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志忻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进一步对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糖尿病肾病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的A组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B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差异。结果 A、B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46%(94/110)、94.55%(10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经治疗后AIb降低水平更为显著,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单纯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更佳,且对患者肾功能保护疗效更为显著,应予重视推广。
作者:刘培清;朱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将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应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实验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108例,该次实验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将行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的54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另外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5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糖尿病患者应用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少州;刘玉梅;李承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讨论实施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为对照组。针对两组人员均实施血脂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对比,观察组在TC、TG等指标的对比当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实施血脂检验后,不仅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多的参考、指导,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血脂检验推广应用。
作者:姜业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中医药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估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影响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提示观察组能降低治疗影响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影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生理功能维度与空腹血糖存在一定相关性;治疗后,患者心理精神维度变化与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应用中医药干预方案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对患者的心理精神、情绪状况等方面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单纯西药更具有优势。
作者:吕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糖代谢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aO2、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不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林晓鸿;何晶;郭如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其中对护理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陈烨;陈赛香;方闽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于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对以上患者均分别进行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VS 68.94%],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28.99%、26.05%、13.87%、9.24%。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滢;邱旭;焦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血清C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5年1-12月来该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B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A组、研究B组与正常健康组研究对象HbAlc、血清C肽以及空腹血糖(FBG)与对照组研究对象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尿病患者与健康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HbAlc与空腹血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C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lc含量较健康人高,血清C肽含量较健康人低,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疼痛指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为(6.23±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为(6.47±0.3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88%、79.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中,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的控制血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雪茹;林文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4-2015年来该社区就诊的120例糖尿病病例。以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观察组还从饮食、运动、心理、合理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经过为期12个月的持续教育和引导,比较前后两组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从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HbAlc变化和治疗依从性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姜春梅;任广欣;赵艳丽;初春梅;于秀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组患者为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提倡健康饮食、鼓励增加运动,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理想的给予皮下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肾阴亏虚型20例、胃燥津伤型14例、燥热伤肺型9例、阴阳两虚型7例、阴虚阳浮型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对应中药方剂治疗,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显效31例,显效率60.0%,有效17例,有效率30.9%,无效7例,无效率12.7%,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55例患者中,显效20例,显效率36.4%,有效18例,有效率32.7%,无效17例,无效率31.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69.1%。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与传统西药治疗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孕妇150例,包括5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GDM孕妇;将这三组孕妇分别记为IGT组、NGT组、GDM组;通过采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其进行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从而对其多态性展开研究;结果在NcoI酶切后,GA型出现,具体由3个片断构成,分别为107bp、87bp、20bp;AA型出现,则表现为1个片断,即107bp。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62%)显著高于NGT组(28%),GA+AA型基因频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表现方面,IGT组明显高于NG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与NGT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29±2.48)ug/L、(5.21±1.03)ug/L,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NGT组IR分别为(2.74±1.06)、(1.35±0.6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的发病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机制方面看,A等位基因在孕妇中会导致其体质偏向肥胖,且提升其指数,该次研究发现,在这各情况下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且因其中的糖耐量遭到损害而引发GDM。
作者:王光慧;陈书英;肖卫芬;韩秋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方法对济南市槐荫区343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空腹血糖( FBG)分布和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0.26%,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为5.5%。男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11%,女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44%。结论山东省济南市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有较高的患病率低知晓率,患病情况与肥胖关系密切,应加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筛查宣传工作。
作者:田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者血清自由基代谢和糖骨康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常规方式为基础,对照组患者使用盖天力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糖骨康治疗,对患者血液中丙二醛,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显著下降,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上升,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骨质疏松者,使用糖骨康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其对于血清自由基代谢影响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谢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老年DM患者18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88例纳入正常组,两组均以高超声诊断仪检测CAP,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70.21%)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7.55%)(P<0.05)。实验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高于正常组(P<0.05)。 CAP多见于右颈总动脉分叉位,多数斑块存在内部钙化,密度较大或密度较大伴声音衰减,表面光滑且回声较强。部分斑块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在老年DM患者CAP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俪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值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较为稳定,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67豫(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豫(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雨芯;宗倩倩;李天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波动、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该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临床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G、TC、FBG、2 hPBG以及HbAlc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有效、安全、理想。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