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赵雪梅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 糖尿病,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6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该组收治的6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当中,7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11.29%.该类患者服药多的是利培酮﹑氯氮平﹑碳酸锂,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主要包括24 h甘油三酯﹑血糖﹑血压以及总胆固醇升高.结论 给予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临床效果显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安全干预策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护理中采用安全干预的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00例.该次按照随机字数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5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在健康体检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2.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中采取安全干预方式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翁美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系统性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系统性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6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系统性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和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系统化护理进行干预,不仅能降低血糖水平,还能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洪阿芬;叶梅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围手术期胰岛素注射治疗的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30),比较分析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以及术中术后平均血糖平均血糖相对于对照组较好,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的骨科 2 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作者:雷秀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典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通过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辨治及具体的中药等诸多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丰光斌;贾琼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8月—2018年7月糖尿病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组(日常护理),各39例,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及整体护理效果(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各项血糖指标改善程度显著,知识知晓率与治疗总依从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总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强化患儿与相关家属对糖尿病知识认知,改善护患关系,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娜芬;苏雅漩;林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思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优思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7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在采用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给予优思灵30R治疗,两组患者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临床总有效率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BG﹑HbA1c﹑2 hPB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思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FBG﹑HbA1c﹑2hPBG,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不劣于诺和灵30R,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娜;代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术前访视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术前访视,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血糖变化.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35.7±6.5)分,FPG(5.9±0.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78.4%(P<0.05).结论 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术前焦虑状态,降低应激反应对血糖的刺激,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付大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应用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科2015年2月—2018年2月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予以随机分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的26例纳入对照组,配合循证护理模式的2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压疮愈合情况,并比较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压疮愈合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率及血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有积极作用,且对于维系良好护患关系意义明显,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率﹑血糖控制情况﹑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不良反应率4.84%﹑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90.32%﹑空腹血糖控制情况93.55%﹑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88.71%均优于对照组83.87%﹑14.52%﹑74.19%﹑80.65%﹑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血糖控制力和有关知识掌握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美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

    目的 是为了研究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方法 采用CGMS进行连续3 d的血糖动态监测对受试者,其一天一夜血糖平均水平观察并计算﹑高值血糖及低值血糖﹑曲线下面积血糖>7.75 mmol/L及>11.10 mmol/L,分析餐后血糖波动以及日内血糖波动的独特之处.结果 病例1 CGMS记录表示,一天一夜MBG为(10.45±1.75)mmol/L·d,高值血糖及低值血糖各自是15.56 mmol/L·d和6.25 mmol/L·d;血糖>7.75 mmol/L及>11.10 mmol/L的AUC分别为2.7 mmol/L·d和0.4 mmol/L·d.病例2CGMS记录表示,一天一夜MBG为(8.45±3.75)mmol/L·d,高值血糖及低值血糖分别为15.35 mmol/L·d和4.15 mmol/L·d,各自发生于中午吃饭后和夜里;血糖>7.75 mmol/L及11.10 mmol/L的AUC分别为1.95 mmol/L·d和0.75 mmol/L·d.结论 24 h动态血糖仪虽然给我们临床上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许多的方便和快捷,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不能在临床上大量采购和使用.

    作者:魏靖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激光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激光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激光疗法治疗,疗程为20 d.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粘度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胸闷﹑乏力﹑气短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光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能激光体外照射可作用于不同穴位,发挥温经通脉﹑疏通经络﹑分解胆固醇和降低血液粘度等功效有关.

    作者:蔡霞英;林敏;刘雪芳;毕研贞;郭进;蔡奕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8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50名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听力学检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听力测试﹑4.00 kHz﹑8.00 kHz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糖化血红蛋白是导致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以高频听力损害为主,糖化血红蛋白是导致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魏玉意;林丽玲;郑婉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四氧嘧啶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 研究四氧嘧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的适给药方案.方法 分别给大鼠不同的造模给药方案,在30 d内测定空腹血糖值,并统计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及存活率.第1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60 mg/kg BW);第2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BW),24 h后第2次给药,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BW);第3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BW),24 h后第2次给药,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BW).第1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后,将饮水更换为20%葡萄糖溶液.并维持高糖饮水1周.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 第1组的大鼠存活率为60%,模型成功率为20%;第2组的大鼠存活率为65%,模型称功率为55%;第3组的大鼠存活率为100%,模型成功率为85%.结论 采用2次小剂量注射四氧嘧啶,并在给药后高糖饮水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存活率及模型成功率.

    作者:陈恩玉;宋婧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识别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嘉兴街道2017年管理在册的糖尿病患者35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血糖指标﹑PHQ-9﹑GAD-7进行评估.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抑郁者占31.19%,出现焦虑占29.98%;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病程均会影响患者的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结论 抑郁焦虑症状与血糖控制存在负相关,有效识别症状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艳;张斌;高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作用.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6月,共有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该院接受临床康复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掌握正确率,患者高危因素﹑关键防控措施﹑自我监测血糖方法﹑规范注射胰岛素方法﹑防治并发症方法掌握率高于对照组,MBG﹑MAGE﹑MO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临床康复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后,可强化非专科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能力,并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林青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浅谈个性化优质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该科收治的6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32例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妊娠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丽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比较分析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对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均采用X线与CT对患者患足进行扫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X线与CT进行糖尿病足检查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46(97.9%),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36(76.6%),且两种检查方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微小病变检查诊断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检查进行糖尿病足检查诊断应用价值均比较显著,其中,CT检查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为显著.

    作者:吴金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参与该次实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 尿白蛋白﹑ 血清尿素氮﹑ 血清肌酐﹑ 血清钾﹑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尿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清尿素氮﹑血清钾均无明显区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厄贝沙坦相比于小剂量厄贝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疗效更佳,更利于保护患者肾脏结构和功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娜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护理效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分析,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普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保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加强对血糖的控制,确保病情的有效维持,对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生育时的注意事项与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生育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患者妊娠期糖尿病(GDM)复发的因素,为降低复发率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 选取102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产检的首胎GDM再生育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GDM的复发率﹑年龄﹑血糖值﹑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0例(49.02%)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复发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首胎妊娠时耐糖试验(OGTT)1 h的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患者的OGTT3项值均高于正常范围,则需要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结论 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的风险比较高,首胎OGTT1 h的血糖值增高的患者其GDM的复发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是OGTT3项值均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在对其血糖进行控制时,也极为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生育时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作者:陈秋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