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分析

雷海涛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诺和锐30, 血糖控制,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药物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入该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形式对患者治疗流程予以总结和记录.70例患者均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的体重和BM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5、0.4283,P>0.05);治疗第12周和第24周的体重和BM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01、1.0310,P>0.05);治疗12周和24周的空腹血糖(GLU)指标、三餐后2 h血糖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和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治疗状况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但是对于BMI指数的上升并不显著.这也有一定的指向性,证明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治疗效果显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初诊2型糖尿病经诺和锐治疗(短期强化)效果及对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初诊2型糖尿病经诺和锐治疗(短期强化)效果及对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诺和锐治疗(短期强化),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等指标,评价诺和锐治疗(短期强化)的效果.入选的80例患者均为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 经过诺和锐治疗(短期强化)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等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且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敏感指数均出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经诺和锐治疗(短期强化)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该方法利于患者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肖选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状况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状况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荣金;郝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病情评估中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评估的对照组与改良预警评分系统评估的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患者中,MEWS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病情评估中,采用改良预警评分系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较好的评估,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刘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将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依达拉奉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药物治疗,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荆瑞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效果,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期.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干预的妊娠糖尿病孕妇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前者给予必要的常规干预措施,后者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检测值分别为(8.96±1.14)mmol/L和(7.83±1.52)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分别为(16.00±1.58)mmol/L和(14.23±1.47)mmol/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63%;干预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检测值分别为(8.44±1.12)mmol/L和(5.34±1.3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分别为(15.92±1.63)mmol/L和(9.76±1.56)mmol/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7%,同组孕妇治疗前后和两组孕妇治疗后血糖检测值以及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干预措施均可降低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干预组降低血糖的幅度较大且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结论 应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能够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收取该院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分别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初患者全天血糖高与低值的差值(血糖波动差值)和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研究患者血糖代谢和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在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者有11例,占18.33%,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患者有49例,占81.67%,其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6.19±1.15)%;血糖波动差值4.0~9.1 mmol/L(4.0;6.4;5.3;6.7;9.1;5.7);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9.43±3.31)%,血糖波动差值8.3~11.4 mmol/L(11.4;8.3;8.4;10.9;10.7;8.9),显著高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患者(P<0.05).根据研究结果显示,4组患者(不典型病变、严重病变、典型病变、早期病变)之间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血糖波动差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有效、及时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自身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减少血糖波动对减轻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病变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邹文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持续护理对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性护理对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 .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24 h尿量、总蛋白、白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尿素氮、血肌酐等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持续性护理应用在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可提高其自我护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

    作者:谢云英;谢根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对比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6例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剖宫产分娩,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照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黄素使用量、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与麻醉效果.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77.8%,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黄素使用量、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完全镇痛,且安全系数较高,麻醉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GLP-1类似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GLP-1RA)通过激活GLP-1受体(GLP-1R),以葡萄糖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而降低血糖,从多方面针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临床上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该文就GLP-1RA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菲;于苏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通过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 呲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额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口服二甲双胍、呲格列酮治疗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统计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 在常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疾病,能显著降低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刘建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目的 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组采取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口服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出血低血糖例数和C肽在餐前餐后波动检测值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检测结果上在治疗前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都有大幅度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的病情,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张丽娜;冯文静;张玉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实际疗效.方法 通过采集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综合资料并作整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于观察组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对照组中患者则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及临床治疗效果等信息.结果 通过对这9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病情资料的统计分析可得,观察组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人数为39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人数为21例,总有效率为46.7%,相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观察组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的患者实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辅助增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的康复和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娟;耿超;刁新新;徐雪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用于社区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社区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150例患者采取盐酸二甲双胍片作为对照组,另150例患者采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水平低(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89.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高(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效果显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谭勇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起到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将该院从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选取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是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反应情况以及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妊娠反应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变化水平,同时患者的妊娠反应情况较少,提高了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发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桂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时期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究在不同时期采用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6年3—9月该院50例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组23例、晚期组27例,分别于孕周32周前后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在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FPG、2 hPB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早期组治疗后FPG、2 hPBG低于晚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在剖宫产、妊娠高血压、早产及死胎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出现胎儿窘迫与巨大儿的几率低于晚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理饮食及锻炼基础上,较早采用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减少GDM并发症几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时鸿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简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产妇的例数为60例.所有产妇均进行剖宫产手术,其中一组产妇在术中选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即对照组;另一组产妇在术中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即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不同时刻[麻醉前(t0)、切皮时刻(t1)、胎儿出生时(t2)、胎盘娩出时(t3)、胎儿娩出后约2 h时(t4)及胎儿娩出后约6 h时(t5)]的血糖浓度水平,并观察产妇分娩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不同时刻的血糖浓度:t0时为(5.66±0.32)mmol/L、t1时为(5.76±0.35)mmol/L、t2时为(6.92±0.30)mmol/L、t3时为(4.69±0.34)mmol/L、t4时为(5.79±0.34)mmol/L、t5时为(5.65±0.33)mmol/L.t1时、t4时、t5时的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t0时、t2时、t3时的血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VAS评分为(3.56±1.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实验组评分为9分、10分的占比分别为40.00%、50.00%,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佳,可减少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讨论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通过利用数字随机分配法抽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为探讨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4年6月—2016年9月,将全部患者归入观察组进行治疗,后再选用40名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检验但无疾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HbA1c.结果 经过检验后,两组观察对象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HbA1c均有所变化.但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血清HbA1c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并且经过检验后,发现患者的患上糖尿病时,其血清C肽以及血清HbA1c水平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这时就可以确诊体检者患有糖尿病,同时还可以根据指标的具体情况判断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此方法值得在糖尿病的临床检验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洁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38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评价

    目的 对38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8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压、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围术期优质护理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于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剖宫产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平稳机体内血糖、血压指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敏;辛丽;陈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病情监控、卧床休息等护理措施的对照组(4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该院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患儿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选择针对性护理方式,通过心理护理、血糖监测和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等护理方式,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促使患儿的空腹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提升家属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范敏媛;张海林;张桂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以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n=53)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53)予红外/红光治疗,以中医症候积分做为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 经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81.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治疗组患者全部耐受,未发生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快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而导致感觉减退、感觉缺失的患者没有造成皮肤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郭志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