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焕波;陶晓燕;张晓丽
目的:该次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位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治疗效果、血清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的水平以及总胆固醇进行分析。结果以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为例,实验组为(51.21±12.45)%,对照组为(84.56±13.24)%,在正常比例的标准下,实验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在基础的治疗方式上加用前列地尔的作用更为明显,起效快,,比常规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黄东波;黄延波;吴叻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振源胶囊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114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采用振源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洛伐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和心肌保护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19±1.83)mmol/L、(11.74±2.13)mmol/L、(8.46±1.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5±2.12)mmol/L、(12.66±2.59)mmol/L、(10.15±2.42)%(P<0.05)。观察组的心肌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振源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增加心脑供血,改善心肌功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疼痛指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为(6.23±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为(6.47±0.3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该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临床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G、TC、FBG、2 hPBG以及HbAlc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有效、安全、理想。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毕Ⅰ式吻合组26例、毕Ⅱ式吻合组26例和Roux-en-y吻合组26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治愈率。结果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糖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Ⅰ式吻合组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65.38%,毕Ⅱ式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2.31%,Roux-en-y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88.46%,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糖尿病治愈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毕Ⅱ式吻合术和Roux-en-y吻合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恒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共同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和对照组43例(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高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方面以及UAER、TC、TG、HDL-C、LDL-C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使用活血降糖胶囊和厄贝沙坦,在改善血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脂以及联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活血降糖胶囊治疗,起到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内诊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角度实施健康干预及教育,观察比较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比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更健康良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2 h血糖测试结果比对照组患者都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孕妇150例,包括5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GDM孕妇;将这三组孕妇分别记为IGT组、NGT组、GDM组;通过采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其进行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从而对其多态性展开研究;结果在NcoI酶切后,GA型出现,具体由3个片断构成,分别为107bp、87bp、20bp;AA型出现,则表现为1个片断,即107bp。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62%)显著高于NGT组(28%),GA+AA型基因频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表现方面,IGT组明显高于NG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与NGT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29±2.48)ug/L、(5.21±1.03)ug/L,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NGT组IR分别为(2.74±1.06)、(1.35±0.6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的发病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机制方面看,A等位基因在孕妇中会导致其体质偏向肥胖,且提升其指数,该次研究发现,在这各情况下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且因其中的糖耐量遭到损害而引发GDM。
作者:王光慧;陈书英;肖卫芬;韩秋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儿童医院静点中心静脉滴注的534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7例,分析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依从性为87.3%,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5%,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1.5%、81.6%(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的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作者:陈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的大规模推广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型辩证标准,符合瘀热互结兼血瘀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与正常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与降糖三黄片治疗。患者在干预8周后,评估治疗状况。结果在临床疗效评分方面,实验组治疗有效人数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症候方面,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含量方面,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三黄片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闫峰;范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所收治的43例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停止服用磺酰脲类等降糖药物,换服瑞格列奈与拜糖苹,并在晚上睡觉前注射诺和灵N。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体重指数进行对比,对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该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2.3±2.4)mmol/L,治疗后为(6.1±1.3)mmol/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7.3±3.5)mmol/L,治疗后为(9.2±1.9)mmol/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1.3±2.6)mmol/L,治疗后为(7.1±1.3)mmol/L,前后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方面,治疗前为(25.3±2.3)mmol/L,治疗后为(25.2±2.4)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98%,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潘思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出院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社区护理干预,采用随访方式对两组出院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在持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进而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血糖,延迟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糖尿病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脑积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流管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脑积水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有效控制术后分流管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陈正雄;汤明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MRI、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均采取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该组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多发病灶75例(75.00%),其中60例3个及3个以上病灶(80.00%),15例2个病灶(20.00%);25例单个病灶(25.00%)。病灶部位:63例基底节、丘脑(63.00%),37例颞叶、脑干、内囊(37.00%)。病灶形态与大小:65例病灶卵圆形或者是圆形(65.00%),35例扇形或者是不规则形(35.00%);82例大直径约2 cm(82.00%)。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MRI、CT主要特征表现,但考虑到临床治疗特殊性,需加强对疾病认识,防止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建辉;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自噬是真核细胞内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内降解机制,作用在通过溶酶体蛋白的降解,清除受损的结构或过度表达的蛋白,参与维持细胞更新和细胞内稳态。经研究发现,自噬主要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过程,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现就自噬的分子机制,糖尿病肾病与自噬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媛媛;李健;孙新宇;陈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88%、79.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中,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的控制血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雪茹;林文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均在2012年8月-2014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单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进行强化治疗,称为对照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AUC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作者:李华;朱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糖代谢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aO2、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不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林晓鸿;何晶;郭如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