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秀;覃小双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中应用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7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将其按照自主意愿选择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单一常规基础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疼痛程度、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NPI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时的NP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对空腹血糖及HbA1c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的推广.
作者:许盈盈;叶励超;蔡乾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接受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的血统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情况.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皮下持续泵注射,对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是(17.66±5.31)mmol/L,对照组是(16.99±6.54)mmol/L,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 h平均血糖是(7.78±1.22)mmol/L,对照组是(9.25±2.26)mmol/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风险事故发生,发生率是6.67%,对照组有37例风险事故发生,发生率是82.22%.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给药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护理风险,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潘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择期引产干预与自然临产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1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择期引产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自然临产)与实验组(80例:择期引产).结果 实验组患者终止妊娠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胎儿窘迫剖宫产指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给予择期引产干预可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剖宫产指征以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玲;陈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新型饮食疗法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于2017年1—12月间纳入健康管理的11例疑似T2DM患者为研究主体.为其实施新型饮食疗法,记录患者的饮食治疗时间、低血糖与相对性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情况.对比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体重指数(BMI)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的健康管理时间为(15.24±4.33)d;低血糖发生率为9.09%(1/11),相对性低血糖发生率为9.09%(1/11),血糖达标率为90.91%(10/11).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T2DM患者行新型饮食疗法干预可改善其血糖情况,缩短治疗时间,且利于其控制体重,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兰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 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娜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该文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有效维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妇体重,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750例孕妇中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85例孕妇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该院85例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分组,根据孕妇24周到分娩前孕妇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体重指数增长(5.41±0.3)kg/m2显著高于A组(2.46±0.3)kg/m2与B组(3.84±0.3)kg/m2,妊娠终止时间(37.8±1.0)周短于A组(39.5±1.0)周与B组(40.2±1.0)周;3组患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并发症发生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窘迫并发症发生显著高于A组;3组围产儿窒息、湿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低体重儿以及巨大儿并发症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提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临床需要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有效治疗,维持正常血糖,控制体重增长,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观察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PG(5.7±0.6)mmol/L、2 hPG(7.9±0.7)mmol/L、HbA1c(6.50±0.4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9.5%,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96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83%与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来说,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便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采纳.
作者:蔡燕芳;欧阳丽;陈燕娇;关枫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探讨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80例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自拟稳糖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分析自拟稳糖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下降均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毅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皮肤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行直肠癌根治术且合并糖尿病的78例患者为研究目标,纳入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将其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直肠癌根治术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7.95%),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87%)评价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加强术中皮肤护理,有助于减少术中压疮,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怡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用药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从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筛选7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各38例,组间可比性充分.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胰岛素进行治疗,对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黄宝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血糖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而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起到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利于促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作者:欧蕊;陈金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对2型糖尿病的实际病症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该病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近些年来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该病症的发病率相对于上个世纪有着明显的增高.对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生活中,2型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由2型糖尿病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精神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文章从系统护理干预的角度入手,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进行探究.
作者:陈秀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到该社区接受治疗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予以对照组行社区常规护理措施,予以观察组行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生期发生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胎儿窘迫、巨大儿等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对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围生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程度保证新生儿生命健康,临床价值可观.
作者:陈星;陈丽;蔡钱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无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92例糖尿病无症状LE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分析对比两组出院前、出院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足部评估及筛查情况.另外,将两组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出院前1 d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lc、TG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lc、TG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出院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能力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无症状LEAD患者而言,延续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缓解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减少足溃疡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备较高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 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初发2型糖尿病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磺脲类+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口服降糖方案控制血糖,观察组30例,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控制血糖.治疗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3个月后HBA1C、胰岛 β 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HbAlc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c、胰岛 β 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且对胰岛 β 细胞功能修复有利.
作者:林新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C肽(CP)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验对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的血糖(2 hPG)、CP、HbA1c水平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分析HbA1c与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FPG(10.79±3.23)mmol/L、2 hPG(13.76±3.42)mmol/L及HbA1c(11.95±2.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0.59)mmol/L、(3.69±0.29)mmol/L和(5.03±0.47)%(P<0.05),CP水平(0.89±0.0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0.66)μg/L(P<0.05);HbA1c与CP呈负相关关系(r=-6.653,P=0.041),与FPG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37).结论 CP与HbA1c联合检验可为可为医师诊断DM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于澜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列为观察组,将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间的内分泌情况和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例的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 型糖尿病合并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和 HOMA-IR 普遍高于单一 2 型糖尿病患者, 易导致病症加重并引起多种并发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有效根治,可稳定患者的内分泌和糖类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对稳定病情和延缓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童颖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服用降糖药物、健康教育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木丹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龚苏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行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行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尿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压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尿白蛋白、尿蛋白定量以及血压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肾功能,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作者:林晓欣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