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朱宏伟
目的:分析研究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血糖监测的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是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就是健康体检者。抽取两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同时采取专业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可以将患者血糖值具体控制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增加糖尿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的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P-选择素表达率与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研究组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田萍;丛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普外科2010-2015年11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给予常规治疗,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法,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愈合类型和平均治愈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均未发现切口裂开或感染。结论应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引起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控制在低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早康复。
作者:毕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TG、TC、HDL-C、LDL-C 、载脂蛋白检验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G为(2.71±0.77)mmol/L、TC为(5.34±0.93)mmol/L、LDL-C为(3.81±0.36)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为(1.32±0.5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oA1为(0.86±0.08)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oB为(1.85±0.05)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应用价值比较大,可通过血脂指标来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也可以指导及调整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该院就诊的9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91.30%)高于对照组(76.09%);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出院患者连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梦园;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的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发放宣教册进行教育,实验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观察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5.36±3.18)分,对照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2.86±5.03)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测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教育方式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采用简单的发放健康宣传教育册教育方式,综合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推广进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赵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所收治的43例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停止服用磺酰脲类等降糖药物,换服瑞格列奈与拜糖苹,并在晚上睡觉前注射诺和灵N。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体重指数进行对比,对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该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2.3±2.4)mmol/L,治疗后为(6.1±1.3)mmol/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7.3±3.5)mmol/L,治疗后为(9.2±1.9)mmol/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1.3±2.6)mmol/L,治疗后为(7.1±1.3)mmol/L,前后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方面,治疗前为(25.3±2.3)mmol/L,治疗后为(25.2±2.4)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98%,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潘思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的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治疗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OGTT实验的测定,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收缩压的水平。结果有325例(65.00%)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其中空腹血糖异常患者30例(6.00%),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18.00%),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5例(41.00%)。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的年龄多在60~70岁的年龄段。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仅年龄高于正常血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在预防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预防相关并发症。
作者:冉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特征,观察病症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8例的病情特征等进行观察,整理、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在28例患者中,其中26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值或接近于正常值,27例肺结核病恢复正常,停止咯血的症状。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属于并发症的一种,两种病症容易相互影响,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要控制这种并发症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病症,既要掌控血糖值又要服用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并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对病情控制的有效性性就越高[1]。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忙碌的生活让他们慢慢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人们患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糖尿病不仅难以根治,更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肺结核就是其中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容易被感染,病症比较严重,难以治愈,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产生病症的原理和因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作者: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12月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在其治疗期间进行饮食护理。结果58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护理干预下,可自我学习相关饮食知识,以及科学的饮食方法。经过阶段性的治疗,患者出院前检查,空腹血糖与餐后1、2、3h血糖有明显得到控制的效果。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合理、科学、适量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房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血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洪焕波;陶晓燕;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剖析艾塞那肽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者40例。利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艾塞那肽,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者4例,对照组10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2.7±0.5),对照组为(4.4±0.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FC-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体重指数(BMI)为(29.3±3.7)kg/m2,对照组为(34.3±4.4)kg/m2。研究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艾塞那肽,血糖控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且利于患者体重的减轻。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9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验者98例作为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C、γ-GT、尿素氮(BUN)、肌酐(Cr),对两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与常规肾功检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并对患者的血清CysC、γ-GT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两组血清CysC、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发现早期肾损伤呈阳性32例,阳性率为32.7%(32/98),常规肾功检测未发现阳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与γ-GT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CysC、γ-GT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常朝晖;邢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孕妇150例,包括5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GDM孕妇;将这三组孕妇分别记为IGT组、NGT组、GDM组;通过采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其进行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从而对其多态性展开研究;结果在NcoI酶切后,GA型出现,具体由3个片断构成,分别为107bp、87bp、20bp;AA型出现,则表现为1个片断,即107bp。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62%)显著高于NGT组(28%),GA+AA型基因频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表现方面,IGT组明显高于NG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与NGT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29±2.48)ug/L、(5.21±1.03)ug/L,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NGT组IR分别为(2.74±1.06)、(1.35±0.6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的发病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机制方面看,A等位基因在孕妇中会导致其体质偏向肥胖,且提升其指数,该次研究发现,在这各情况下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且因其中的糖耐量遭到损害而引发GDM。
作者:王光慧;陈书英;肖卫芬;韩秋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讨论实施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为对照组。针对两组人员均实施血脂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对比,观察组在TC、TG等指标的对比当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实施血脂检验后,不仅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多的参考、指导,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血脂检验推广应用。
作者:姜业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的大规模推广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型辩证标准,符合瘀热互结兼血瘀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与正常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与降糖三黄片治疗。患者在干预8周后,评估治疗状况。结果在临床疗效评分方面,实验组治疗有效人数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症候方面,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含量方面,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三黄片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闫峰;范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者血清自由基代谢和糖骨康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常规方式为基础,对照组患者使用盖天力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糖骨康治疗,对患者血液中丙二醛,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显著下降,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上升,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骨质疏松者,使用糖骨康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其对于血清自由基代谢影响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谢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袁丽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