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性,大多都做过水晶鞋的梦,希望穿上一双自己喜欢的高跟鞋.然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高跟鞋控”来说,那种“步步生莲”的感觉会与疼痛并存,在选择时要非常慎重.糖尿病患者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随意穿高跟鞋,主要是为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很多老人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认为年纪大了就要瘦,能预防“三高”.老人适当保持身材对健康有益,但过瘦也不科学,潜伏着诸多健康风险.瘦也可能脂肪超标.人们总把高血脂和肥胖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很多体重轻甚至消瘦的人,体内脂肪含量同样可能超标,并因而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由于没有“胖子们”警惕性高,体重轻的老人往往犯经验主义错误,体检时甚至自动忽略血糖、血脂检测项目,从而不能及时发现疾病苗头.建议很瘦的老人,也要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并少吃油腻的食物,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半小时运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33岁女子小晴患糖尿病多年,却一直忽视治疗.几天前,她的眼前除了一片红光外什么都看不见了.医生检查发现,她是糖尿病导致眼部血管病变,进而失明.3年前,小晴就感觉看东西模糊,以为是近视度数加深,一直没就医.前几天,她一早起来,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家人赶紧把她送至市中心医院.检查发现,她的眼球内出血,并长有新生血管,视网膜已脱离,变得“支离破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千万不要以为随便进食晚餐无关紧要,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晚餐吃错了,小心疾病上身哦.一、晚餐与肥胖90%的胖子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动量小,热量消耗少,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低血糖的经历,但低血糖时该如何选择食物,吃多少量才能保证既能够纠正低血糖,又不至于引起血糖升高太多,是一门学问.下面让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岭翎来告诉大家.首先,说说低血糖时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简而言之,低血糖时要选择那些能够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如糖水、果汁、蜂蜜、糖块、饼干、米饭或馒头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室内温度会影响糖尿病的罹患几率.据美国“健康日”网站6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加尔文医学研究所的内分泌学家发现,凉爽的室内温度有助于刺激棕色脂肪的生长.此前,有大量研究表明,棕色脂肪能够对人体内的能量进行燃烧,以产生热量和保持体温,拥有大量棕色脂肪的动物不太可能患上肥胖症或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前期并非没有危害正常人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后血糖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前期患者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干预,早晚会进展为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脚底一个小小的鸡眼,自己修剪后前脚掌竟然烂成了一个大窟窿,连脚上的骨头都烂掉了,面临着截肢.今年52岁的张先生后悔不已,万万没想到擅自修理鸡眼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据了解,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自己修剪鸡眼酿成悲剧,小鸡眼烂成大窟窿张先生是苏北的一位农民,平时忙着种地.虽然身患糖尿病多年,也一直没好好治疗,自己也不太在意.前阵子,右脚脚底长了个小鸡眼,鼓出来一小块厚厚的皮,自己根本没当回事,用手抠不掉就拿起剪刀把凸出来的皮给剪掉了,还把厚厚的皮戳开好好修剪了一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澄清了“黑牛奶”的两个重灾区——牛奶致癌与牛奶不补钙,那么还有什么关于牛奶的误区需要解决,搜索下网上其他有关牛奶碎碎念的黑言论,请专家来为牛奶漂白.牛奶会导致儿童患1型糖尿病?网络传言:牛奶中的蛋白质会诱导1型糖尿病的发生,很早就见于文献.其过程很可能是这样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不长就开始喂以牛奶,问题很有可能是婴儿配方奶中的蛋白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什么说糖尿病患者容易缺钙呢?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尿多,钙会通过尿流失,而且糖尿病患者肠胃功能易紊乱,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钙摄取不足,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会因为肾功能受损,导致钙的缺失.我们平时说的缺钙,既和肠胃有关系,也和骨头有关系.比如年龄大了,又有糖尿病,缺钙易使骨质疏松,但是缺钙并不等于骨质疏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口服降糖药现已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它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糖尿病患者.专家指出,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一、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等可与胰岛素联合运用.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破坏,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都是建立在胰岛β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有效下降,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也许你并不肥胖,甚至很苗条,但也不能避免成为糖尿病的受害者!新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数据显示,每三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是准糖尿病患者.而这些潜在的“患者”并未察觉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不良生活习惯会让人在成年阶段患上2型糖尿病,这种疾病的风险不容小觑.它会缩短预期寿命,并且影响生命质量,比如引起失明、截肢等严重后果.准糖尿病意味着血糖水平升高,有可能在未来罹患2型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部分患者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无法坚持运动,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哪怕多做做家务事也能让血糖值保持在良好状态下.日本专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经常做家务事等体育锻炼活动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较低,这其中,女性患者的腰围也保持在良好数值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提起糖尿病,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这个病跟吃有关,比如高糖高脂饮食等,但是也许您想不到,中医认为这个病跟“火”关系密切,比如清代医学著作《医学传心录·病因赋》中就提到“消渴者,无火不生.”这里的消渴就是西医所说的糖尿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张永文介绍说,中医认为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为特征,这与西医的认识很相似.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近接诊了一位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全身长满大疱反复破溃,每次穿衣和脱衣都是种折磨.水疱反复破溃每次穿衣都是折磨江大爷今年56岁,患2型糖尿病已经好多年了,平时没有特别注意控制血糖,只有身体明显不舒服了才会注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空腹血糖正常≠安然无忧”.“在我国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仅不足20%.如果单纯使用空腹血糖对人群进行筛查,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郭启煜教授称.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长期以来,很多糖友认为西药治标,中药治本,对中药更加偏爱.一些糖友甚至希望用中药完全替代西药来治病,这种偏见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血糖控制不好,还延误了治疗时机.目前治疗糖尿病还是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在适当的时期用合适的药,不存在谁替代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咖啡对健康是好是坏,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美国哈佛大学新发表在《糖尿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咖啡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这项新研究中,公共卫生博士希尔帕·布帕瑟拉朱及其同事对12.4万名受试者的咖啡饮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中包括7300名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如今,在全球几乎每个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等,正成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疾病监测地区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据测算,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人.然而,人们对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很容易想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很少听说它会影响肩关节,导致肩周炎.实际上,肩周炎也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之一,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如果无外伤等原因,出现一侧肩关节疼痛等,要有高度的警惕,在就诊骨科、康复科之前,先进行血糖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