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刍议

姜业辉

关键词:糖尿病, 血脂检验, 患者, 临床
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讨论实施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为对照组。针对两组人员均实施血脂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对比,观察组在TC、TG等指标的对比当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实施血脂检验后,不仅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多的参考、指导,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血脂检验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诺和灵N联合瑞格列奈、拜唐苹治疗继发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目的: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所收治的43例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停止服用磺酰脲类等降糖药物,换服瑞格列奈与拜糖苹,并在晚上睡觉前注射诺和灵N。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体重指数进行对比,对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该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2.3±2.4)mmol/L,治疗后为(6.1±1.3)mmol/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7.3±3.5)mmol/L,治疗后为(9.2±1.9)mmol/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治疗前为(11.3±2.6)mmol/L,治疗后为(7.1±1.3)mmol/L,前后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方面,治疗前为(25.3±2.3)mmol/L,治疗后为(25.2±2.4)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98%,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和列奈、拜糖苹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潘思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方法对济南市槐荫区343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空腹血糖( FBG)分布和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济南市槐荫区儿童青少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0.26%,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为5.5%。男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11%,女性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0.44%。结论山东省济南市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有较高的患病率低知晓率,患病情况与肥胖关系密切,应加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筛查宣传工作。

    作者:田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探讨。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接治的8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循证组和参照组,每组41例;参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一定改善,循证组控制效果更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和稳定孕期血糖水平,减少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和提升妊娠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的脂肪染色法在糖尿病患者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对亚甲蓝染色法在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仔细的探讨。方法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分析,在就诊的88例患者中,经过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活检组织的临床应用分析。结果在这88例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亚甲蓝染色法对活检组织的应用,成功手术21例,改良根治术67例,均成功的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结论使用亚甲蓝药剂并根据病变的位置进行注射,并经过九分法定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鞠学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120例,病患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2015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病患治疗前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有1例病患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有9例病患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使用剂量更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价值评估

    目的:剖析艾塞那肽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者40例。利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艾塞那肽,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者4例,对照组10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2.7±0.5),对照组为(4.4±0.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FC-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体重指数(BMI)为(29.3±3.7)kg/m2,对照组为(34.3±4.4)kg/m2。研究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艾塞那肽,血糖控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且利于患者体重的减轻。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以及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应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管再通,以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以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丛莎莎;田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根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对比两组孕妇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61.2%,对照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为31.8%,观察组GA+AA基因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GA+AA基因型孕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为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导致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作者:柳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进一步对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糖尿病肾病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的A组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B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差异。结果 A、B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46%(94/110)、94.55%(10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经治疗后AIb降低水平更为显著,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单纯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更佳,且对患者肾功能保护疗效更为显著,应予重视推广。

    作者:刘培清;朱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TG、TC、HDL-C、LDL-C 、载脂蛋白检验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G为(2.71±0.77)mmol/L、TC为(5.34±0.93)mmol/L、LDL-C为(3.81±0.36)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为(1.32±0.5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oA1为(0.86±0.08)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oB为(1.85±0.05)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应用价值比较大,可通过血脂指标来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也可以指导及调整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方法和措施、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专科护理人员共24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饮食护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患者对自身疾病和中医饮食护理的认识程度不高,且无法长时间坚持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则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中医饮食护理方案同样存在较大欠缺等。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医饮食护理工作的开展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求,以个体化护理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配合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为中医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王铁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糖尿病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糖尿病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脑积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流管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脑积水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有效控制术后分流管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陈正雄;汤明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试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内诊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角度实施健康干预及教育,观察比较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比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更健康良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2 h血糖测试结果比对照组患者都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波动、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儿童福利院进行静脉滴注的108例患儿进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4%)、一次静脉滴注成功率(90.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7.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特征,观察病症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8例的病情特征等进行观察,整理、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在28例患者中,其中26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值或接近于正常值,27例肺结核病恢复正常,停止咯血的症状。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属于并发症的一种,两种病症容易相互影响,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要控制这种并发症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病症,既要掌控血糖值又要服用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并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对病情控制的有效性性就越高[1]。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忙碌的生活让他们慢慢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人们患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糖尿病不仅难以根治,更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肺结核就是其中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容易被感染,病症比较严重,难以治愈,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产生病症的原理和因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作者: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及专科护理,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为76.7%,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对比结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康复率,临床上应加强对股骨胫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相关标准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共100例,并以该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均为50例。患者均接受有关治疗,以此为基础,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加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情况,同时以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情况进行探究。结果①视功能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测量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为(0.33±0.12),对照组为(0.3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测量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为(0.65±0.20),对照组为(0.47±0.17);以观察组获得了更为明显的改善。②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MQLS总分为(219.82±22.5)分,对照组患者的DMQLS总分为(245.82±31.9)分,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可起到改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护理措施可行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朱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方法7名内分泌科护士组成品管圈,确定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平均错误率由原来的27.11%降低到14.68%。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作者:余莉;白洪琴;石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础胰岛素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以基础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予以生活干预,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PP-4。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变化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逐渐减少,对照组胰岛素日维持剂量无明显变化,自治疗后第二个月起,两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PG和2hP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HbAlc和2hPG两项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切实验组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PP-4抑制剂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控糖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帮助患者减少胰岛素用药量和低血糖发生风险,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长效维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翔;谢伯欣;王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