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华;周黎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50例,糖尿病知识知晓合格47例,占94.0%,饮食控制合格47例,占94.0%,心理健康合格45例,占90.0%;对照组50例,糖尿病知识知晓合格39例,占78.0%,饮食控制合格40例,占80.0%,心理健康合格32例,占6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50例,2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占4.0%;观察组50例,9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占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炳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技术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置100例实施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50例.然后将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更高些,他们痊愈的几率比对照组大.结论 中医的针灸治疗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中能起到关键作用.普通西医方式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取得的临床医学效果良好,广大的医院值得引进这种治疗方式.
作者:吴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筛检中利用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地区18~70岁之间的居民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300名居民.对所有居民采用血糖仪来检测其空腹毛细血管血糖水平,对血糖≥5.0 mmol/L居民还需要进行餐后2 h血糖测试,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种方式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毛细血管空腹血糖在5.0 mmol/L及以上居民进行餐后2 h血糖测试共520名,其中NGT检出率27.50%(143/520),IFG检出率3.65%(19/520),IGT检出率25.77%(134/520),糖尿病检出率43.08%(224/520).该次结果以空腹血糖在7.8 mmol/L及以上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灵敏度为55.89%;以空腹血糖7.0 mmol/L及以上为诊断标准,灵敏度提高至71.10%.结论 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意义,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病情发展.且使用方法简便快捷,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护理后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研究组患儿护理后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简要的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老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30例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以及分析比对,探究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对其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状况进行科学的正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悉心治疗,在基本病情相近的基础上,采取新型治疗手段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结论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新型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与改进.
作者:程立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效果与对策.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时间(10.2±2.3)d,住院费用(5929.6±425.3)元,对照组住院时间(14.3±3.5)d,住院费用(6896.6±458.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7.0±1.2)d,尿酮恢复时间(11.2±2.1)d,pH值恢复时间(3.2±1.0)d;对照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8.9±1.5)d,尿酮恢复时间(14.2±2.8)d,pH值恢复时间(4.8±1.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30例,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3.3%;对照组30例,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丹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结果的分析,探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来该院检验科做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160位个体为研究对象:80例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名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观察对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血清C肽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肽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能提高患者确诊率,降低漏诊率,不仅准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可以检测患者胰岛功能是否受损,促进自身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周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2013—2015年到该院进行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IR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β细胞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能够有效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血糖含量、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具有不错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孙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诊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4,P=7.766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同时有效增强了皮肤屏障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黄洁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百令片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IV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8—12月期间在该院肾脏内科确诊为IV期DKD的患者共27例,给予百令片(5片/次,3次/d联合雷公藤多甙片[1 mg/(kg·d),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患者24 h尿总蛋白定量(24 h-UTP)、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酶)、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hs-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血白蛋白(血ALB),比较其差异,用来评价两药连用对IV期DKD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24 h-UTP、尿NAG酶及血hs-CRP、UACR较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例患者血ALB显著升高,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片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V期DKA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心;陈铖;严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糖和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6年12月该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无痴呆者8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在排除应激的状态下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液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空腹血糖(FPG)检测.观察指标:空腹血糖(FPG)水平及糖尿病患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41.2%)也高于对照组(10.6%)(P<0.05).结论 血糖升高可能和血管性痴呆发病有关,临床上给予适当降糖治疗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有益.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以便提高该类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 根据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急性胰腺炎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该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仅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其血糖、pH值、甘油三酯等指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pH值、甘油三酯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过程中,当发现患者的pH值、血糖、淀粉酶、甘油三酯等指标发生变化时,应警惕患者的胰腺是否发生病变.
作者:韩梅;辛文静;唐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中饮食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剖析2014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接诊的76例妊娠糖尿病病患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法将之分成两组:试验组38例应用常规联合饮食控制疗法,对照组38例仅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相关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为(4.78±2.36)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5.21±2.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07±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2.19)mmol/L、(6.54±2.98)mmol/L、(6.01±2.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饮食控制疗法积极用于妊娠糖尿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庄会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讨论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60例腓骨骨折合并糖尿患者者的情况,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把患者分成3个小组.第一组采用AO钢板治疗方法,第二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第三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法,研究这3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患者者的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 无法得出第一组和第二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患者者治疗效果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医疗价值较高,效果较好.
作者:魏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该院的74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患者来分析研究,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7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和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护理后平均是(43.68±3.46)分;SDS评分平均是(42.64±3.27)分;满意度是94.59%,对照组的结果分别为(48.68±3.46)分、(47.64±3.27)分、80%,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效果较为优秀(P<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患者临床中接受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情绪起到调节作用,让临床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协调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该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该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以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为病例样本选取时间段,分组方式为抽签分组,其中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协调护理干预的15例患者为实验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经统计学软件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2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提升,2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协调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理想,不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可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宋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社区2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对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和对照组教育的内容基本相同,主要为饮食控制、规律的运动及情绪管理等.干预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通过干预后是呈下降趋势的.结论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模式能使糖尿病前期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芳;丁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总结实际应用的利与弊.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该院内分泌科接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归为DM组,同时抽取42例妊娠妇女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抽取55例内科急症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抽取40例肾衰竭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抽取45例贫血组,FPG(空腹血糖)>6.1 mmol/L,随机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M组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检测各组HbA1c及FPG(空腹血糖).结果 DM组治疗前HbA1c、FP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A1c、FP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越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就越高;妊娠妇女组、内科急症组、肾衰竭组、贫血组FP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组、内科急症组、肾衰竭组、贫血组HbA1c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可用于糖尿病诊断及转归评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虽然HbA1c的诊断优势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足,当患者短期内存在血糖异常升高情况时,HbA1c水平变化就会落后于血糖变化,从而误导临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治中既有利也有弊.
作者:韩余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54例.参照组,单纯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联合组,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联合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将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对象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相比单纯的冠心病,其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各项指标均容易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作者:仝翠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