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曹刚宁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后,50例患者立即停用降糖药和胰岛素,给予注射葡萄糖进行对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后,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中,42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 h内恢复正常,8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24 h内恢复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低血糖发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症可依据患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史、发作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且伴饥饿感、软弱以及血糖测定结果,来进行诊断。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都能快速恢复正常且不反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该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临床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G、TC、FBG、2 hPBG以及HbAlc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有效、安全、理想。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的效果影响。方法该试验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75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1)护理满意水平;(2)护理后生命质量、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差异;(3)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水平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观察组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负面情绪状态,控制低血糖复发,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牟志忻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出院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社区护理干预,采用随访方式对两组出院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在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进而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血糖,延迟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88%、79.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中,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的控制血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雪茹;林文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方法对济南市槐荫区343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空腹血糖( FBG)分布和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0.26%,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为5.5%。男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11%,女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44%。结论山东省济南市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有较高的患病率低知晓率,患病情况与肥胖关系密切,应加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筛查宣传工作。

    作者:田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毕Ⅰ式吻合组26例、毕Ⅱ式吻合组26例和Roux-en-y吻合组26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治愈率。结果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糖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Ⅰ式吻合组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65.38%,毕Ⅱ式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2.31%,Roux-en-y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88.46%,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糖尿病治愈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毕Ⅱ式吻合术和Roux-en-y吻合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恒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究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该院就诊的9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91.30%)高于对照组(76.09%);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出院患者连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梦园;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特征,观察病症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8例的病情特征等进行观察,整理、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在28例患者中,其中26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值或接近于正常值,27例肺结核病恢复正常,停止咯血的症状。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属于并发症的一种,两种病症容易相互影响,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要控制这种并发症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病症,既要掌控血糖值又要服用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并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对病情控制的有效性性就越高[1]。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忙碌的生活让他们慢慢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人们患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糖尿病不仅难以根治,更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肺结核就是其中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容易被感染,病症比较严重,难以治愈,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产生病症的原理和因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作者: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试论前列地尔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该次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位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治疗效果、血清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的水平以及总胆固醇进行分析。结果以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为例,实验组为(51.21±12.45)%,对照组为(84.56±13.24)%,在正常比例的标准下,实验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在基础的治疗方式上加用前列地尔的作用更为明显,起效快,,比常规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黄东波;黄延波;吴叻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糖尿病学组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工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均有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使用糖尿病学组可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岳晓燕;岳小鹏;苗乐杰;初迎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及糖代谢影响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糖代谢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aO2、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不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林晓鸿;何晶;郭如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老年DM患者18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88例纳入正常组,两组均以高超声诊断仪检测CAP,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70.21%)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7.55%)(P<0.05)。实验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高于正常组(P<0.05)。 CAP多见于右颈总动脉分叉位,多数斑块存在内部钙化,密度较大或密度较大伴声音衰减,表面光滑且回声较强。部分斑块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在老年DM患者CAP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俪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措施,观察管理效果。方法从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与管理组,48普通组患者单穿采用药物治疗,管理组患者(4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指标、血糖指标均要优于普通组,P<0.05;干预后,管理组各项不良行为发生率均比普通组低,P<0.05;干预后,管理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比普通组高,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够稳定血压,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振源胶囊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保护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振源胶囊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114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采用振源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洛伐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和心肌保护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19±1.83)mmol/L、(11.74±2.13)mmol/L、(8.46±1.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5±2.12)mmol/L、(12.66±2.59)mmol/L、(10.15±2.42)%(P<0.05)。观察组的心肌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振源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增加心脑供血,改善心肌功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的脂肪染色法在糖尿病患者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进行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研究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更好的解决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安全,且安全性高。

    作者:徐青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疼痛指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为(6.23±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为(6.47±0.3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12月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在其治疗期间进行饮食护理。结果58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护理干预下,可自我学习相关饮食知识,以及科学的饮食方法。经过阶段性的治疗,患者出院前检查,空腹血糖与餐后1、2、3h血糖有明显得到控制的效果。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合理、科学、适量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房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海洋胶原肽对糖尿病患者脂肪内分泌激素表达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海洋胶原肽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脂肪内分泌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干预组A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海洋胶原肽干预)和糖尿病对照组B组(27例,行糖尿病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另选27名正常人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对每组的研究对象给予饮食及行为指导,进行前瞻性双盲人群对照试验,耗时3个月。分别对比各组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的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及脂肪内分泌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糖尿病干预组A组进行海洋胶原肽干预治疗后,FBG、TG、TC、LDL-C和胰岛素水平较干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B组的FBG和胰岛素水平在3个月后均上升明显(P<0.05)。海洋胶原肽干预治疗后A组的胰岛素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A组游离脂肪酸浓度、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在干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B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抵抗素、瘦素和脂联素等的异常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海洋胶原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樊心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县11个乡镇农村1050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logisi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分析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结果1050例妊娠期妇女中符合GDM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者50例,GDM发生率为4.8%。经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35岁、有糖尿病家族病史、BMI指数偏高、月经不规律者(以多囊卵巢综合征者为主)组间对比具有较高的GDM发生率,其中年龄>35岁、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女应该科学计划妊娠,避免高龄妊娠,重视进行具有糖尿病家族病史者的妊娠期糖尿病防治工作,对高危人群需要严密实行全孕期监护,以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罗素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