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糖尿病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脑积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流管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脑积水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有效控制术后分流管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陈正雄;汤明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4-2015年来该社区就诊的120例糖尿病病例。以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观察组还从饮食、运动、心理、合理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经过为期12个月的持续教育和引导,比较前后两组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从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HbAlc变化和治疗依从性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姜春梅;任广欣;赵艳丽;初春梅;于秀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接受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联合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治疗可以显著控制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率,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继续使用。
作者:王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将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应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实验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108例,该次实验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将行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的54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另外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5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糖尿病患者应用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少州;刘玉梅;李承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袁丽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儿童福利院进行静脉滴注的108例患儿进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4%)、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90.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7.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疼痛指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为(6.23±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为(6.47±0.3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方法7名内分泌科护士组成品管圈,确定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平均错误率由原来的27.11%降低到14.68%。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作者:余莉;白洪琴;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剖析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该科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者共48例。借助随机双盲法,将4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前者应用舒适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围术期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舒适度的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为8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对肺癌合并糖尿病者进行施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肖冬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进一步对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糖尿病肾病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的A组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B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差异。结果 A、B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46%(94/110)、94.55%(10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经治疗后AIb降低水平更为显著,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单纯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更佳,且对患者肾功能保护疗效更为显著,应予重视推广。
作者:刘培清;朱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值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较为稳定,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67豫(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豫(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雨芯;宗倩倩;李天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相关标准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共100例,并以该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均为50例。患者均接受有关治疗,以此为基础,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加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情况,同时以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情况进行探究。结果①视功能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测量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为(0.33±0.12),对照组为(0.3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测量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为(0.65±0.20),对照组为(0.47±0.17);以观察组获得了更为明显的改善。②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MQLS总分为(219.82±22.5)分,对照组患者的DMQLS总分为(245.82±31.9)分,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可起到改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护理措施可行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朱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对临床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血糖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指标,可作为护理方案予以应用。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MRI、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均采取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该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多发病灶75例(75.00%),其中60例3个及3个以上病灶(80.00%),15例2个病灶(20.00%);25例单个病灶(25.00%)。病灶部位:63例基底节、丘脑(63.00%),37例颞叶、脑干、内囊(37.00%)。病灶形态与大小:65例病灶卵圆形或者是圆形(65.00%),35例扇形或者是不规则形(35.00%);82例大直径约2 cm(82.00%)。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MRI、CT主要特征表现,但考虑到临床治疗特殊性,需加强对疾病认识,防止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建辉;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12月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在其治疗期间进行饮食护理。结果58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护理干预下,可自我学习相关饮食知识,以及科学的饮食方法。经过阶段性的治疗,患者出院前检查,空腹血糖与餐后1、2、3h血糖有明显得到控制的效果。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合理、科学、适量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房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率为96.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控制等行为依从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同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蔺虹丽;赵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者血清自由基代谢和糖骨康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常规方式为基础,对照组患者使用盖天力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糖骨康治疗,对患者血液中丙二醛,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显著下降,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上升,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骨质疏松者,使用糖骨康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其对于血清自由基代谢影响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谢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