿病夺去视力——访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程朝晖副主任

    大家对于糖尿病已经不陌生了,许多人身边同事、朋友乃至亲人中就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导致的失明、截肢等深深困扰着很多家庭.但是,糖尿病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的糖尿病眼病往往来的更加突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天津医大眼科医院程朝晖副主任介绍,该院近日接诊了一名年轻的患者小芳,二十多岁的她曾因为右眼突然视力下降查出患有糖尿病,双眼患有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了右眼眼底手术,左眼激光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