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给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贝那普利的方法进行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实验组患者以及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作者:孙树果;秦萌;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120例,病患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2015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病患治疗前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有1例病患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有9例病患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使用剂量更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工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均有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使用糖尿病学组可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岳晓燕;岳小鹏;苗乐杰;初迎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波动、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对临床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血糖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指标,可作为护理方案予以应用。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后,50例患者立即停用降糖药和胰岛素,给予注射葡萄糖进行对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后,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中,42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 h内恢复正常,8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24 h内恢复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低血糖发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症可依据患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史、发作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且伴饥饿感、软弱以及血糖测定结果,来进行诊断。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都能快速恢复正常且不反复。
作者:曹刚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血糖监测的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是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就是健康体检者。抽取两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同时采取专业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可以将患者血糖值具体控制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增加糖尿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患者或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0%,所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pgar评分为(9.65±0.91),对照组apgar评分为(8.02±1.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增加胎儿的存活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谢贵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老年DM患者18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88例纳入正常组,两组均以高超声诊断仪检测CAP,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70.21%)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7.55%)(P<0.05)。实验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高于正常组(P<0.05)。 CAP多见于右颈总动脉分叉位,多数斑块存在内部钙化,密度较大或密度较大伴声音衰减,表面光滑且回声较强。部分斑块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在老年DM患者CAP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俪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糖代谢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aO2、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不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林晓鸿;何晶;郭如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以基础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予以生活干预,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PP-4。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变化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逐渐减少,对照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无明显变化,自治疗后第二个月起,两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PG和2hP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HbAlc和2hPG两项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切实验组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PP-4抑制剂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控糖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帮助患者减少胰岛素用药量和低血糖发生风险,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长效维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翔;谢伯欣;王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及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对策。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该次研究,并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药学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用药教育,而药学组则采用综合药学监护,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药学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经过药学监护后,药学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运动、独居老人、对糖尿病的认识等,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继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吴珊珊;法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均在2012年8月-2014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单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进行强化治疗,称为对照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AUC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作者:李华;朱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T2DM,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结果分成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及单纯T2DM组(B组),对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SBP、CRP、LDL-c、SUA是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及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以及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应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管再通,以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以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丛莎莎;田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