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波动、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4-2015年来该社区就诊的120例糖尿病病例。以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观察组还从饮食、运动、心理、合理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经过为期12个月的持续教育和引导,比较前后两组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从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HbAlc变化和治疗依从性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姜春梅;任广欣;赵艳丽;初春梅;于秀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的效果影响。方法该试验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75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1)护理满意水平;(2)护理后生命质量、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差异;(3)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水平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观察组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负面情绪状态,控制低血糖复发,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牟志忻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给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贝那普利的方法进行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实验组患者以及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作者:孙树果;秦萌;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12月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在其治疗期间进行饮食护理。结果58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护理干预下,可自我学习相关饮食知识,以及科学的饮食方法。经过阶段性的治疗,患者出院前检查,空腹血糖与餐后1、2、3h血糖有明显得到控制的效果。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合理、科学、适量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房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接受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联合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治疗可以显著控制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率,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继续使用。
作者:王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工程中应用糖尿病学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均有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使用糖尿病学组可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岳晓燕;岳小鹏;苗乐杰;初迎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出院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社区护理干预,采用随访方式对两组出院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在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进而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血糖,延迟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其家庭成员在该社区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家庭成员未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病管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合格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优秀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自我健康行为的管理方面(自测血糖、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综合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躯体临床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患者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存在很好的下降趋势。结论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辛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糖代谢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aO2、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不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林晓鸿;何晶;郭如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该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临床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G、TC、FBG、2 hPBG以及HbAlc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有效、安全、理想。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以及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应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管再通,以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以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丛莎莎;田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根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对比两组孕妇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61.2%,对照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31.8%,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GA+AA基因型孕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为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导致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作者:柳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救治工作中行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因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0例,所选病例都实施常规治疗,并进行分组。对照组(n=25例)选择用药硝苯地平;治疗组(n=25例)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评估不同用药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所选病例中,对照组25例有效率76.00%(19/25),治疗组97.06%(24/25)(P<0.05);两组血压指数、24 h 尿微量白蛋白指数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疗效突出,不仅能提升患者救治效果,同时还能改善其血压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唐晓青;王平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进行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研究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更好的解决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安全,且安全性高。
作者:徐青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值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较为稳定,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67豫(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豫(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雨芯;宗倩倩;李天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空腹血糖水平。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和胰岛素应用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禁食禁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空腹血糖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8.78±2.13)mmol/L;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7.42±1.96)mmol/L,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发生率字2=4.68,空腹血糖t=3.64,P<0.05)。结论采用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围术期综合处理,能有效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