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

郭桂花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教育, 软件, 教育模式
摘要:糖尿病饮食教育是指让患者自觉将糖尿病饮食知识及方法应用于生活本身,从而能够做到糖尿病的治疗及缓解.近学界提出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趁早进行早期的饮食治疗,并加以强化,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减低的概率会很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能控制住大血管并发症的蔓延.饮食治疗的开展以已显示出卓有的成效,糖尿病自我管理在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所以,饮食教育的成败是饮食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蔓延,该文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出发,浅谈饮食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其对糖尿患者自我管理有所裨益.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目的 分析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诊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4,P=7.766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同时有效增强了皮肤屏障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黄洁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与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动脉,观察血管病变累及部位、动脉内中膜状况等参数指标.结果 糖尿病足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膝以下胫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血管中膜钙化至踝部、足背部.另有7例患者趾部血管发现中膜钙化.结论 彩超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检查清晰度高、敏感性强、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妍;史虹;李硕峰;黄东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95.0%,遵医嘱95.0%,生活方式92.5%,对照组疾病认知70.0%,遵医嘱75.0%,生活方式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4.1±0.9)mmol/L、空腹血糖水平(5.8±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1.0)%、餐后2 h血糖水平(7.3±1.2)m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7.3±1.0)mmol/L、空腹血糖水平(8.9±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9±1.0)%、餐后2 h血糖水平(11.0±2.5)mmol/L(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珠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对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结果的分析,探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来该院检验科做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160位个体为研究对象:80例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名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观察对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血清C肽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肽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能提高患者确诊率,降低漏诊率,不仅准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可以检测患者胰岛功能是否受损,促进自身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周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护理后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研究组患儿护理后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后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工作为参考.方法 选择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60名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该次实验的对象,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检测组,60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肾脏情况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组患者的肾脏长度、宽度、厚度以及体积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志愿者,且监测组患者的肾脏动脉血液舒张期流速慢于对照组志愿者,而血液阻力指数则高于对照组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肾脏的大小情况,还可以对患者肾脏各级动脉血液的流速情况进行检测,这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师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有根据性的对患者的病情及早进行控制,减少患者病情加重的可能,值得在该院今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丽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48例,使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计25例,对研究组患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共计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感觉神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有20例,有效例数为4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24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例数为17例,总有效率73.9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并且研究组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淑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对所有患者实施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华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3例,标记为患者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中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糖水平检测及生化检验,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尿清蛋白/肌酐(UALB/Cr)、α1-微球蛋白(α1-MG)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时,生化检验的应用可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提高诊断效率,促使患者尽早的接受治疗,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丁健芳;张美玲;梁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内服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给予常规处理包括饮食、运动、降糖等,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中药泡足,治疗8周.治疗前后通过肌电图和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疗效.结果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泡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的改善和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钟建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利用胰岛素泵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并且临床上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临床的护理干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量度进行比对记录,临床分析胰岛素泵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实验组的护理干预分析,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明显低于实验组,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而且,根据对患者同一时间内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发现实验组的患者通过胰岛素泵的护理干预处理,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焦虑值明显的小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利用胰岛素泵进行临床控制血糖治疗时,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

    作者:李洪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用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评价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用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对其病历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则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合使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而对照组为70.37%,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为7.41%,对照组为11.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可大幅度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54例.参照组,单纯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联合组,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中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化疗的80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化疗中未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患者化疗中给予糖皮质激素,对两组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糖水平、治疗满意度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中心慌发生率为22.5%,多汗发生率为17.5%,恶心发生率为15.0%,头痛发生率为12.5%,均稍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0%、15.0%、12.5%、1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1、3、5、7 d血糖水平均稍高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患者不良反应稍高,与联用其他化疗药物有关,为此应尽可能减少其他化疗药物的使用;同时,在化疗中还要加强血糖水平控制,以此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宏扬;赵文婧;徐治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以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并发症数量分为不同组别,实时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糖尿病并发症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40~49岁患者并发症发生危险性低;50~59岁、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可预防低血糖,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和慧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该院60例确诊为T2DM患者,以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下肢缺血性病变之一或其中几项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依据.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A组)30例,无大血管病变(B组)30例,另纳入30名同期查体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B、C组(P<0.05).3者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具有明显正相关(r=0.7632);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具有明显负相关(r=-0.9505;r=-0.9566).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可能对T2DM患者的大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对于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恶化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朱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7—2009年房山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房山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方法 选取房山区的7个乡镇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入户随访的方式调查3225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对房山区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实行分析.结果 在选取的糖尿病患者有13.15%的患有具有现在吸烟的生活习惯,有15.07%的患者具有现在饮酒的生活习惯,有9.25%的患者具有酗酒的生活习惯,有55.52%的患者具有主动的锻炼身体的生活习惯,有49.86%的患者具有经常锻炼身体的生活习惯,有16.38%的患者出现BMI指数≥28的情况.根据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吸烟,饮酒,肥胖是空腹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次对房山区的患者实行的随访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果,建议吸烟,饮酒,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者:韩志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吲达帕胺.3个月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降低血压以及改善内皮素-1方面显著较好(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无显著变化.结论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以依那普利为基础治疗方案,对患者加用吲达帕胺,临床效果显著,不但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率,还能够减缓甚至逆转左心肥厚现象,提升患者心肌功能安全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为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其中出现尿路感染的有35例,为实验组,未出现尿路感染的有5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尿检,并且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肾功能以及患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出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检发现实验组患者中病原菌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患者中老年人数居多,女性患者居多,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患者的肾功能较差,而且患病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可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多发生在老年人中,而且是以男性居多,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以及患病时间的长短均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