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蔡珠凤

关键词:循证护理, 儿童糖尿病,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95.0%,遵医嘱95.0%,生活方式92.5%,对照组疾病认知70.0%,遵医嘱75.0%,生活方式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4.1±0.9)mmol/L、空腹血糖水平(5.8±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1.0)%、餐后2 h血糖水平(7.3±1.2)m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7.3±1.0)mmol/L、空腹血糖水平(8.9±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9±1.0)%、餐后2 h血糖水平(11.0±2.5)mmol/L(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护理后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研究组患儿护理后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信平台对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个体行为干预的作用

    目的 研究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合并微信平台在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的方式,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微信平台等干预方式对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个体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论是空腹血糖值还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实验B组、实验A组、对照组呈现递增趋势,这表明糖尿病前期的个体干预行为收到实效;是否有微信平台干预和参加过传统形式的健康教育,均与6个月后实验A与B组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中青年人群应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合并微信平台进行干预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作者:范颖;徐艳;李华萍;朱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 讨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6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实行常规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行个性化护理的实验组.对两组的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以及首次出现排便的时间实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的便秘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出现排便的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使用个性化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便秘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家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95.0%,遵医嘱95.0%,生活方式92.5%,对照组疾病认知70.0%,遵医嘱75.0%,生活方式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4.1±0.9)mmol/L、空腹血糖水平(5.8±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1.0)%、餐后2 h血糖水平(7.3±1.2)m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7.3±1.0)mmol/L、空腹血糖水平(8.9±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9±1.0)%、餐后2 h血糖水平(11.0±2.5)mmol/L(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珠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0例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效果与对策.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时间(10.2±2.3)d,住院费用(5929.6±425.3)元,对照组住院时间(14.3±3.5)d,住院费用(6896.6±458.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7.0±1.2)d,尿酮恢复时间(11.2±2.1)d,pH值恢复时间(3.2±1.0)d;对照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8.9±1.5)d,尿酮恢复时间(14.2±2.8)d,pH值恢复时间(4.8±1.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30例,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3.3%;对照组30例,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丹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50例,糖尿病知识知晓合格47例,占94.0%,饮食控制合格47例,占94.0%,心理健康合格45例,占90.0%;对照组50例,糖尿病知识知晓合格39例,占78.0%,饮食控制合格40例,占80.0%,心理健康合格32例,占6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50例,2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占4.0%;观察组50例,9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占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炳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6.6%,对照组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利.

    作者:黄洪伟;赵文麟;赵文树;安翘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

    糖尿病饮食教育是指让患者自觉将糖尿病饮食知识及方法应用于生活本身,从而能够做到糖尿病的治疗及缓解.近学界提出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趁早进行早期的饮食治疗,并加以强化,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减低的概率会很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能控制住大血管并发症的蔓延.饮食治疗的开展以已显示出卓有的成效,糖尿病自我管理在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所以,饮食教育的成败是饮食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蔓延,该文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出发,浅谈饮食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其对糖尿患者自我管理有所裨益.

    作者:郭桂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中医针灸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技术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置100例实施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50例.然后将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更高些,他们痊愈的几率比对照组大.结论 中医的针灸治疗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中能起到关键作用.普通西医方式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取得的临床医学效果良好,广大的医院值得引进这种治疗方式.

    作者:吴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 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之间常规收治的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部经临床肿瘤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根据WHO对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均明确合并患有糖尿病.探讨分析该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治疗有效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共计28例临床顺利完成预定的肿瘤化疗治疗周期;1例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因出现反复性中性粒细胞异常下降以及III度骨髓异常抑制情况而中止化疗周期;另1例则因在化疗初期时,其血糖持续升高且尿酮体呈为阳性,并经血糖干预控制处理后仍不理想而终止化疗周期.该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未出现感染、酮症酸中毒、餐后低血糖反应或者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不良症状.结论 一般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若能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基本可以顺利完成临床预定的化疗周期方案.

    作者:关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对患者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入住该院的138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临床分析观察,并对100例入住该院的非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对照,将两组患者的各种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相比较于对照组要更高,且非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要远好于糖尿病患者组,在对黄斑水肿的研究当中,对照组的黄斑中间厚度要更大.结论 由此可见,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术后更容易产生黄斑水肿,影响患者健康.

    作者:孙亮;王彦;郑姝婷;王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析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简单分析综合护理对于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该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的70例老年糖尿病伴脑梗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终对护理方式有一个合理的分析,进一步探究护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并观察研究发现,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这样才能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 在这些70例糖尿病伴脑梗死的患者之中,有比较大一部分患者在科室接受相关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了长期护理之后并且有所好转,心态更加平稳.

    作者:宫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高效液相非接触电导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

    目的 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可以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高效液相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方法 用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实验操作,采用C18色谱柱(4.6×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3.5)(35:7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是10μL、柱温为35℃.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进样量在0.10~1.04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0.26%.结论 该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为二甲双胍的含量测定提供依据.

    作者:耿玉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到医院体检的47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全部接受血脂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受检对象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方面的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对象出现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例,发生率2.13%,低密度脂蛋白血症1例,发生率2.13%,低三酰甘油血症2例,发生率4.25%,高三酰甘油1例,发生率2.13%,血脂异常发生率10.64%;观察组受检对象出现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例,发生率14.89%,低密度脂蛋白血症6例,发生率12.77%,低三酰甘油血症5例,发生率10.64%,高三酰甘油7例,发生率14.89%,血脂异常发生率53.19%,观察组受检对象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比对照组高,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临床价值显著,可对糖尿病的发生与其并发症的诊治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王好玉;陈利军;赵振文;陈秀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总结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价值以及实施必要性.方法 将该院治疗的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90例对照组以及联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的90例实验组,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 组间实验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糖指标、消极情绪评分优于实验前、对照组.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产科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38.1%,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4.3%,对照组和观察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巨大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两组新生儿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2 hPG、HbA1c、FBG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产妇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产科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将63例于2016年2—12月来该单位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单位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展开血脂检查,并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 ①血脂指标方面:两组对象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发生显著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脂异常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34.92%,明显高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 相比于健康人群,糖尿病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存在明显异常.因此,临床可将血脂检查作为糖尿病的一项重要诊断手段,从而为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王连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利用胰岛素泵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并且临床上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临床的护理干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量度进行比对记录,临床分析胰岛素泵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实验组的护理干预分析,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明显低于实验组,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而且,根据对患者同一时间内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发现实验组的患者通过胰岛素泵的护理干预处理,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焦虑值明显的小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利用胰岛素泵进行临床控制血糖治疗时,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

    作者:李洪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3例,标记为患者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中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糖水平检测及生化检验,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尿清蛋白/肌酐(UALB/Cr)、α1-微球蛋白(α1-MG)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时,生化检验的应用可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提高诊断效率,促使患者尽早的接受治疗,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丁健芳;张美玲;梁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总结实际应用的利与弊.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该院内分泌科接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归为DM组,同时抽取42例妊娠妇女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抽取55例内科急症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抽取40例肾衰竭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抽取45例贫血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随机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M组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检测各组HbA1c及FPG(空腹血糖).结果 DM组治疗前HbA1c、FP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A1c、FP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越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就越高;妊娠妇女组、内科急症组、肾衰竭组、贫血组FP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组、内科急症组、肾衰竭组、贫血组HbA1c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可用于糖尿病诊断及转归评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虽然HbA1c的诊断优势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足,当患者短期内存在血糖异常升高情况时,HbA1c水平变化就会落后于血糖变化,从而误导临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治中既有利也有弊.

    作者:韩余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