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何晓东

关键词: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并发症, 空腹血糖
摘要:目的:观察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空腹血糖水平。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和胰岛素应用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禁食禁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空腹血糖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8.78±2.13)mmol/L;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7.42±1.96)mmol/L,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发生率字2=4.68,空腹血糖t=3.64,P<0.05)。结论采用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围术期综合处理,能有效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内诊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角度实施健康干预及教育,观察比较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比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更健康良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2 h血糖测试结果比对照组患者都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出院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社区护理干预,采用随访方式对两组出院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在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进而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血糖,延迟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剖析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该科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者共48例。借助随机双盲法,将4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前者应用舒适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围术期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舒适度的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为8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对肺癌合并糖尿病者进行施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肖冬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给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贝那普利的方法进行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实验组患者以及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作者:孙树果;秦萌;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患者或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0%,所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pgar评分为(9.65±0.91),对照组apgar评分为(8.02±1.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增加胎儿的存活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谢贵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症状、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的脂肪染色法在糖尿病患者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普外科2010-2015年11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给予常规治疗,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法,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愈合类型和平均治愈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均未发现切口裂开或感染。结论应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引起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控制在低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早康复。

    作者:毕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效果研讨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值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较为稳定,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67豫(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豫(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雨芯;宗倩倩;李天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互助小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社区门诊接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互助小组模式管理患者,对比前后糖尿病患者的在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的情况。结果在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30.7±5.3)、用药管理(40.4±6.1)、运动管理(25.7±4.3)、自我检测管理(46.1±2.6)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比应用互助小组模式前高(16.4±4.6、21.7±5.9、15.3±2.8、2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前后满意率分别为95.00%、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互助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应用的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是2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徐振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究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该院就诊的9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91.30%)高于对照组(76.09%);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出院患者连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梦园;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措施,观察管理效果。方法从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与管理组,48普通组患者单穿采用药物治疗,管理组患者(4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指标、血糖指标均要优于普通组,P<0.05;干预后,管理组各项不良行为发生率均比普通组低,P<0.05;干预后,管理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比普通组高,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够稳定血压,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活血降糖胶囊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的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治疗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OGTT实验的测定,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收缩压的水平。结果有325例(65.00%)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其中空腹血糖异常患者30例(6.00%),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18.00%),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5例(41.00%)。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的年龄多在60~70岁的年龄段。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仅年龄高于正常血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在预防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预防相关并发症。

    作者:冉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MRI、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均采取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该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多发病灶75例(75.00%),其中60例3个及3个以上病灶(80.00%),15例2个病灶(20.00%);25例单个病灶(25.00%)。病灶部位:63例基底节、丘脑(63.00%),37例颞叶、脑干、内囊(37.00%)。病灶形态与大小:65例病灶卵圆形或者是圆形(65.00%),35例扇形或者是不规则形(35.00%);82例大直径约2 cm(82.00%)。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MRI、CT主要特征表现,但考虑到临床治疗特殊性,需加强对疾病认识,防止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建辉;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12月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在其治疗期间进行饮食护理。结果58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护理干预下,可自我学习相关饮食知识,以及科学的饮食方法。经过阶段性的治疗,患者出院前检查,空腹血糖与餐后1、2、3h血糖有明显得到控制的效果。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合理、科学、适量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房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后,50例患者立即停用降糖药和胰岛素,给予注射葡萄糖进行对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后,50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中,42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 h内恢复正常,8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24 h内恢复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低血糖发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症可依据患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史、发作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且伴饥饿感、软弱以及血糖测定结果,来进行诊断。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都能快速恢复正常且不反复。

    作者:曹刚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自噬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自噬是真核细胞内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内降解机制,作用在通过溶酶体蛋白的降解,清除受损的结构或过度表达的蛋白,参与维持细胞更新和细胞内稳态。经研究发现,自噬主要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过程,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现就自噬的分子机制,糖尿病肾病与自噬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媛媛;李健;孙新宇;陈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的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P-选择素表达率与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研究组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田萍;丛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74例,比较治疗效果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9%,空腹血糖为(4.56±0.63)mmol/L,餐后2 h血糖为(6.35±0.97)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慕静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