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时刻易“逮住它”不同的人,低血糖症状不一;同一个人,每次发生低血糖的反应也不—样.这与患者的年龄、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的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有的人对低血糖较敏感,血糖一低就会立刻感到饥饿、出汗、心悸等,而有的糖友由于长期慢性低血糖,反应较差,甚至可能一点反应没有.如何“逮”到低血糖,以下几个时间段关键.
作者:袁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得了糖尿病,就要经常看医生.美国“真实年龄网站”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糖友看病应问8个问题”及相关建议.1.我该接受专业糖尿病指导吗?应该.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科普人员( CDE)可以指导糖友正确阅读食物标签、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积极锻炼等.纽约内分泌学家格雷蒂博士表示,CDE工作可以帮助糖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作者:徐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22日发布研究成果称,月经初潮越早,患糖尿病风险越高.研究人员对1503名年龄介于32岁至81岁的女子展开调查,她们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岁.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月经初潮越早的女性,她们一生中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或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作者:郭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身体疼痛和对温度变化敏感等并发症.一项新研究称,找到了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途径.这将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新一期英国《自然一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协作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量存在的葡萄糖会导致生成过多的甲基乙二醛,正是这种物质会影响神经末梢,导致神经系统容易感觉到疼痛,此外还会对温度等方面的变化异常敏感.
作者:黄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湖北青山60岁的邹爹爹患糖尿病多年,近家事烦心食欲不佳,还一直坚持服用糖尿病用药,导致低血糖昏迷而抢救.邹爹爹家里有些不顺心的事,老人每天唉声叹气,吃不下饭,可每天的糖尿病用药却没断,2012年1月11日中午突发状况,一头栽倒在地昏迷不醒,家人赶紧把老人送到普仁医院救治,经抢救目前已脱离危险.
作者:余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每天吃一个苹果或每周吃两次蓝莓,只要坚持这样的习惯,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能降低两成.据英国路透社3月16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对20万人的糖尿病发病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这些参与者登记加入了三项大规模研究计划,并填写了关于摄取特定食物的频率、种类和数量的问卷式调查.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湿热天气,血糖上蹿下跳,免疫力低下的“糖友”,更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更需备个血糖仪,加强自身血糖监测,血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湿热天,易突发糖尿病并发症.天热,人体出汗量大,水分流失快,需要及时补水,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对饮水有误解,担心多饮会导致多尿,其实多尿是血糖高的缘故,如限制饮水,不仅不会减轻病情,甚至会造成脱水,加重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高渗性昏迷、肾功能障碍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作者: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选双合适的鞋袜.鞋子不舒服会对脚关节产生压力,并导致无痛溃疡.由于糖友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容易因此感染.糖友应每天早上用10分钟来选择合适的鞋袜.身上贴个标签.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别人能提供及时的帮助.比如出现低血糖时,口服20克糖即可挽救生命.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药茶和药饮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药茶和药饮是由茶或药物组成,经加工制成,可供饮用,是具有治疗作用的特殊饮料.它们既可供人们工作之余、饭后饮用解渴,又可以防治疾病,缓衰抗老,具有药味少,使用、携带方便,冲泡饮用易于接受等优点,便于长期饮用.而且茶饮一般作用持久而缓和,并无呆滞中焦脾胃之弊,还可以减少服药的精神负担,是一种既有汤剂之优点,又无煎药之繁苦的方便剂型,有利于病人的调养和治疗.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夏季天气炎热,户外活动一下就很容易出汗,可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在室内没有剧烈活动也容易出很多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表示,出汗跟呼吸同样重要,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就要警惕血糖是否升高了.
作者:蓝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专家:糖尿病有家族聚集倾向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催生了不少“糖尿病家庭”,即全家人几乎都是糖尿病.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就有这样一个“糖友家庭”前来就诊,全家四口人中父亲和三个女儿都患糖尿病(母亲早已去世),都是肥胖者.
作者:卢文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依法查处“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假冒保健食品.近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在“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产品中检出化学药物成分,经核实上述产品为假冒保健食品.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一项新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防止高血糖症(前期高血糖).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则会增加该病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3615名男女参试者,参试者每3年接受一次健康调查,内容包括:日常喝水、葡萄酒、啤酒、苹果酒和甜饮料情况.研究历时9年,研究者测试了参试者的血糖情况.研究开始时所有参试者血糖水平正常,但研究期内共发现565例高血糖症患者.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糖友们的实际生活中,“控糖”始终是一大难点.糖尿病患者固然需要降血糖,但同时不能轻视低血糖.一方面低血糖的危害不亚于高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另一方面,血糖水平不能像“坐过山车”,持续平稳地控制血糖才是延缓病程、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袁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戒烟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仍要留意一段时间,注意接受健康检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组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男女烟民即使开始戒烟,在5年之内,与不吸烟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仍高得多.研究小组在1990年至2003年期间,调查了日本近6万中老年人的戒烟和健康状况,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戒烟不足5年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与不吸烟者相比,女性是后者的2.84倍男性是后者的1.42倍.
作者:蓝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麦迪克先生体态偏胖,得脂肪肝已经有几年时间了.近他老觉得自己右边肚子不舒服,又胀又痛,经医生检查发现,他又患上了糖尿病.医生说他的糖尿病是脂肪肝引起的,若早点治疗脂肪肝,很可能就不会患上糖尿病了.
作者:劳拉·马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第21届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年会(AACE2012,5月23-27日,美国费城)提交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中止自体免疫1型糖尿病进展探索的下一步工作目标,可能是研发以停止β细胞分子破坏为目标的治疗药物.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日,德国柏林营养遗传学专家发现了一组新天然化合物分子,有助于如糖尿病或肥胖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被称为“Amorfrutine”的分子物质提取自甘草,具有降血糖、抗炎症的功效,还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鼠体内证实了该物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人需有“抗栓”意识,糖尿病患者怕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5倍,脑梗死风险增加2.5~3.7倍.这些高风险的主要“推手”之一就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血栓,而血栓是心血管疾病、脑梗死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积极采取抗栓治疗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肾病的发生,降低心梗、脑梗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柏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一位刚刚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的阿姨,在一家医院开了降糖药物,不久后却突然在家中昏倒.家人心急如焚地将其送往另外一家医院急诊,然而,由于医生和家人都不知道她服用了降糖药而延误了救治,结果她因低血糖导致大脑缺氧时间过长成为植物人.
作者:金恒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