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娥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联合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褥疮﹑肌肉萎缩﹑泌尿系统感染﹑畸形愈合﹑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总满意率.
作者:王云;李玲玉;高婧;栾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应用标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102例来该院接受内镜检查的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标准化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相比于对照组的80.39%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7.84%,对照组为25.49%,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在其内镜检查过程中展开标准化的护理干预,可将其不良心理状态有效缓解,促进其检查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重视.
作者:郭庆梅;隋福荣;周玉芳;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对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均采用X线与CT对患者患足进行扫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X线与CT进行糖尿病足检查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46(97.9%),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36(76.6%),且两种检查方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微小病变检查诊断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检查进行糖尿病足检查诊断应用价值均比较显著,其中,CT检查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为显著.
作者:吴金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为76.09%,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和血糖.
作者:王海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干预,研究组使用手术室体位干预,对比患者手术指标﹑不良情况出现几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俯卧延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情况出现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时采取手术室体位干预效果理想,有效延续俯卧时间,保证舒适度,减少不良情况出现几率,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作者:詹美莺;缪美琴;张少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低血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选择社区11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与81.82%(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55%与78.18%(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便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采纳.
作者:陈小珠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四氧嘧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的适给药方案.方法 分别给大鼠不同的造模给药方案,在30 d内测定空腹血糖值,并统计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及存活率.第1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60 mg/kg BW);第2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BW),24 h后第2次给药,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BW);第3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BW),24 h后第2次给药,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BW).第1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后,将饮水更换为20%葡萄糖溶液.并维持高糖饮水1周.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 第1组的大鼠存活率为60%,模型成功率为20%;第2组的大鼠存活率为65%,模型称功率为55%;第3组的大鼠存活率为100%,模型成功率为85%.结论 采用2次小剂量注射四氧嘧啶,并在给药后高糖饮水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存活率及模型成功率.
作者:陈恩玉;宋婧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干预,观察组患者加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4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24.6±1.3)kg/m2,空腹血糖(6.2±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4±0.6)%,空腹胰岛素(10.3±2.2)mIU/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采取一般干预手段之外,还可联合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总体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蔡舒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生育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患者妊娠期糖尿病(GDM)复发的因素,为降低复发率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 选取102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产检的首胎GDM再生育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GDM的复发率﹑年龄﹑血糖值﹑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0例(49.02%)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复发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首胎妊娠时耐糖试验(OGTT)1 h的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患者的OGTT3项值均高于正常范围,则需要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结论 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的风险比较高,首胎OGTT1 h的血糖值增高的患者其GDM的复发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是OGTT3项值均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在对其血糖进行控制时,也极为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生育时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作者:陈秋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运用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梓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数据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4例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例数相同两组展开研究(常规组,护理组),分组采用随机数表方式,常规组(n=42)应用日常基础护理,护理组(n=42)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血糖指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血糖控制想效果更加理想,术后血糖指标为(5.12±1.14)m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6.96±1.46)mmol/L,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2.86%,与常规组满意率73.81%比较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P<0.05).结论 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护理满意率.
作者:谢小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术前访视,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血糖变化.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35.7±6.5)分,FPG(5.9±0.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78.4%(P<0.05).结论 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术前焦虑状态,降低应激反应对血糖的刺激,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付大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8月—2018年7月糖尿病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组(日常护理),各39例,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及整体护理效果(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各项血糖指标改善程度显著,知识知晓率与治疗总依从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总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强化患儿与相关家属对糖尿病知识认知,改善护患关系,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娜芬;苏雅漩;林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血清氧化应激蛋白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3—10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研究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DA水平﹑hs-CRP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MDA水平﹑hs-CR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好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缓解氧化应激程度,改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蒋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激光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激光疗法治疗,疗程为20 d.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粘度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胸闷﹑乏力﹑气短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光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能激光体外照射可作用于不同穴位,发挥温经通脉﹑疏通经络﹑分解胆固醇和降低血液粘度等功效有关.
作者:蔡霞英;林敏;刘雪芳;毕研贞;郭进;蔡奕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人性化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25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服务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知识掌握考核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性率﹑总满意度率均大于对照组(88.00%>64.00%;96.00%>68.00%);生活质量评分﹑知识掌握考核评分均大于对照组[(94.21±1.48)分>(81.47±1.64)分;(88.47±2.97)分>(72.54±2.13)分](P<0.05).结论 与常规服务护理干预相比,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服务护理干预不仅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更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以及对该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该模式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姜莲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选择多样性护理方式给予病情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3—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病情干预方式的研究;参照组(40例):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完成病情干预;研究组(40例):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多样性护理方式完成病情干预;终就两组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血糖水平﹑生活质量QOL评分﹑疾病认知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展开对比.结果 同参照组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参照组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在进行病情干预期间,多样性护理方式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疾病认知的提高﹑血糖的降低﹑生活品质以及心功能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病情状况获得显著好转.
作者:赵凤勤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科2015年2月—2018年2月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予以随机分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的26例纳入对照组,配合循证护理模式的2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压疮愈合情况,并比较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压疮愈合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率及血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有积极作用,且对于维系良好护患关系意义明显,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综合护理方法用于ICU内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60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糖改善情况.结果 该次研究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经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餐前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ICU内患有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清风;余涵;李芸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TCG)后总C肽(T-CF)﹑总胰岛素(T-RI)﹑总血糖(T-GLU)及血 β-微球蛋白(β2-GM)﹑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尿酸(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7月门诊就诊新发T2DM患者85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根据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根据糖尿病肾病(DN)病理损伤高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3个组,依GFR-降低组;GFR正常组;GFR-高滤过组.肾脏损伤程度:GFR-降低组>GFR正常组>GFR高滤过组.比较各组胰岛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GFR水平与胰岛功能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不同指标对GFR的相关性及不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血总胰岛素水平﹑血 β-GM与GFR明显相关(P<0.0001);血HbA1c﹑血T-CF﹑血TG﹑血UA与GFR明显相关(P<0.0001);血糖(GLU)﹑血胆固醇(CHO)与GFR无相关性(P>0.05).结论 T2DM患者血T-RI﹑血 β2-GM﹑血T-CF﹑血UA﹑血TG﹑HbA1c与糖尿病肾病GFR密切相关,临床应积极干预.单纯高血糖﹑血CHO水平与糖尿病肾病GFR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会芳;刘玉金;苗霞;朱昭明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