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清;朱燕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均在2012年8月-2014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单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进行强化治疗,称为对照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AUC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作者:李华;朱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后,50例患者立即停用降糖药和胰岛素,给予注射葡萄糖进行对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后,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中,42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 h内恢复正常,8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24 h内恢复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低血糖发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症可依据患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史、发作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且伴饥饿感、软弱以及血糖测定结果,来进行诊断。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都能快速恢复正常且不反复。
作者:曹刚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MRI、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均采取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该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多发病灶75例(75.00%),其中60例3个及3个以上病灶(80.00%),15例2个病灶(20.00%);25例单个病灶(25.00%)。病灶部位:63例基底节、丘脑(63.00%),37例颞叶、脑干、内囊(37.00%)。病灶形态与大小:65例病灶卵圆形或者是圆形(65.00%),35例扇形或者是不规则形(35.00%);82例大直径约2 cm(82.00%)。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MRI、CT主要特征表现,但考虑到临床治疗特殊性,需加强对疾病认识,防止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建辉;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该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临床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G、TC、FBG、2 hPBG以及HbAlc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有效、安全、理想。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组患者为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提倡健康饮食、鼓励增加运动,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理想的给予皮下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肾阴亏虚型20例、胃燥津伤型14例、燥热伤肺型9例、阴阳两虚型7例、阴虚阳浮型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对应中药方剂治疗,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显效31例,显效率60.0%,有效17例,有效率30.9%,无效7例,无效率12.7%,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55例患者中,显效20例,显效率36.4%,有效18例,有效率32.7%,无效17例,无效率31.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69.1%。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与传统西药治疗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症状、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及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对策。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该次研究,并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药学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用药教育,而药学组则采用综合药学监护,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药学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经过药学监护后,药学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运动、独居老人、对糖尿病的认识等,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继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吴珊珊;法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评价。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内,随机抽取55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为观察组。另外抽取该阶段内使用常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血糖达标,且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的胰岛素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较之于常规胰岛素注射方式存在更加显著的优越性,因而极具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作者:莫剑峰;莫建勋;唐盛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其家庭成员在该社区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家庭成员未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病管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合格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优秀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自我健康行为的管理方面(自测血糖、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综合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躯体临床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患者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存在很好的下降趋势。结论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辛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儿童医院静点中心静脉滴注的534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7例,分析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依从性为87.3%,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5%,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1.5%、81.6%(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的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作者:陈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特征,观察病症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8例的病情特征等进行观察,整理、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在28例患者中,其中26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值或接近于正常值,27例肺结核病恢复正常,停止咯血的症状。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属于并发症的一种,两种病症容易相互影响,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要控制这种并发症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病症,既要掌控血糖值又要服用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并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对病情控制的有效性性就越高[1]。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忙碌的生活让他们慢慢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人们患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糖尿病不仅难以根治,更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肺结核就是其中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容易被感染,病症比较严重,难以治愈,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产生病症的原理和因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作者: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措施,观察管理效果。方法从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与管理组,48普通组患者单穿采用药物治疗,管理组患者(4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指标、血糖指标均要优于普通组,P<0.05;干预后,管理组各项不良行为发生率均比普通组低,P<0.05;干预后,管理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比普通组高,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够稳定血压,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方法和措施、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专科护理人员共24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饮食护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患者对自身疾病和中医饮食护理的认识程度不高,且无法长时间坚持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则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中医饮食护理方案同样存在较大欠缺等。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医饮食护理工作的开展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求,以个体化护理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配合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为中医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王铁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剖析艾塞那肽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者40例。利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艾塞那肽,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者4例,对照组10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2.7±0.5),对照组为(4.4±0.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FC-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体重指数(BMI)为(29.3±3.7)kg/m2,对照组为(34.3±4.4)kg/m2。研究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艾塞那肽,血糖控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且利于患者体重的减轻。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的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发放宣教册进行教育,实验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观察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5.36±3.18)分,对照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2.86±5.03)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测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教育方式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采用简单的发放健康宣传教育册教育方式,综合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推广进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赵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T2DM,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结果分成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及单纯T2DM组(B组),对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SBP、CRP、LDL-c、SUA是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及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袁丽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海洋胶原肽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脂肪内分泌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干预组A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海洋胶原肽干预)和糖尿病对照组B组(27例,行糖尿病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另选27名正常人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对每组的研究对象给予饮食及行为指导,进行前瞻性双盲人群对照试验,耗时3个月。分别对比各组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的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及脂肪内分泌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糖尿病干预组A组进行海洋胶原肽干预治疗后,FBG、TG、TC、LDL-C和胰岛素水平较干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B组的FBG和胰岛素水平在3个月后均上升明显(P<0.05)。海洋胶原肽干预治疗后A组的胰岛素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A组游离脂肪酸浓度、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在干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B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抵抗素、瘦素和脂联素等的异常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海洋胶原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樊心童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