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2015年欧洲肥胖大会(EC02015)”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份欧洲肥胖报告指出,欧洲国家将在2030年面临严重的肥胖危机,超过一半的欧洲居民体重过重.WHO与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一项新研究计划显示,欧洲国家将在未来15年内面临肥.胖危机.根据WHO公布的报告,到2030年时,89%的爱尔兰男性、77%的希腊男性,身体体重指数(BMI)超过25千克/米2,达到肥胖程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民间,糖尿病治疗出现了“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这种说法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够全面和科学.在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首先建议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加运动,如果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再建议增加药物.但是对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食物和药物应同等重要,就不能说药补不如食补了.良好的饮食控制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但是不能说吃某种食物可以降低血糖.食物并不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只有药物有降血糖的作用.任何食物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只是有些食物或者是食物搭配合理时可使血糖的升高速度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更小,从血糖控制上来说,更容易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福州7岁女童娴娴,半个多月来突然食欲大增,不仅没长肉反而瘦了两三斤.半个多月前,有次娴娴嗜睡一天不醒,并突然尖叫抽筋,被紧急送医,才知道她已经“酮症酸中毒”昏迷.福州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夏桂枝介绍,娴娴被确诊为患有1型糖尿病,其昏迷症状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如果再迟点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经过住院治疗,娴娴血糖已经稳定,精神也恢复不少,但体重瘦了两三斤,需要终身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8岁的小敏自怀孕后就常听周边人说,怀孕的时候,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如果大人只吃七分饱,肚子里的宝宝肯定会饿着;如果大人吃十分饱,肚子里的宝宝只能温饱.所以,小敏总担心肚子里的宝宝营养不足,每日除了基本的日常餐外,还要“疯狂”补充各种补品、水果、奶制品.现在怀孕五个多月的小敏体重已经比怀孕前增加了三十多斤,在前几天的体检中检查出高血糖.由于营养过剩,小敏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从“准妈妈”变成了“糖妈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高血脂能被你“吃掉”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类食物.主食搭配部分粗粮,副食以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1.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2.牛奶喝低脂的,不加糖.3.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4.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白昼渐长,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早起晨练,但对于患糖尿病的人,运动不能盲目,特别是在早晨,空腹进行展练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友们晨练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起得过早.清晨4时左右,血液粘滞性高,流动性差,易凝结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时间.因此,晨练不宜起得过早,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在此时间内不要参加急剧的、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城市中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再加上肥胖,使某些中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在孩子身上发生.而小儿糖尿病因其症状不明显,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儿童糖尿病病因复杂在15岁之前发生的糖尿病都可称作儿童糖尿病.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多为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的比例也在上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日,一项由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领头的“有关无针注射器和传统胰岛素笔对胰岛素吸收与血糖控制研究”对外公布了新研究结果,该项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注射装置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的控制,无针注射在胰岛素入血速度及餐后1小时内的血糖控制上要明显优于传统有针注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网络词汇“高富帅”近几年蛮流行的,其中“高”排第一,这从侧面反映了人们追求挺拔高挑身姿的审美喜好.但是盲目的“拔苗助长”却可能害了孩子.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上周接诊了从宁波转诊来的6岁女孩萌萌,她在当地被误诊为“特发性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血糖上升,在浙一,这个女孩被确诊为“青少年期的成人糖尿病”.因此,梁黎教授提醒:“现在家长都很关注孩子长个的问题,但促进长高一定要讲科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是药三分毒,降糖药同样如此,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有些药物用药不当,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疗效,反而会产生相当危险的不良反应.老人不宜用长效、强效降糖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效降糖药.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中,有些降糖药降血糖作用快而强,适合于轻中度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抗生泰治疗史或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该研究强调应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和增加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疾病风险..主要研究者、以色列Tel Aviv Sourasky医学中心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BenBoursi博士表示,“抗生素处方过量是全球性的问题,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我们的研究发现很重要,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糖尿病的发生机制,还提醒大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因为风险大于益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每年的明31日是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同时据媒体报道,自5月10日起,烟草消费税上调,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批发价格也会上调6%,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的建议零售价格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于10%的原则确定.烟又涨价,烟民们大吐苦水,部分烟民考虑借此机会把烟戒掉.其实,“吸烟有害健康”并非口号,专家指出,烟不离口对血糖控制有害无利,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者要截肢,糖尿病患者好借此机会戒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说起健康,人们大都认为心、脑、肝、肾等脏器与之关系密切,而对肠却不屑一顾.殊不知,肠道健康与否也关乎到生命的安危.传统中医理论早就告诫人们:“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肠道是人体内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理论中所说的“渣”,即为附着在肠壁上的食物残渣.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这些残渣堆积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并不断产生各种毒素、毒气,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继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等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肠道问题是万病之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期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与骨量减少密切相关,还会增加骨折风险;2型糖尿病会使患者某些部位的骨折风险增加.“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业界对其与骨折的关系的观点都有了转变.”天津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马中书在滨海新区骨质疏松专题研讨会上指出,近的观点表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都有骨折发生率增高的风险,预防跌倒非常重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觉得吸烟不像多吃几口饭,不会影响血糖或加重糖尿病病情,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已证实,糖尿病患者吸烟可使病情进展加速而提前发生并发症.我国对1 1个省的4万例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吸烟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而女性吸烟者的患病率又明显高于男性吸烟者;吸烟越多,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吸烟到40岁,吸烟20年,每天吸烟量大于13支,则男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37倍,而女性则为1.92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问:我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请问什么是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吗?应该怎么治疗?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答:糖耐量减低以往称无症状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又称葡萄糖耐量减低.当受检者的血糖高于正常但还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时,需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流言:鸡蛋经过煎炸后,糖化蛋白含量会上升到原来的三十多倍,大量糖化蛋白一旦进入体内,糖分就会与蛋白质结合产生糖基化终产物,使皮肤产生皱纹,尤其会对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真相:从对蛋白质的营养保持上看,煎鸡蛋确实不如水煮蛋或蒸蛋营养好,但所谓煎蛋中产生的糖化蛋白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蛋白质结合产生糖基化终产物的说法并不靠谱.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福州一名7岁的女童,半个多月来突然变得很能吃很能喝,不仅没长肉反而瘦了两三斤,但粗心的家长愣是没察觉.直到女儿嗜睡一天后突然尖叫并抽筋,紧急送医,才知道女儿已经酮症酸中毒昏迷了.目前,住院半个月的女童,病情总算是控制住了,但接下来必须要终身治疗.月初时,原本吃东西不多的小欣,突然变得很容易饿,一天三餐也经常吃一大碗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英媒称,新研究发现,吃垃圾食品会杀死能抵御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炎症性肠病和孤独症的肠道细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0日报道,人体肠道内有大约3500个菌种,总重量约为3磅(1磅约合0.45千克).科学家现在认为,以种类有限的高度加工食品为基础日常饮食,会使肠道菌群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摄取大致相同数量的脂肪、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有些人体重增加而有些人不增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ASCVD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终约70%的糖尿病患者被ASCVD并发症夺去生命.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专家肖新华教授在近日举行的积极启动他汀治疗遏制糖尿病ASCVD并发症活动中强调,当人们谈到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一般会想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可是事实上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都没有意识到,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为严重的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是ASCVD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