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良
目的: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TG、TC、HDL-C、LDL-C 、载脂蛋白检验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G为(2.71±0.77)mmol/L、TC为(5.34±0.93)mmol/L、LDL-C为(3.81±0.36)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为(1.32±0.5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oA1为(0.86±0.08)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oB为(1.85±0.05)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应用价值比较大,可通过血脂指标来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也可以指导及调整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进行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研究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更好的解决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安全,且安全性高。
作者:徐青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的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发放宣教册进行教育,实验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观察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5.36±3.18)分,对照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2.86±5.03)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测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教育方式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采用简单的发放健康宣传教育册教育方式,综合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推广进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赵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糖代谢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aO2、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不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林晓鸿;何晶;郭如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其中对护理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陈烨;陈赛香;方闽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88%、79.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中,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的控制血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雪茹;林文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毕Ⅰ式吻合组26例、毕Ⅱ式吻合组26例和Roux-en-y吻合组26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治愈率。结果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糖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Ⅰ式吻合组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65.38%,毕Ⅱ式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2.31%,Roux-en-y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88.46%,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糖尿病治愈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毕Ⅱ式吻合术和Roux-en-y吻合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恒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相关标准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共100例,并以该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均为50例。患者均接受有关治疗,以此为基础,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加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情况,同时以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情况进行探究。结果①视功能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测量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为(0.33±0.12),对照组为(0.3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测量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为(0.65±0.20),对照组为(0.47±0.17);以观察组获得了更为明显的改善。②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MQLS总分为(219.82±22.5)分,对照组患者的DMQLS总分为(245.82±31.9)分,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可起到改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护理措施可行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朱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MRI、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均采取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该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多发病灶75例(75.00%),其中60例3个及3个以上病灶(80.00%),15例2个病灶(20.00%);25例单个病灶(25.00%)。病灶部位:63例基底节、丘脑(63.00%),37例颞叶、脑干、内囊(37.00%)。病灶形态与大小:65例病灶卵圆形或者是圆形(65.00%),35例扇形或者是不规则形(35.00%);82例大直径约2 cm(82.00%)。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MRI、CT主要特征表现,但考虑到临床治疗特殊性,需加强对疾病认识,防止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建辉;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空腹血糖水平。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和胰岛素应用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禁食禁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空腹血糖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8.78±2.13)mmol/L;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7.42±1.96)mmol/L,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发生率字2=4.68,空腹血糖t=3.64,P<0.05)。结论采用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围术期综合处理,能有效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患者或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0%,所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pgar评分为(9.65±0.91),对照组apgar评分为(8.02±1.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增加胎儿的存活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谢贵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出院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社区护理干预,采用随访方式对两组出院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在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进而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血糖,延迟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T2DM,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结果分成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及单纯T2DM组(B组),对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SBP、CRP、LDL-c、SUA是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及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其家庭成员在该社区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家庭成员未参加过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病管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合格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优秀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自我健康行为的管理方面(自测血糖、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综合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躯体临床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患者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存在很好的下降趋势。结论社区慢病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辛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血清C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5年1-12月来该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B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A组、研究B组与正常健康组研究对象HbAlc、血清C肽以及空腹血糖(FBG)与对照组研究对象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尿病患者与健康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HbAlc与空腹血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C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lc含量较健康人高,血清C肽含量较健康人低,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孕妇150例,包括5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GDM孕妇;将这三组孕妇分别记为IGT组、NGT组、GDM组;通过采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其进行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从而对其多态性展开研究;结果在NcoI酶切后,GA型出现,具体由3个片断构成,分别为107bp、87bp、20bp;AA型出现,则表现为1个片断,即107bp。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62%)显著高于NGT组(28%),GA+AA型基因频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表现方面,IGT组明显高于NG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与NGT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29±2.48)ug/L、(5.21±1.03)ug/L,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NGT组IR分别为(2.74±1.06)、(1.35±0.6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的发病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机制方面看,A等位基因在孕妇中会导致其体质偏向肥胖,且提升其指数,该次研究发现,在这各情况下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且因其中的糖耐量遭到损害而引发GDM。
作者:王光慧;陈书英;肖卫芬;韩秋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