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为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2 hPG、HbAlc、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PG、HbAl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胃肠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胃肠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联合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都采取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组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推荐使用.
作者: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评估中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孕妇胎儿32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进行心脏结构以及功能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两组胎儿在LVDs、LVDd、IVSd指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VDs、RVDd、IVSs、LVEF等指标比较中,观察组胎儿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的心脏结构以及功能通常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清晰的诊断出其变化.
作者:范娜;黄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肌酐清除率、24 h尿总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24 h尿总蛋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作者:张子阳;曹迅;陈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探究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8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8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9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一降糖药物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药物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药物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h血糖以及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得到显著性改善,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对比参照组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于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评价应用网络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沟通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150例糖尿病患者,要求患者年龄在35~60岁之间,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且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设备并愿意配合,并将其按统计学方法分成常规护理干预组和网络护理干预组.两组中,常规干预组主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而网络护理干预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网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评价标准为:在干预前、干预后半年测定患者的血糖值、血脂指标等.结果 常规护理干预组和网络护理干预组中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干预前相比均有着明显的变化与差异,其中以网络干预组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应用网络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便捷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糖、脂等代谢紊乱进行有效干预,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董春英;汤维波;冯琳;邱美玲;王鑫;孙健;赫丽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着重于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运用护理干预对其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该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FBG为(6.62±1.35)mmol/L,2 hPG为(7.31±2.16)mmol/L,HbAlc为(5.63±1.42)%,低血糖发生率为2.5%,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改善其临床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关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饮食控制、降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UAER,NO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AER为(109.7±13.6)mg/24 h,NO为(21.6±13.1)umol/L,对照组治疗后UAER为(148.5±16.9)mg/24 h,NO为(42.7±15.6)u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不同的给药方案临床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给药方案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考察,各项目指标分析,研究组较对比组有显著改善,研究组的血压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提高显著,而无效率对比,研究组较对比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安全合理的给药方案,可以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惠萍;郭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医湿敷治疗糖尿病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住院的166例糖尿病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83例)和中医湿敷组(8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封闭治疗,中医湿敷组患者采用中药制剂熏蒸湿敷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中医湿敷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中医湿敷组患者IL-6、IL-1β含量和疼痛VA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湿敷对糖尿病性关节炎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分析两组相关结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6.00%(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和该组相比,血糖均有所改善.就改善幅度来看,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孟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护理服务.观察组在临床护理服务期间展开健康教育.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6.2%,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剖宫产率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表明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展开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减小分娩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且还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淑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唐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情况.方法 在医院2011年7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4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一般指标、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FI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HOMA-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胰岛素功能,并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可借鉴.
作者:古丽努尔?伊斯拉木;李应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C肽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12月,根据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将其分成低C肽组(空腹C肽低于300 pmol/L)135例、正常C肽组(空腹C肽在300~600 pmol/L)215例、高C肽组(空腹C肽>600 pmol/L)150例.比较3组的血糖控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低C肽组与正常C肽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为负相关(P<0.05).结论 低血清C肽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增加,血清C肽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韦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就诊及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给予尿糖检验,对实验组给予血糖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100.00%)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90.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糖检验相比,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糖检验的准确率更高,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
作者:张璇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所在社区医院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n=100)患者实施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并开展专项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n=100)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方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且实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76例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该社区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社区护理,相比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情况良好,且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评分较高,焦虑、抑郁评分低,其中抑郁评分是(49.11±3.84)分,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 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李慧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78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为(52.33±4.57)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高宏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设为参实验组,予以肠外营养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后对两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短,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相对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工具检验后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效果理想,不仅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以控制,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姜月秋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