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60岁,平时比较注重生活方式,烟酒不沾,饮食荤素搭配,吃到七八分饱.但唐女士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偏胖,体重指数已达到了25千克/米2,在退休后第二年被诊断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8.2%,医生建议她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考虑到唐女士的体型,医生建议她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导致了许多人容易肥胖.2型糖尿病人群中肥胖率非常高,减重也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减肥成功.那么减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认为少吃就能减肥如果你以为少吃点正餐多吃点零食就可以达到减肥效果,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肥胖者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而大部分零食都属于高能量食品,它们含有的大量能量会让你的身体永远都不可能燃烧到脂肪.要想节食减肥就必须少吃高能量食品(比如:糖、烧烤、油炸食品),少吃油腻食物,多吃些蔬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抗生泰治疗史或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该研究强调应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和增加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疾病风险..主要研究者、以色列Tel Aviv Sourasky医学中心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BenBoursi博士表示,“抗生素处方过量是全球性的问题,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我们的研究发现很重要,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糖尿病的发生机制,还提醒大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因为风险大于益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北京糖尿病协会4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据该报告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糖尿病患者从不监测血糖,其中空腹血糖占据15%,餐后血糖占5%.此次调查是以北京市常驻的5万名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且为离退休人员;糖尿病知识存在一些盲点;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有上升空间;要加强对职业人群干预;须探讨针对不同社区人群的干预方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城市中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再加上肥胖,使某些中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在孩子身上发生.而小儿糖尿病因其症状不明显,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儿童糖尿病病因复杂在15岁之前发生的糖尿病都可称作儿童糖尿病.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多为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的比例也在上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日,一项由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领头的“有关无针注射器和传统胰岛素笔对胰岛素吸收与血糖控制研究”对外公布了新研究结果,该项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注射装置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的控制,无针注射在胰岛素入血速度及餐后1小时内的血糖控制上要明显优于传统有针注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早期对话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报告认为,医患间的早期对话,确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治疗的基调,同时将影响到糖尿病患者能否持续有效治疗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所谓“早期对话”,是指医患之间对疾病治疗的初期对话,其中包括他们如何坚持药物治疗、检测血糖水平、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等,同时可以解决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疑虑、预期和误解.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翻白草和委陵菜能降血糖,搭配地骨皮或桑叶效果会更好.”据说这几种中药每日当茶饮,可降血糖.这网上的草药方子到底靠不靠谱?钱报记者请教了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主任钱松洋和省中医院保健科长、养生保健门诊专家汤军.他们表示,从药理上来说,这四味中药确实有调节血糖的作用.比如地骨皮能清虚热,对肺阴虚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桑叶有润肺、清肺、止渴的功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不少人都曾有过便秘的经历,常表现为排便次数为一周内少于2~3次,且大便费力,粪质地坚硬干燥,排便困难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便秘的情况更是尤为常见,其中以老年糖友为甚.据统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史,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甚至引起烦躁、焦虑等,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便秘时用力太大,往往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骤然升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网络词汇“高富帅”近几年蛮流行的,其中“高”排第一,这从侧面反映了人们追求挺拔高挑身姿的审美喜好.但是盲目的“拔苗助长”却可能害了孩子.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上周接诊了从宁波转诊来的6岁女孩萌萌,她在当地被误诊为“特发性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血糖上升,在浙一,这个女孩被确诊为“青少年期的成人糖尿病”.因此,梁黎教授提醒:“现在家长都很关注孩子长个的问题,但促进长高一定要讲科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患者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高血脂能被你“吃掉”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类食物.主食搭配部分粗粮,副食以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1.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2.牛奶喝低脂的,不加糖.3.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4.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民间,糖尿病治疗出现了“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这种说法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够全面和科学.在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首先建议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加运动,如果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再建议增加药物.但是对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食物和药物应同等重要,就不能说药补不如食补了.良好的饮食控制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但是不能说吃某种食物可以降低血糖.食物并不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只有药物有降血糖的作用.任何食物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只是有些食物或者是食物搭配合理时可使血糖的升高速度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更小,从血糖控制上来说,更容易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问两种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是“中医对糖尿病无能为力吧”,二是“是不是可以只吃中药,不吃西药啊”.对以上两个问题,回答都是否定的.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所长,谁也不能替代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中药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制剂,其降糖作用都十分有限,更不可能根治糖尿病.因此,目前治疗糖尿病还是以西药为主.西药疗效快,能尽快让血糖降低,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内环境造成的损害.可见,西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丹麦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确定了此前未知的500种人体肠道微生物以及多达800种能够感染人体肠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随着更多的肠道微生物被发现以及各个菌落之前的关系被理清,未来科学家将有望通过增加或删除某些细菌的方式来治疗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中国“拍打拉筋自愈法”始创人萧宏慈,卷入澳大利亚一宗小孩丧命案中.悉尼7岁男童艾丹参加萧宏慈为期一周的拍打拉筋班后,于当地时间周一晚上9时被发现在酒店房间昏迷,送院途中不治身亡.当地警方正调查此事,已向萧宏慈问话.目前萧宏慈已离开澳大利亚.当地传媒报道,艾丹在父亲芬顿及母亲莉莉陪同下,于悉尼好市围市参加为期一周、收费约8800元人民币的拍打拉筋班.据悉萧宏慈要求参加者禁食3日,以接受拍打拉筋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等到天气热了,冰红茶、可乐等饮料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近期连续有两个小伙子因为嗜好这类饮料,导致酮症酸中毒住进了医院.医生提醒,饮料不宜多喝,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小张今年24岁,目前还在医院的床上躺着.说起他的身体,家人有点犯愁:好好一个壮小伙,一个月不到体重就从90公斤骤降到70公斤,而且人整天没有精神,全身无力.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68岁的秦老伯近一年来尿急、尿频,刚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又想去,让他苦恼的是排尿时总感觉尿不干净.开始,他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药后却不见明显缓解.近医生检查发现,秦老伯其实是息上了糖尿病性膀胱病变.“像秦先生这样因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净,男性患者容易被误认为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女性患者容易被误以为是尿路感染,往往忽略了糖尿病的可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几日,去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看糖尿病的患者特别多.原来,美国糖尿病领域专家Davison教授在坐诊.他是美国糖尿病协会董事会成员和德州分中心的主席,也是美国临床内分泌专家协会的创办人.30年前,他曾来过中国,那时中国还没有这么多糖尿病患者.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多的国家.这几天,与中国的糖友交流下来,他感触颇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有不少朋友问我,家人有糖尿病,能喝牛奶和酸奶吗?市售酸奶绝大多数都是甜的,是不是多喝酸奶不利于预防糖尿病啊?首先要明确,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牛奶含有4.6%左右的乳糖,不过乳糖本身消化速度很慢,其中所含的乳蛋白也有利于延缓餐后的消化速度.所以,牛奶不仅本身的餐后血糖反应很低,血糖指数只28,而且如果把牛奶和粮食类主食一起食用,还能降低混合食物的血糖反应.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