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林丽杰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糖尿病肾病, 血流速度, 肾脏动脉
摘要: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后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工作为参考.方法 选择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60名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该次实验的对象,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检测组,60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肾脏情况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组患者的肾脏长度、宽度、厚度以及体积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志愿者,且监测组患者的肾脏动脉血液舒张期流速慢于对照组志愿者,而血液阻力指数则高于对照组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肾脏的大小情况,还可以对患者肾脏各级动脉血液的流速情况进行检测,这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师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有根据性的对患者的病情及早进行控制,减少患者病情加重的可能,值得在该院今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对患者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入住该院的138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临床分析观察,并对100例入住该院的非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对照,将两组患者的各种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相比较于对照组要更高,且非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要远好于糖尿病患者组,在对黄斑水肿的研究当中,对照组的黄斑中间厚度要更大.结论 由此可见,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术后更容易产生黄斑水肿,影响患者健康.

    作者:孙亮;王彦;郑姝婷;王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例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伤口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一例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月治愈1例严重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评估和护理诊断,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结果 该患者高龄、糖尿病程时间长、生活质量较差,家属拒绝去外院做进一步治疗,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态度消极.科内医护人员多次与家属沟通,终于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包括饮食营养的补充、静脉营养如白蛋白的支持,血糖的稳定,抗感染药的对症治疗,伤口敷料的购买,患者亲情的鼓励等.患者的病情改善显著.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伤口感染患者,应当及时给予患者评估和护理诊断,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快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琼英;冯兰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进行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措施并强化健康教育管理,将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情况相对比,并记录妊娠和分娩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4%,明显低于对照组92.6%的知晓率;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等情况的概率要低于观察组,整体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孕妇血糖情况,还能提升胎儿的出生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运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疗效评析

    目的 探究缬沙坦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为缬沙坦片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缬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给予缬沙坦片组患者口服缬沙坦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尿酸水平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3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呈现下降趋势,但联合治疗组仍优于缬沙坦片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片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呈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缬沙坦片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缬沙坦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肾功能.

    作者:吕秋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该院60例确诊为T2DM患者,以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下肢缺血性病变之一或其中几项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依据.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A组)30例,无大血管病变(B组)30例,另纳入30名同期查体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B、C组(P<0.05).3者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具有明显正相关(r=0.7632);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具有明显负相关(r=-0.9505;r=-0.9566).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可能对T2DM患者的大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对于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恶化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朱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筛检中利用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地区18~70岁之间的居民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300名居民.对所有居民采用血糖仪来检测其空腹毛细血管血糖水平,对血糖≥5.0 mmol/L居民还需要进行餐后2 h血糖测试,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种方式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毛细血管空腹血糖在5.0 mmol/L及以上居民进行餐后2 h血糖测试共520名,其中NGT检出率27.50%(143/520),IFG检出率3.65%(19/520),IGT检出率25.77%(134/520),糖尿病检出率43.08%(224/520).该次结果以空腹血糖在7.8 mmol/L及以上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灵敏度为55.89%;以空腹血糖7.0 mmol/L及以上为诊断标准,灵敏度提高至71.10%.结论 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意义,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病情发展.且使用方法简便快捷,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百令片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V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百令片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IV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8—12月期间在该院肾脏内科确诊为IV期DKD的患者共27例,给予百令片(5片/次,3次/d联合雷公藤多甙片[1 mg/(kg·d),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患者24 h尿总蛋白定量(24 h-UTP)、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酶)、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hs-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血白蛋白(血ALB),比较其差异,用来评价两药连用对IV期DKD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24 h-UTP、尿NAG酶及血hs-CRP、UACR较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例患者血ALB显著升高,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片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V期DKA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心;陈铖;严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治疗中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优于胰岛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对比2型糖尿病治疗中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门诊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100例入选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综合分析两组用药后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为72.00%(36/50).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检出值分别为(8.6±1.1)、(9.5±1.2)、(6.7±0.5)logN/g,均明显比对照组的(7.6±0.1)、(8.5±0.2)、(5.6±0.1)logN/g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之后的肠杆菌、肠球菌与酵母菌检出值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黄连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整体效果优于胰岛素,对有效控制血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邓志梅;王丽冰;关冰;张志京;王君;房宇;张羽;李向红;张国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54例.参照组,单纯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联合组,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用胰岛素治疗Ⅰ型糖尿病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Ⅰ型糖尿病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来该院儿科治疗的80例Ⅰ型儿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探讨两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治疗效果是否相同.结果 同组患儿治疗前后同一血糖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患儿治疗后同一血糖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方式治疗Ⅰ型糖尿病患儿的降糖效果优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用量少,餐后达标时间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可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采用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该院收治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40例,以2011年10月—2016年10月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儿均予以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联合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血钾、血钠、血糖进行比对和分析,并对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经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联合治疗,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为(13.48±1.11)d;治疗后患儿血钾水平(4.69±0.76)mmol/L,血糖水平(12.06±2.86)mmol/L,血钠水平为(142.70±9.95)mmol/L均比治疗前明显较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8、IL-12、IL-6)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住院时间为(14.01±1.03)d.结论 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采用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联合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但可对患儿高血酮及高血糖进行明显改善,同时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宋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6.43%,与对照组76.79%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快,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SS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TC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朱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目的 分析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诊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4,P=7.766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同时有效增强了皮肤屏障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黄洁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产科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38.1%,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4.3%,对照组和观察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巨大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两组新生儿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2 hPG、HbA1c、FBG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产妇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产科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高效液相非接触电导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

    目的 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可以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高效液相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方法 用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实验操作,采用C18色谱柱(4.6×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3.5)(35:7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是10μL、柱温为35℃.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进样量在0.10~1.04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0.26%.结论 该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为二甲双胍的含量测定提供依据.

    作者:耿玉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武汉市水果湖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水果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6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糖化血红蛋白<7.0%或≥7.0%为标准分为达标组和不达标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并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达标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HbA1c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达标组患者病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HbA1c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受到病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结合相关因素积极做好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0例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效果与对策.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时间(10.2±2.3)d,住院费用(5929.6±425.3)元,对照组住院时间(14.3±3.5)d,住院费用(6896.6±458.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7.0±1.2)d,尿酮恢复时间(11.2±2.1)d,pH值恢复时间(3.2±1.0)d;对照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8.9±1.5)d,尿酮恢复时间(14.2±2.8)d,pH值恢复时间(4.8±1.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30例,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3.3%;对照组30例,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丹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方式及应用价值评析

    目的 评价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社区的糖尿病患者50例,50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方式,以6个月为期限,对比在社区护理实施前后50例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 h)和糖化血糖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并对比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FPG、PG2 h和HbAlc等指标与护理前比较也与显著降低,护理前后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云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6.6%,对照组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利.

    作者:黄洪伟;赵文麟;赵文树;安翘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以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并发症数量分为不同组别,实时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糖尿病并发症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40~49岁患者并发症发生危险性低;50~59岁、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可预防低血糖,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和慧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