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才;李火洲
医学的发展与医改的关系一位表现为长期低热的疑难病人起初到基层医院求治,因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及条件的限制无法查明其发热原因,遂逐级转院到某省城大医院,该患者可能在这家大医院门诊各相关科室间踯躅徘徊而迟迟无法入院治疗,因为各相关科室考虑到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低而影响了科室的主要考核指标导致经济效益下滑,于是常常以床位紧张为由拒之门外.
作者:余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预缴款(在病人初诊挂号时,预先将现金存入就诊卡中)缴费方式是以病人为中心,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引入作业流程重组,实现在门诊医生工作站直接刷卡挂号、划价、收费模式,对现有门诊收费流程进行重组,减少病人跑动排队次数,缩短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和服务水平.
作者:陈凌平;马宗庆;陈兆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县级医院是全县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教育指导中心,其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硬件条件和医疗设备比较完善,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顶层,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支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据调查数据分析,87.6%的农民已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1.2%的人认为合作医疗对农民有好处,90.6%的人还会继续参加.但该制度在农村宣传力度不够大,40.8%的被调查者表示只在投保时才有相应的宣传,16.2%的人从来就没有见过或听到相关宣传,还有16.2%的人根本不知道.75.8%的农民表示只知道报销一说却不知道怎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针对农民而制定的新政策在具体试点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推广实施中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让农民切实受益.
作者:陈帅;郭卫超;刘平;李博;郭姗姗;石玉纭;田爱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院的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永恒的主题,它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病人的治疗结果和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各家医院追求优质医疗的核心工作.
作者:周国顺;顾掌生;吴巍;潘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模式也在逐渐改变.重症监护室(ICU)作为救治急、危重患者的特殊病房,能保证持续监测,多种救治措施准确、快速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二级医院对ICU的需求越来越高,但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我院积极地进行管理机制的探索,改革ICU的分配制度、明确ICU的医师与专科医师的职责、改进了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朱建民;葛春林;胡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资金是经营单位的血液,是一切经营单位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如何合理地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地提高融资能力,是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者:詹碧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从今年5月1日起,《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部办法是在2004年《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修订后出台的,新旧办法有何不同,医院和医生怎样把握其中新的规定?
作者:小陆;黄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院管理评审工作是关系到医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大事,对促进医院内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本单位作法,从依法执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探讨医院管理评审中的人事管理工作.
作者:李邦才;李火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自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解决医患纠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完善、认同性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医疗鉴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作者:李凤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在整理分析《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2005-2006》数据的基础上,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沈阳和南京九大城市的数据为主体,以感冒药和胃肠药购买者为例,分析了患者的品牌偏好、购买考虑因素等消费者行为特征,并对医药企业OTC药品的市场竞争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作者:李桦;容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院制剂由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它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医院药学工作的中心和内涵发生了变化,服务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跨入21世纪,中国医院药学如何发展?
作者:刘久红;杨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院如何接受捐赠资助,医生个人或科室能不能接受捐赠资助,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卫生部有关人士就该《办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作者:金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引言我院门诊楼建造时间较早,场地较小,设计接待容量为2000人次,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日门诊量8000多人次的需求.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加快病人看病速度,减少病人在门诊就诊时间,解决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就成了医院信息科急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汪林华;李礼义;潘传迪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