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芬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给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贝那普利的方法进行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实验组患者以及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作者:孙树果;秦萌;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患者或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0%,所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pgar评分为(9.65±0.91),对照组apgar评分为(8.02±1.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增加胎儿的存活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谢贵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救治工作中行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因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0例,所选病例都实施常规治疗,并进行分组。对照组(n=25例)选择用药硝苯地平;治疗组(n=25例)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评估不同用药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所选病例中,对照组25例有效率76.00%(19/25),治疗组97.06%(24/25)(P<0.05);两组血压指数、24 h 尿微量白蛋白指数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疗效突出,不仅能提升患者救治效果,同时还能改善其血压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唐晓青;王平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于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对以上患者均分别进行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VS 68.94%],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28.99%、26.05%、13.87%、9.24%。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滢;邱旭;焦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率为96.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控制等行为依从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同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蔺虹丽;赵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的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治疗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OGTT实验的测定,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收缩压的水平。结果有325例(65.00%)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其中空腹血糖异常患者30例(6.00%),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18.00%),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5例(41.00%)。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的年龄多在60~70岁的年龄段。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仅年龄高于正常血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在预防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预防相关并发症。
作者:冉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以及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应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管再通,以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以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丛莎莎;田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T2DM,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结果分成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及单纯T2DM组(B组),对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SBP、CRP、LDL-c、SUA是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及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的效果影响。方法该试验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75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1)护理满意水平;(2)护理后生命质量、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差异;(3)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水平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观察组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负面情绪状态,控制低血糖复发,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牟志忻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9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验者98例作为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C、γ-GT、尿素氮(BUN)、肌酐(Cr),对两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与常规肾功检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并对患者的血清CysC、γ-GT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两组血清CysC、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发现早期肾损伤呈阳性32例,阳性率为32.7%(32/98),常规肾功检测未发现阳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与γ-GT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CysC、γ-GT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常朝晖;邢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特征,观察病症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8例的病情特征等进行观察,整理、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在28例患者中,其中26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值或接近于正常值,27例肺结核病恢复正常,停止咯血的症状。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属于并发症的一种,两种病症容易相互影响,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要控制这种并发症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病症,既要掌控血糖值又要服用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并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对病情控制的有效性性就越高[1]。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忙碌的生活让他们慢慢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人们患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糖尿病不仅难以根治,更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肺结核就是其中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容易被感染,病症比较严重,难以治愈,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产生病症的原理和因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作者: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组患者为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提倡健康饮食、鼓励增加运动,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理想的给予皮下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肾阴亏虚型20例、胃燥津伤型14例、燥热伤肺型9例、阴阳两虚型7例、阴虚阳浮型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对应中药方剂治疗,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显效31例,显效率60.0%,有效17例,有效率30.9%,无效7例,无效率12.7%,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55例患者中,显效20例,显效率36.4%,有效18例,有效率32.7%,无效17例,无效率31.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69.1%。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与传统西药治疗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剖析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该科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者共48例。借助随机双盲法,将4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前者应用舒适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围术期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舒适度的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为8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对肺癌合并糖尿病者进行施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肖冬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的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发放宣教册进行教育,实验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观察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5.36±3.18)分,对照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2.86±5.03)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测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教育方式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采用简单的发放健康宣传教育册教育方式,综合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推广进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赵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血糖监测的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是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就是健康体检者。抽取两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同时采取专业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可以将患者血糖值具体控制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增加糖尿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根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对比两组孕妇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61.2%,对照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31.8%,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GA+AA基因型孕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为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导致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作者:柳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