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齐欢

关键词:黄芪, 糖尿病肾病, 临床研究, 血浆白蛋白, 24h尿蛋白定量
摘要:目的 研究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为(40±2.1)岁,观察组7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为(39±3.2)岁.其中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用药,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0%)要远远高于对照组(70.6%).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白蛋白为(1.72±0.02)g/L,要小于对照组的血浆白蛋白(3.32±0.32)g/L,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25.62±3.27)g,小于对照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30.89±3.56)g,两组比较两个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良好,可以应用于临床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46例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 对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在手术监护、心理护理以及护理评估等方面的情况,加强患者胰岛素管理与包含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功能锻炼以及引流管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结果 患者在完成护理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发症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状.结论 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各种并发症状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廷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治疗的初步探讨

    目的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靶病变部位情况、介入治疗特点等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在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指标方面,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等高危险型病变发病率也较高.桥血管病变患者相对较少,病变造影结果显示血栓的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多一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疾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危险型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高国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低血糖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均康复出院;护理前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2.55±0.60)mmol/L,护理后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5.75±0.42)mmol/L,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病情评估、积极抢救、运动、用药和生活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及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永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情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情况.方法 在医院2011年7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4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一般指标、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FI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HOMA-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胰岛素功能,并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可借鉴.

    作者:古丽努尔?伊斯拉木;李应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癌合并糖尿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目的 总结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就诊该院的72例肺癌伴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与接受鼻导管吸氧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血气分析值与患者血糖水平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 为肺癌合并糖尿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值,实现对其血糖的有效控制,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值得肯定,推荐多在日后实际诊疗中多加应用与推广.

    作者:曲文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3月收治的2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较少.结论 开展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必须控制好患者血糖,然后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徐炳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应用己酮可可碱护理指导对糖尿病足病变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并探讨应用己酮可可碱护理指导对糖尿病足病变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1年间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与护理组(采用己酮可可碱进行护理指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中治疗前20 min后MPD值为与护理组MP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两天后MPD值和5 d后MPD值为均低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己酮可可碱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正确用药及护理指导,其安全性较高,同时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亚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鼻眶部毛霉菌感染诱因探讨

    毛霉菌病具有较强的致死性,是一种典型的急性霉菌感染类疾病.糖尿病患者是患有该疾病的主要人群,部分存在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也有着较大的患病风险.该文对1例糖尿病合并鼻眶部毛霉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毛霉菌感染的诱因进行了探讨.

    作者:侯和梅;董有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与治疗进展

    作为糖尿病一项严重且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的重要病理表现便是新生血管形成.笔者对DR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高妍;王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T2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糖尿病病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将年龄匹配的T2D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并进行分析,评估糖尿病病程对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随着病程的增加,T2D患者足部振动感觉阈值逐渐增加,病程大于6年后,周围神经病变显著加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会随着病程延伸逐渐加重.

    作者:赵红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8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对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共收治8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具体分为实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厄贝沙坦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对其进行氢氯噻嗪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一治疗周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别观察,对比分析患者血压、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为95.4%,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22.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对其给予常规治疗之外,对其给予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对其推广.

    作者:杨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2月在该院实施超声诊断检查的3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同期该院31名健康体检者视为参照组对象,为两组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颈动脉斑块数量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0.32%(28/31)、12.90%(4/31),且研究组患者斑块数量为68块,参照组斑块数量为6块,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在糖尿病中应用的价值突出,能够明确患者斑块的数量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出率相对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尹蓉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式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餐后2 h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SDSC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吴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维生素D3的含量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数值,分为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与糖尿病肾病组,每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45名各项指标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参照.分别检查两组患者血清、血糖、1,25—二羟维生素D、及患者的D3.结果 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与糖尿病肾病组,两组的血清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D3水平对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及、β2-微球蛋白有明显影响.结论 血清维生素D3水平越高患者总胆固醇、β2-微球蛋白、甘油三脂等指标越低.血清维生素D3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并有效抑制肾血管因紧张造成固铜,血清维生素D3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准.

    作者:王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我管理支持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该研究的354例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77例按照常规治疗、随访、复诊,观察组177例进行自我管理支持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自护行为、授权能力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支持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优秀、 一般、 不及格分别占40.1%、36.2%、23.7%,优良率为76.3%,观察组依次为62.1%、31.1%、6.8%,优良率为93.2%,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代谢指标体质量、BMI、腰围、HbAlc依次为(85.97±8.45)kg、(94.14±6.59)cm、(7.45±0.87)%,观察组依次为(82.01±9.72)kg、(90.10±8.73)cm、(7.16±0.5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代谢指标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谭淑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探讨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4.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于荷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该院收治的9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血糖水平与妊娠期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定期复查、自我血糖监测、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正确饮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孕妇生产情况(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例数)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低血糖、宫内窘迫、新生儿黄疸、巨大儿)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GDM患者妊娠结局.

    作者:江惠;游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的3月—2016年的7月我科所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与治疗配合度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效果颇为著,重视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保障其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忠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新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依从性与围产儿结局

    目的 探讨新诊断标准下妊娠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依从性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系统产检且终在该院生产的,按GDM新诊断标准门诊确诊为GDM的产妇,随机抽取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好的即管理依从性积分>12分的10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差的即管理依从性评分≤12分的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产儿结局.结果 ①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状态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新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规范管理依从性,可以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薛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 探究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分析两组相关结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6.00%(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和该组相比,血糖均有所改善.就改善幅度来看,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孟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