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少州;刘玉梅;李承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MRI、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均采取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该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多发病灶75例(75.00%),其中60例3个及3个以上病灶(80.00%),15例2个病灶(20.00%);25例单个病灶(25.00%)。病灶部位:63例基底节、丘脑(63.00%),37例颞叶、脑干、内囊(37.00%)。病灶形态与大小:65例病灶卵圆形或者是圆形(65.00%),35例扇形或者是不规则形(35.00%);82例大直径约2 cm(82.00%)。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MRI、CT主要特征表现,但考虑到临床治疗特殊性,需加强对疾病认识,防止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建辉;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袁丽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以基础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予以生活干预,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PP-4。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变化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逐渐减少,对照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无明显变化,自治疗后第二个月起,两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PG和2hP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HbAlc和2hPG两项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切实验组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PP-4抑制剂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控糖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帮助患者减少胰岛素用药量和低血糖发生风险,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长效维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翔;谢伯欣;王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血糖监测的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是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就是健康体检者。抽取两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同时采取专业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员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检测可以将患者血糖值具体控制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增加糖尿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血清C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5年1-12月来该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B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A组、研究B组与正常健康组研究对象HbAlc、血清C肽以及空腹血糖(FBG)与对照组研究对象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尿病患者与健康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HbAlc与空腹血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C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lc含量较健康人高,血清C肽含量较健康人低,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依从率为96.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控制等行为依从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同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蔺虹丽;赵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救治工作中行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因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0例,所选病例都实施常规治疗,并进行分组。对照组(n=25例)选择用药硝苯地平;治疗组(n=25例)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评估不同用药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所选病例中,对照组25例有效率76.00%(19/25),治疗组97.06%(24/25)(P<0.05);两组血压指数、24 h 尿微量白蛋白指数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疗效突出,不仅能提升患者救治效果,同时还能改善其血压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唐晓青;王平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儿童福利院进行静脉滴注的108例患儿进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4%)、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90.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7.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儿童医院静点中心静脉滴注的534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7例,分析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依从性为87.3%,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5%,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1.5%、81.6%(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的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作者:陈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振源胶囊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114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采用振源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洛伐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和心肌保护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19±1.83)mmol/L、(11.74±2.13)mmol/L、(8.46±1.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5±2.12)mmol/L、(12.66±2.59)mmol/L、(10.15±2.42)%(P<0.05)。观察组的心肌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振源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增加心脑供血,改善心肌功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及专科护理,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为76.7%,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对比结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康复率,临床上应加强对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其家庭成员在该社区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家庭成员未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病管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合格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优秀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自我健康行为的管理方面(自测血糖、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综合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躯体临床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患者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存在很好的下降趋势。结论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辛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剖析艾塞那肽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者40例。利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艾塞那肽,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者4例,对照组10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2.7±0.5),对照组为(4.4±0.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FC-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体重指数(BMI)为(29.3±3.7)kg/m2,对照组为(34.3±4.4)kg/m2。研究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艾塞那肽,血糖控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且利于患者体重的减轻。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及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对策。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该次研究,并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药学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用药教育,而药学组则采用综合药学监护,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药学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经过药学监护后,药学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运动、独居老人、对糖尿病的认识等,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继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吴珊珊;法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的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P-选择素表达率与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研究组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田萍;丛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的效果影响。方法该试验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75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1)护理满意水平;(2)护理后生命质量、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差异;(3)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水平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观察组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负面情绪状态,控制低血糖复发,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牟志忻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以及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应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管再通,以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以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丛莎莎;田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该院就诊的9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91.30%)高于对照组(76.09%);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出院患者连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梦园;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的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治疗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OGTT实验的测定,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收缩压的水平。结果有325例(65.00%)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其中空腹血糖异常患者30例(6.00%),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18.00%),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5例(41.00%)。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的年龄多在60~70岁的年龄段。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仅年龄高于正常血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在预防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预防相关并发症。
作者:冉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