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效果研讨

张雨芯;宗倩倩;李天龙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干预, 血糖值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值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较为稳定,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67豫(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豫(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方法和措施、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专科护理人员共24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饮食护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患者对自身疾病和中医饮食护理的认识程度不高,且无法长时间坚持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则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中医饮食护理方案同样存在较大欠缺等。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医饮食护理工作的开展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求,以个体化护理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配合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为中医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王铁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74例,比较治疗效果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9%,空腹血糖为(4.56±0.63)mmol/L,餐后2 h血糖为(6.35±0.97)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慕静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分析

    目的: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疼痛指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为(6.23±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为(6.47±0.3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活血降糖胶囊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探讨。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接治的8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循证组和参照组,每组41例;参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一定改善,循证组控制效果更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和稳定孕期血糖水平,减少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和提升妊娠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于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对以上患者均分别进行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VS 68.94%],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28.99%、26.05%、13.87%、9.24%。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滢;邱旭;焦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在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其家庭成员在该社区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家庭成员未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病管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合格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优秀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自我健康行为的管理方面(自测血糖、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综合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躯体临床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患者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存在很好的下降趋势。结论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辛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诺和灵N联合瑞格列奈、拜唐苹治疗继发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目的: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所收治的43例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停止服用磺酰脲类等降糖药物,换服瑞格列奈与拜糖苹,并在晚上睡觉前注射诺和灵N。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体重指数进行对比,对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该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2.3±2.4)mmol/L,治疗后为(6.1±1.3)mmol/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7.3±3.5)mmol/L,治疗后为(9.2±1.9)mmol/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1.3±2.6)mmol/L,治疗后为(7.1±1.3)mmol/L,前后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方面,治疗前为(25.3±2.3)mmol/L,治疗后为(25.2±2.4)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98%,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潘思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120例,病患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2015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病患治疗前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有1例病患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有9例病患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使用剂量更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对临床药师按照时辰药理学、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原理及药物与食物间原理进行介绍,为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并全程跟踪,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临床药师制定的“服药时间指示图”调整用药时间,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患者用药依从性也提高;经调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药师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对大限度上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正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其中对护理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陈烨;陈赛香;方闽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海洋胶原肽对糖尿病患者脂肪内分泌激素表达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海洋胶原肽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脂肪内分泌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干预组A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海洋胶原肽干预)和糖尿病对照组B组(27例,行糖尿病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另选27名正常人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对每组的研究对象给予饮食及行为指导,进行前瞻性双盲人群对照试验,耗时3个月。分别对比各组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的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及脂肪内分泌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糖尿病干预组A组进行海洋胶原肽干预治疗后,FBG、TG、TC、LDL-C和胰岛素水平较干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B组的FBG和胰岛素水平在3个月后均上升明显(P<0.05)。海洋胶原肽干预治疗后A组的胰岛素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A组游离脂肪酸浓度、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在干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B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抵抗素、瘦素和脂联素等的异常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海洋胶原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樊心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和γ-谷氨酰转移酶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9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验者98例作为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C、γ-GT、尿素氮(BUN)、肌酐(Cr),对两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与常规肾功检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并对患者的血清CysC、γ-GT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两组血清CysC、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发现早期肾损伤呈阳性32例,阳性率为32.7%(32/98),常规肾功检测未发现阳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与γ-GT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CysC、γ-GT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常朝晖;邢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的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P-选择素表达率与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研究组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田萍;丛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的脂肪染色法在糖尿病患者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方法对济南市槐荫区343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空腹血糖( FBG)分布和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0.26%,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为5.5%。男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11%,女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44%。结论山东省济南市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有较高的患病率低知晓率,患病情况与肥胖关系密切,应加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筛查宣传工作。

    作者:田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根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对比两组孕妇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61.2%,对照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31.8%,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GA+AA基因型孕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为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导致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作者:柳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糖尿病学组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工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均有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使用糖尿病学组可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岳晓燕;岳小鹏;苗乐杰;初迎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老年DM患者18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88例纳入正常组,两组均以高超声诊断仪检测CAP,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70.21%)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7.55%)(P<0.05)。实验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高于正常组(P<0.05)。 CAP多见于右颈总动脉分叉位,多数斑块存在内部钙化,密度较大或密度较大伴声音衰减,表面光滑且回声较强。部分斑块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在老年DM患者CAP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俪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