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白洪琴;石丽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对临床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血糖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指标,可作为护理方案予以应用。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血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洪焕波;陶晓燕;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均在2012年8月-2014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单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进行强化治疗,称为对照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AUC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作者:李华;朱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疼痛指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为(6.23±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为(6.47±0.3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其中对护理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陈烨;陈赛香;方闽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组患者为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提倡健康饮食、鼓励增加运动,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理想的给予皮下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肾阴亏虚型20例、胃燥津伤型14例、燥热伤肺型9例、阴阳两虚型7例、阴虚阳浮型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对应中药方剂治疗,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显效31例,显效率60.0%,有效17例,有效率30.9%,无效7例,无效率12.7%,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55例患者中,显效20例,显效率36.4%,有效18例,有效率32.7%,无效17例,无效率31.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69.1%。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与传统西药治疗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血清C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5年1-12月来该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B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A组、研究B组与正常健康组研究对象HbAlc、血清C肽以及空腹血糖(FBG)与对照组研究对象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尿病患者与健康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HbAlc与空腹血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C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lc含量较健康人高,血清C肽含量较健康人低,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剖析艾塞那肽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者40例。利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艾塞那肽,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者4例,对照组10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2.7±0.5),对照组为(4.4±0.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FC-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体重指数(BMI)为(29.3±3.7)kg/m2,对照组为(34.3±4.4)kg/m2。研究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艾塞那肽,血糖控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且利于患者体重的减轻。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孕妇150例,包括5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GDM孕妇;将这三组孕妇分别记为IGT组、NGT组、GDM组;通过采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其进行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从而对其多态性展开研究;结果在NcoI酶切后,GA型出现,具体由3个片断构成,分别为107bp、87bp、20bp;AA型出现,则表现为1个片断,即107bp。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62%)显著高于NGT组(28%),GA+AA型基因频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表现方面,IGT组明显高于NG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与NGT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29±2.48)ug/L、(5.21±1.03)ug/L,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NGT组IR分别为(2.74±1.06)、(1.35±0.6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的发病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机制方面看,A等位基因在孕妇中会导致其体质偏向肥胖,且提升其指数,该次研究发现,在这各情况下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且因其中的糖耐量遭到损害而引发GDM。
作者:王光慧;陈书英;肖卫芬;韩秋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值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较为稳定,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67豫(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豫(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雨芯;宗倩倩;李天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症状、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对临床药师按照时辰药理学、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原理及药物与食物间原理进行介绍,为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并全程跟踪,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临床药师制定的“服药时间指示图”调整用药时间,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患者用药依从性也提高;经调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药师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对大限度上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正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进一步对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糖尿病肾病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的A组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B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差异。结果 A、B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46%(94/110)、94.55%(10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经治疗后AIb降低水平更为显著,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单纯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更佳,且对患者肾功能保护疗效更为显著,应予重视推广。
作者:刘培清;朱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内诊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角度实施健康干预及教育,观察比较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比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更健康良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2 h血糖测试结果比对照组患者都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评价。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内,随机抽取55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为观察组。另外抽取该阶段内使用常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血糖达标,且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的胰岛素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较之于常规胰岛素注射方式存在更加显著的优越性,因而极具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作者:莫剑峰;莫建勋;唐盛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儿童医院静点中心静脉滴注的534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7例,分析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依从性为87.3%,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5%,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1.5%、81.6%(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的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作者:陈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方法7名内分泌科护士组成品管圈,确定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平均错误率由原来的27.11%降低到14.68%。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作者:余莉;白洪琴;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中医药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估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影响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提示观察组能降低治疗影响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影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生理功能维度与空腹血糖存在一定相关性;治疗后,患者心理精神维度变化与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应用中医药干预方案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对患者的心理精神、情绪状况等方面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单纯西药更具有优势。
作者:吕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