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赵凤华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自我管理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的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发放宣教册进行教育,实验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观察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5.36±3.18)分,对照组61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测评分数为(22.86±5.03)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测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教育方式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采用简单的发放健康宣传教育册教育方式,综合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推广进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基础胰岛素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以基础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予以生活干预,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PP-4。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变化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逐渐减少,对照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无明显变化,自治疗后第二个月起,两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PG和2hP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HbAlc和2hPG两项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切实验组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PP-4抑制剂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控糖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帮助患者减少胰岛素用药量和低血糖发生风险,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长效维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翔;谢伯欣;王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儿童福利院进行静脉滴注的108例患儿进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4%)、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90.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7.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活血降糖胶囊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普外科2010-2015年11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给予常规治疗,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法,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愈合类型和平均治愈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均未发现切口裂开或感染。结论应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引起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控制在低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早康复。

    作者:毕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的效果影响。方法该试验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75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1)护理满意水平;(2)护理后生命质量、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差异;(3)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水平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观察组8周内低血糖复发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负面情绪状态,控制低血糖复发,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牟志忻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方法7名内分泌科护士组成品管圈,确定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平均错误率由原来的27.11%降低到14.68%。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作者:余莉;白洪琴;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将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应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实验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108例,该次实验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将行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的54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另外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5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糖尿病患者应用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少州;刘玉梅;李承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于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对以上患者均分别进行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VS 68.94%],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28.99%、26.05%、13.87%、9.24%。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滢;邱旭;焦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救治工作中行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因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0例,所选病例都实施常规治疗,并进行分组。对照组(n=25例)选择用药硝苯地平;治疗组(n=25例)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评估不同用药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所选病例中,对照组25例有效率76.00%(19/25),治疗组97.06%(24/25)(P<0.05);两组血压指数、24 h 尿微量白蛋白指数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联治方案疗效突出,不仅能提升患者救治效果,同时还能改善其血压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唐晓青;王平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接受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联合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治疗可以显著控制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率,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继续使用。

    作者:王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及依从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对临床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血糖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指标,可作为护理方案予以应用。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放射线科进行检查的糖尿病合并不孕症患者142例,给予X线下输卵管造影,以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造影结果。结果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可见输卵管正常占13.5%,输卵管异常占55.1%,输卵管完全阻塞占8.9%,输卵管不完全阻塞占12.4%,子宫异常占10.1%,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下输卵管造影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检查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及专科护理,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为76.7%,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对比结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康复率,临床上应加强对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分析

    目的: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孕妇150例,包括5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GDM孕妇;将这三组孕妇分别记为IGT组、NGT组、GDM组;通过采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其进行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从而对其多态性展开研究;结果在NcoI酶切后,GA型出现,具体由3个片断构成,分别为107bp、87bp、20bp;AA型出现,则表现为1个片断,即107bp。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62%)显著高于NGT组(28%),GA+AA型基因频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表现方面,IGT组明显高于NG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与NGT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29±2.48)ug/L、(5.21±1.03)ug/L,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NGT组IR分别为(2.74±1.06)、(1.35±0.6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的发病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机制方面看,A等位基因在孕妇中会导致其体质偏向肥胖,且提升其指数,该次研究发现,在这各情况下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且因其中的糖耐量遭到损害而引发GDM。

    作者:王光慧;陈书英;肖卫芬;韩秋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和γ-谷氨酰转移酶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9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验者98例作为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C、γ-GT、尿素氮(BUN)、肌酐(Cr),对两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与常规肾功检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并对患者的血清CysC、γ-GT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两组血清CysC、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发现早期肾损伤呈阳性32例,阳性率为32.7%(32/98),常规肾功检测未发现阳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与γ-GT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CysC、γ-GT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ysC、γ-GT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常朝晖;邢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试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内诊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角度实施健康干预及教育,观察比较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比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更健康良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2 h血糖测试结果比对照组患者都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互助小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社区门诊接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互助小组模式管理患者,对比前后糖尿病患者的在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的情况。结果在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30.7±5.3)、用药管理(40.4±6.1)、运动管理(25.7±4.3)、自我检测管理(46.1±2.6)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比应用互助小组模式前高(16.4±4.6、21.7±5.9、15.3±2.8、2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前后满意率分别为95.00%、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互助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应用的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是2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徐振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老年DM患者18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88例纳入正常组,两组均以高超声诊断仪检测CAP,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70.21%)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7.55%)(P<0.05)。实验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高于正常组(P<0.05)。 CAP多见于右颈总动脉分叉位,多数斑块存在内部钙化,密度较大或密度较大伴声音衰减,表面光滑且回声较强。部分斑块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在老年DM患者CAP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俪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