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退休空勤人员糖尿病患病情况分析和研究

赵贤瑜

关键词:空勤人员, 糖尿病, 阿卡波糖
摘要:目的 探讨退休空勤人员糖尿病患病情况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的退休空勤人员年度体检报告时发现了70例的糖尿病患者,将采用随机数学法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将服用盐酸二甲双肌片,饭后服用;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饭后嚼服,同时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理辅导和饮食调节及运动指导,患者持续的治疗3个月,然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对比治疗前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对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对比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更接近于正常人水平;观察组的血糖恢复正常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出现了1例腹胀和食欲不振的反应,都已自行缓解.结论 服用阿卡波糖片并且进行心理辅导,饮食调节及运动指导能有效的控制空勤人员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用药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从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筛选7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各38例,组间可比性充分.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胰岛素进行治疗,对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黄宝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日益增高并持续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D)以智能损害为主,是目前为止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疾病;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阶段,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但转化为痴呆的危险性较高.2型糖尿病(T2DM)是MCI和AD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能在MCI阶段进行干预可以改善受损的认知功能,继而减少痴呆的发生.该文重点综述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为AD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吴林秀;覃小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 对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总结,以期提升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者采用DR、CT进行详细的X线片检查及分析,足部的位置采用正斜位抬摄,其与部位采用正侧位抬摄.结果 观察组共计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其中43例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了尿液量大、饮食量大、身体素质较差、特别容易感到疲惫等现象;9例患者的脚趾根部出现了一定的坏疽及黑斑;23例患者的脚趾出现不同于程度的肿胀充血;8例患者的脚背动脉搏出现明显的减弱情况;12例患者的脚底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分泌物及溃烂情况;17例患者在后期患有蛋白血症及糖尿病肾病;32例患者的下肢产生了迟钝与麻木等不良反应.结论 诊断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时必须要结合临床进行判断,相关影像学显示结果大多是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及周边组织肿胀等.根据其早期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更加有利准确的证据.

    作者:柴晓明;杨秀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月—2017月7月期间该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发病后的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选择自行入院接受急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选择拨打120电话接受院前急救入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8%,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01,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进行院前急救对策保证治疗佳时机效果显著,优于自行入院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评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妇产科室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妊娠合并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FPG、2 hPG和HbAlc均出现下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INS水平上升,HOMA-IR值下降,较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INS、HOMA-IR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优势,更利于有效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孕期的血糖状况,减少高血糖因素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促进妊娠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林碧芳;谢巧双;王鑫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进入该社区医院治疗的108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及血糖指标.结果 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77.78%及94.44%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规范日常用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尹传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究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探究.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将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用维生素B12与叶酸,对比两组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维持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稳定,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该院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90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还是用了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有3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复发,复发率是6.7%,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的低血糖复发,复发率是17.8%,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的效果比常规护理优秀,患者的血糖水平受控理想,低血糖的复发率下降,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吴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应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应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则予以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患者空腹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餐后血糖维持稳定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空腹状态以及餐后状态的血糖控制范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用药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餐后血糖维持稳定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状态以及餐后状态的血糖控制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治疗组空腹状态以及餐后状态的血糖控制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缩短控制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内科护理学浅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醛固醇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对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为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10例不良反应病例,占总数的23.26%,观察组有1例不良反应病例,占总数的2.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临床中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也比较低,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姜力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评价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该次选取该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5例则采取中药治疗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在并发症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1.11%,和对照组的57.7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仲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 该文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有效维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妇体重,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750例孕妇中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85例孕妇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该院85例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分组,根据孕妇24周到分娩前孕妇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体重指数增长(5.41±0.3)kg/m2显著高于A组(2.46±0.3)kg/m2与B组(3.84±0.3)kg/m2,妊娠终止时间(37.8±1.0)周短于A组(39.5±1.0)周与B组(40.2±1.0)周;3组患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并发症发生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窘迫并发症发生显著高于A组;3组围产儿窒息、湿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低体重儿以及巨大儿并发症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提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临床需要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有效治疗,维持正常血糖,控制体重增长,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利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MI、WC、HbA1c、2 hPBG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SBP、TC、TG、LDL-C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采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将其血糖、血压、体质量指数等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于苗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80例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自拟稳糖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分析自拟稳糖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下降均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毅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的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患者应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入的193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血压异常率.结果 经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单病灶脑梗死再发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41.67%(20/48),双病灶的为75.28%(67/89)、多病灶的为91.07%(51/56),两两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据此结果可知,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再发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与其脑梗死病灶数量成正比关系.另外,193例患者中有68例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均经持续动态血压监测24 h显示出血压异常,其中有单病灶脑梗死再发患者11例(18.97%,其中1级高血压8例、2级高血压2例、3级高血压1例)、双病灶21例(36.21%,其中1级高血压2例、2级高血压14例、3级高血压5例)、多病灶36例(62.07%,其中1级高血压4例、2级高血压17例、3级高血压15例),经降血糖、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多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这些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曲线图像的波动特点均与临床疗效相应符合.结论 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及监护意义.

    作者:孙秀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一组病患给予多元化护理设为多元组,每组各46例病患,对两组病患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患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多元组病患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多元组病患的妊娠期高血压、 胎儿窘迫、 剖宫产以及羊水过多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作者:陈翠英;丁龙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 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 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娜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2型糖尿病的实际病症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该病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近些年来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该病症的发病率相对于上个世纪有着明显的增高.对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生活中,2型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由2型糖尿病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精神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文章从系统护理干预的角度入手,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进行探究.

    作者:陈秀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于该院行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4例,将其分成观察、对照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9.52%vs 33.33%);观察组术后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观察组低血糖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7.14%vs 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患者加以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有利于缩短其住院时间,且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切口愈合进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郭淑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与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对比

    目的 对比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与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接收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21例.予以参照组电汽化术治疗,予以研究组等离子电切治疗.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为71.43%,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5.24%(P<0.05);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中血糖指标等情况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参照组组间IPSS分、Qmax情况对比,治疗后IPSS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Qmax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行电汽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手术止血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改善患者血糖指标,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丁华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