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用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评价

单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 西洛他唑,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用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对其病历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则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合使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而对照组为70.37%,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为7.41%,对照组为11.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可大幅度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方式及应用价值评析

    目的 评价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社区的糖尿病患者50例,50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方式,以6个月为期限,对比在社区护理实施前后50例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 h)和糖化血糖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并对比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FPG、PG2 h和HbAlc等指标与护理前比较也与显著降低,护理前后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云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6.43%,与对照组76.79%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快,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SS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TC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朱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信平台对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个体行为干预的作用

    目的 研究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合并微信平台在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的方式,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微信平台等干预方式对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个体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论是空腹血糖值还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实验B组、实验A组、对照组呈现递增趋势,这表明糖尿病前期的个体干预行为收到实效;是否有微信平台干预和参加过传统形式的健康教育,均与6个月后实验A与B组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中青年人群应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合并微信平台进行干预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作者:范颖;徐艳;李华萍;朱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对患者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入住该院的138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临床分析观察,并对100例入住该院的非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对照,将两组患者的各种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相比较于对照组要更高,且非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要远好于糖尿病患者组,在对黄斑水肿的研究当中,对照组的黄斑中间厚度要更大.结论 由此可见,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术后更容易产生黄斑水肿,影响患者健康.

    作者:孙亮;王彦;郑姝婷;王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护理.方法 以12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组间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与常规组空腹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优质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给予优质护理,不仅可控制血糖,而且可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牛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治疗中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优于胰岛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对比2型糖尿病治疗中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门诊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100例入选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综合分析两组用药后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为72.00%(36/50).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检出值分别为(8.6±1.1)、(9.5±1.2)、(6.7±0.5)logN/g,均明显比对照组的(7.6±0.1)、(8.5±0.2)、(5.6±0.1)logN/g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之后的肠杆菌、肠球菌与酵母菌检出值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整体效果优于胰岛素,对有效控制血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邓志梅;王丽冰;关冰;张志京;王君;房宇;张羽;李向红;张国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内服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给予常规处理包括饮食、运动、降糖等,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中药泡足,治疗8周.治疗前后通过肌电图和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疗效.结果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泡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的改善和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钟建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95.0%,遵医嘱95.0%,生活方式92.5%,对照组疾病认知70.0%,遵医嘱75.0%,生活方式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4.1±0.9)mmol/L、空腹血糖水平(5.8±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1.0)%、餐后2 h血糖水平(7.3±1.2)m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7.3±1.0)mmol/L、空腹血糖水平(8.9±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9±1.0)%、餐后2 h血糖水平(11.0±2.5)mmol/L(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珠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药组,两组各为36例.两组均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单纯西药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美沙拉嗪口服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单纯西药组(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郗崇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分析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5例,给予普通饮食干预,治疗组患者75例,给予针对性饮食干预,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变化及氧化应激变化.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血脂代谢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干预后氧化应激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性饮食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值得推荐.

    作者:高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针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主要是探究针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出现的临床表现及产生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在该院住院的临床共计90例病例,对患病后的一系列临床变现作登记,注重看在使用针灸治疗后对痛性糖尿病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愈效果,同时采用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8例患者分成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分别检查相应患者的神经通路传导、病质情况.结果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90例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做统计分析,得出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疏通相应的神经通路,减缓患者的痛苦,减缓该病的坏死过程.结论 针灸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这种治疗的具体有效性的体现和安全的可靠性尚未得知.

    作者:池艳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6.6%,对照组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利.

    作者:黄洪伟;赵文麟;赵文树;安翘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于益气养阴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该文将分析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益气养阴中药辅助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的早期糖尿病患者120例纳入该研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锻炼、科学合理的饮食,之后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益气养阴的中药辅助治疗,将两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在6个月的时间里,观察组患者的DQOL(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DQOL而言,在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维度上均有显著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中药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可以对今后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贾育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0例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效果与对策.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时间(10.2±2.3)d,住院费用(5929.6±425.3)元,对照组住院时间(14.3±3.5)d,住院费用(6896.6±458.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7.0±1.2)d,尿酮恢复时间(11.2±2.1)d,pH值恢复时间(3.2±1.0)d;对照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8.9±1.5)d,尿酮恢复时间(14.2±2.8)d,pH值恢复时间(4.8±1.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30例,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3.3%;对照组30例,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丹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析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简单分析综合护理对于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该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的70例老年糖尿病伴脑梗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终对护理方式有一个合理的分析,进一步探究护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并观察研究发现,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这样才能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 在这些70例糖尿病伴脑梗死的患者之中,有比较大一部分患者在科室接受相关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了长期护理之后并且有所好转,心态更加平稳.

    作者:宫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该院的74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患者来分析研究,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7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和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护理后平均是(43.68±3.46)分;SDS评分平均是(42.64±3.27)分;满意度是94.59%,对照组的结果分别为(48.68±3.46)分、(47.64±3.27)分、80%,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效果较为优秀(P<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患者临床中接受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情绪起到调节作用,让临床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应用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Val)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6例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Va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FBG、BUN及SCr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与对照组的81.1%相比,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与对照组的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患者应用肾炎康复片联合Val治疗更能有效调节血糖,延缓肾损伤,保护肾功能,疗效切实,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丹丹;何攀;朱清;邵凤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

    糖尿病饮食教育是指让患者自觉将糖尿病饮食知识及方法应用于生活本身,从而能够做到糖尿病的治疗及缓解.近学界提出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趁早进行早期的饮食治疗,并加以强化,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减低的概率会很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能控制住大血管并发症的蔓延.饮食治疗的开展以已显示出卓有的成效,糖尿病自我管理在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所以,饮食教育的成败是饮食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蔓延,该文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出发,浅谈饮食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其对糖尿患者自我管理有所裨益.

    作者:郭桂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54例.参照组,单纯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联合组,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该院的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9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行为评分、GQOLI-74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①根据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分方法,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维度(总体饮食、具体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吸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②两组患者护理后GQOLI-74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生活能力、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 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应加以推广.

    作者:付桂莲;代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